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原文
平原君,起朱楼。美人盈盈楼上居,蹒跚跛汲彼何叟,美人一笑蹒跚愁。
门下士,引去不可留。
高价千金值,千金不惜美人头。
君不见帷中妇女观跛者,一笑五国生戈矛。
诗词问答
问:平原君的作者是谁?答:杨维桢
问:平原君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杨维桢的名句有哪些?答:杨维桢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平原君
(1). 战国 赵武灵王 子, 惠文王 弟,名 胜 ,封于 平原 ,故号 平原君 。相 惠文王 及 孝成王 。 秦 围 邯郸 ,危急,用 毛遂 计,与 楚 定纵约,又求救于 魏 信陵君 ,使 赵 转危为安。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 太史公 称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 平原君 。”
(2).泛指尚义重士的在位者。 明 边贡 《赠尚子》诗:“浩歌翩然却归去,眼底谁是 平原君 ?”
朱楼
谓富丽华美的楼阁。《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採三秀之华英。” 唐 白居易 《骊宫高》诗:“高高 驪山 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 潘用中 始初见对面楼上画阁朱楼,好生齐整。” 清 龚自珍 《洞仙歌》:“此花开近处,不是朱楼,杰阁三层絶依倚。”
美人
(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盈盈
(1) 形容清澈
春水盈盈
(2) 形容举止、仪态美好
盈盈顾盼
(3) 形容快乐神情或美好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喜气盈盈
(4) 形容动作轻盈
盈盈起舞
(5) 十五岁
料他年纪多只在盈盈左右。——《鼓掌绝尘》
三五而盈。——《礼记·礼运》
楼上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天禄行蹒跚。——皮日休《上真观》。天禄,兽名。
一个喝醉酒的驾驶员在他的车周围蹒跚
门下士
(1).指门客。 唐 韩愈 《送陆畅归江南》诗:“我实门下士,力薄蚋与蚊。”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邑志载:公被戮,其门下士拾骨葬此。”
(2).犹门生。 宋 苏轼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诗:“ 醉翁 门下士,杂遝难为贤。”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 李屏山 晚年多疑畏,见后进中异常者,必摩抚之。 雷公 希颜 本其门下士,后见其锋鋩气势,恐其害己,甚惮之。”参见“ 门生 ”。
(3).学生,弟子。 宋 苏轼 《<范文正公文集>叙》:“彼三杰(指 欧阳修 、 富弼 、 韩琦 )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於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府君墓志铭》:“遂以授徒为生,教授宗党及 前溪 、 潯川 閒。其门下士数十百人,经其指画,文辞学术,莫不循循然有儒者之风。”
引去
(1).离去;引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居岁餘,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教官大窘,引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一旦宦达矣,名溢於朝,禄丰於室,又相率引去以为高。”
(2).谓引兵退去。《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布 众退。会日暮, 太祖 乃得引去。”《新唐书·突厥传上》:“ 李靖 与战 灵州 ,虏引去。”《元史·太祖纪》:“ 遮别 攻 东京 不拔,即引去。”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高价
(1) 比正常价格或市场价格为高的价格
住房能用高价得到
(2) 指器物的珍贵,常用以比喻人的身分高
阶级名位亦宜超然。若复随辇而进,非所以章瑰伟之高价,昭知人之绝明也。——《后汉书·边让传》
(3) 又
蔡邕荐 让书
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三国魏· 曹植《盘石篇》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不惜
(1)
不顾惜
不惜工本
(2)
舍得
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人头
(1) 人员数量
人头税
(2) 指与人的关系
人头熟
(3) 〈方〉∶指人的品质
人头儿次
(4) 人们
人头还未走动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中妇
(1).指后妃。《大戴礼记·千乘》:“是以母弟官子咸有臣志,莫敢援於外大夫,中妇私謁不行,此所以使五官治执事政也。” 孔广森 补注:“《毛诗序》曰:后妃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2).次子之妻。《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綺紵,中妇织流黄。” 明 唐顺之 《弟妇王氏墓志铭》:“弟妇姓 王 氏……余父 永州 守 有怀 翁之中妇,余弟郡学生 正之 之妻也。” 清 季麒光 《田妇行》:“大妇前行中妇随,少妇红颜能荷耜。”
(3).指妻子。 唐 卢照邻 《横吹曲辞》:“寄书谢中妇,时看鸿雁天。” 唐 李贺 《恼公》诗:“月明中妇觉,应笑画堂空。” 叶葱奇 注:“中妇,指其妻。”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中妇岂不姝?座客岂不都?”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汉 张衡 《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 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军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
(3).战争;冲突。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远侯 。”《 * 词话》第一回:“雨意云情不遂谋,心中谁信起戈矛。” 清 孙枝蔚 《讥老翁》诗:“岂无贫亲戚,视之若赘瘤。还闻骨肉间,往往生戈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