杂诗原文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鱼岂离于水,潜渊转江湖,人岂离于世,适将他有图。
知一贵知二,通变乃达常,不逆复不亿,抑亦先觉良。
吹芋三百人,隐笑齐宣王。
诗词问答
问:杂诗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杂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乾隆杂诗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至清
(1).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汉 东方朔 《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唐 刘长卿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诗:“俗变人难理,江传水至清。”
(2).谓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辞·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王逸 注:“登天庭也。”一说,至清,谓“俟时之清”。见 清 王夫之 《楚辞通释》卷五。
(3).极其清虚的境界。即天庭。《淮南子·精神训》:“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
至察
(1).极分明。《荀子·礼论》:“至文以有别,至察以有説。” 杨倞 注:“言礼之至文,以其有尊卑贵贱之别;至察,以其有是非分别之説。”又引 司马贞 曰:“説,音悦。言礼之至察,有以明鸿杀委曲之情文,足以悦人心也。”
(2).过于明察。 汉 东方朔 《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无徒
(1).没有朋友;没有同伴。《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宋 范仲淹 《举彭乘自代状》:“﹝ 彭乘 ﹞博学不倦,孤立无徒,馆殿之中,独为淹久。”
(2).指无赖之辈。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向中令徙义》:“某四海无徒,愿在左右。”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没来由遇着无徒,使尽威权。”《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李乐 、 韩暹 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餘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
(3).指无赖之行。《全元散曲·梧叶儿·嗔》:“怒纷纷心肠恶,气昂昂胆量粗,动不动撒无徒。”
水德
古代阴阳家称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谓以水而德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汉书·郊祀志上》:“今 秦 变 周 ,水德之时。昔 文公 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水德方衰,天命未改。”
贵知
谓贵在周知下情。 明 王文禄 《求志编》卷一:“守令之法必贵知,故曰知县、知府,通一县一府周知之也。”
贵在有智慧。知,“ 智 ”的古字。《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知矣。” 韦昭 注:“言人不能以危易安,以死易生,则何贵於知矣。”
通变
(1).通晓变化之理。《易·繫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孔颖达 疏:“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 宋 苏轼 《与李端伯宝文》之二:“智识通变,而性极厚。”
(2).犹变通。不拘常规,适时变动。《文选·班固<典引>》:“通变神化,函光而未曜。” 李周翰 注:“变通神化,其光不见则难可知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櫽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西游记》第一回:“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纔这般与你説了,你还不省?”
达常
古代车盖的柄。《周礼·考工记·轮人》:“轮人为盖,达常围三寸。”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达常,盖斗柄,下入杠中也。”
不亿
(1).超过亿数,形容其数甚多。《诗·大雅·文王》:“ 商 之孙子,其丽不亿。” 郑玄 笺:“其数不徒亿,多言之也。” 孔颖达 疏:“其数至多,不徒止於一亿而已,言其数过亿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此在笔端游戏,偶为之可也,而动成卷帙,其丽不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永鰲 言重兵萃京畿,需饟不亿。”
(2).叵测,不可推测。引申指阴奸。 汉 贾谊 《新书·淮难》:“今陛下将尊不亿之人,与之众,积之财……其策安便哉!”
(3).不臆测。亿,通“ 臆 ”。《论语·宪问》:“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抑亦
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也许”、“或许”
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先觉
事先认识觉察的人;觉悟早于常人的人
先知先觉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