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枢四首原文
林壑苍茫渺一涯,辱化词藻借光华。大声岂直金投地,清梦悬知笔有花。
不似罢兵初度岭,应同奏疏早名家。
曳裾未惬平生志,常恐追锋侍绛纱。
诗词问答
问:和路枢四首的作者是谁?答:胡寅
问:和路枢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寅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寅名句大全
胡寅和路枢四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林壑
树林和山谷
苍茫
空旷辽远
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
一涯
一方。《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 李善 注引《广雅》:“涯,方也。” 唐 高适 《重阳》诗:“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宋 王安石 《上江宁府王龙图启》:“承乏一涯,弥阔门墙之便。”
词藻
辞藻,诗文中蓄意加工的华丽辞语
借光
(1) 原指分沾他人的利益或荣耀
(2) 现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套语
借光让我下车
大声
(1).高雅的音乐。《庄子·天地》:“大声不入於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 成玄英 疏:“大声,谓《咸池》、《大韶》之乐也。”
(2).声音大,高声。《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 唐 谢观 《初雷启蛰赋》:“动 丰隆 之大声,发昆虫之暗室。”《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一会又要扒到牀顶上去,大声哭着,唱起曲子来。”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戏台上的武生会翻跟斗,也可以使看戏的人大声喝采。”
(3).大名声。 清 周亮工 《午睡与冠五》诗:“理生如此亦早富,久谴於世负大声。”
岂直
难道只是;何止。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梅杏》:“杏一种,尚可賑贫穷,救飢饉;而况五果蓏菜之饶,岂直助粮而已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北史·陈元康传》:“今枉杀无辜,亏废刑典,岂直上负天神,何以下安黎庶?”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经者治天下之具也,岂直文辞云尔哉?”
投地
(1).仆倒于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以手自擣,以头击壁户柱,从牀上自投地,啼泣不肯食。” 明 文徵明 《记中丞俞公孝感》:“盖乡人在太学者传 郧阳 死矣,公投地大慟,絶而復苏。”
(2).掷物于地。《南史·文学传·卞彬》:“ 会稽 太守 孟顗 以令长裁之,积不能容,脱幘投地……拂衣而去。”《周书·赵刚传》:“ 刚 抽刀投地曰:‘公若为忠臣,可斩 道和 ;如欲从贼,可见杀。’”
清梦
犹美梦。 宋 陆游 《枕上述梦》诗:“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诗:“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妾少解按摩之术,愿尽技能,以侑清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醒来啊! * 人的清梦!”
悬知
料想;预知。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 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宋 秦观 《和东坡红鞋带》:“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四:“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罢兵
停战。《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絳侯 等既诛诸 吕 , 齐王 罢兵归, 婴 亦罢兵自 滎阳 归。” 唐 马戴 《征妇叹》诗:“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俄而省河两岸,义勇呼声震天。酋大惧,乃以罢兵修好,请自此不言入城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录》:“民军 清 兵於十一日起,七日之内,一律罢兵,不可再生衝突。”
初度
出生年时,后称人的生日
皇览揆余初度兮。——《楚辞·离骚》
奏疏
奏章,递交给皇室或皇帝的备忘录
向皇帝呈交了一份长长的奏疏
名家
战国时讨论“名”(概念)和“实”(事实)的关系问题的学派。主要代表为惠施和公孙龙,惠施强调事物的相同性,公孙龙强调事物的差别性。他们的讨论对古代逻辑发展有一定贡献。曳裾
(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晋 陶潜 《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
(2).“曳裾王门”之省称。 唐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 曳裾王门 ”。
未惬
犹不满意。《隋书·礼仪志一》:“帝既受 周 禪,恐黎民未愜,多説符瑞以耀之。”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追锋
见“ 追锋车 ”。
绛纱
(1).红纱。纱,绢之轻细者。 唐 韦应物 《萼绿华歌》:“仙容矫矫兮杂瑶珮,轻衣重重兮蒙絳纱。” 明 徐渭 《忆潘公》诗之二:“帐底画眉犹未了,寺丞亲着絳纱来。”
(2).犹绛帐。对师门、讲席之敬称。 唐 刘禹锡 《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诗:“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絳纱。” 宋 苏轼 《仙游潭·马融石室》诗:“未应将军聘,初从 季直 游。絳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豫庭 《赠妇翁》云:‘喜我絳纱深有托,半为娇客半门生。’”参见“ 絳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