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毁原文
茶杯得之久,石砚日在前,一朝忽坠地,质毁不复全。附著以胶漆,入用更可怜。
杯犹奉饮啜,砚不废磨研。
向使遂破碎,亦当归之天。
动心则不可,此物何足捐。
诗词问答
问:二毁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二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陆游二毁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茶杯
喝茶用的杯盏。亦泛指喝水的杯子。《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寻了一个捧盘,两个茶杯,两张茶匙。”
石砚
亦作“ 石研 ”。石制的砚台。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奉勅赐石砚及法书五卷,天旨又以臣书小进,更使勤习。”《南齐书·王慈传》:“年八岁,外祖 宋 太宰 江夏王 义恭 迎至内斋,施寳物恣听所取, 慈 取素琴石研, 义恭 善之。” 唐 杜甫 《石研》诗:“奉使 三峡 中,长啸得石研。” 唐 刘禹锡 《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 端州 石砚人间重,赠我因知正草《玄》。”
在前
从前;先前
在前,他是个老师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坠地
(1) 婴儿刚生下来
呱呱坠地
(2) 物体落地
戒指坠地
(3) 比喻衰落
家声坠地
胶漆
(1).胶与漆。亦指黏结之物。《孙子·作战》:“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2).比喻事物的牢固结合。《韩非子·安危》:“ 尧 无胶漆之约於当世而道行, 舜 无置锥之地於后世而德结。”《韩诗外传》卷四:“夫习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畅於筋骨,贞於胶漆。”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编简一定,胶漆不移。”
(3).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 汉 邹阳 《狱中上书》:“感於心,合於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於众口哉!” 唐 白居易 《和<寄乐天>》:“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与 元稹 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李光 《将游燕蓟留别秋叶仍用前韵》之二:“两点 金 焦 双血泪,悠悠胶漆説 雷 陈 。”
入用
可用。《北史·周本纪下》:“詔伪 齐 东山 、 南园 及 三臺 ,并毁撤。瓦木诸物凡入用者,尽赐百姓。” 唐 孙揆 《灵应传》:“余本机鈐入用,効节戎行,虽奇功蔑闻,而薄効麄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新淦笔工》:“语其子曰:‘ 柳学士 能书,当留此笔,不尔退还,即可以常笔予之。’ 柳 果以为不入用,别求,遂予常笔。”
可怜
(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饮啜
(1).喝;吃喝。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二:“池外数步有一小坎,正涵北斗,有虾蟇数十,共来饮啜。”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亲宾幼辈来辞岁者,留饮啜。”
(2).特指喝茶。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六:“前古止谓之苦茶,以此知当时全未知饮啜之事, 苏东坡 所谓茗饮出近世者,不可谓无所本也。”
(3).谓饥食渴饮,无他要求。语本《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 续范亭 《饯雁》诗:“饮啜寧教人抱愧,炎凉亦令尔难堪。”
磨研
细磨。亦指磨研至损。 五代 齐己 《谢人墨》诗:“只应真典誥,消得苦磨研。”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磨研清且厉,玉瑟鸣风牖。”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若用一分,先以水依分数渍一宿,然后磨研,乃不伤研。”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题二世琅琊台石刻诗》:“岂有鬼神护,得免列缺鞭。良由选石精,岁月无磨研。”
用石磨研碎。迷信传说阴司惩治恶鬼的一种酷刑。《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若是甚么上刀山,下苦海、碓擣、磨研的恶趣,当真就像那亡过的人在那里受苦一般,哭声震地,好不悽惨!”
向使
连词,假使
向使无君。——清· 黄宗羲《原君》
向使三国。——宋· 苏洵《六国论》
破碎
(1) 破成碎片,尤指被炸碎
用机器破碎矿石
(2) 毁坏;破损碎裂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割裂;肢解
群经破碎,后学迷误
(4) 毁灭;破灭
少爷的梦破碎了。——巴金《秋》
当归
伞形科当归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Angelica sinensis ),叶为数回轮状复叶,花白色,复伞形花序,根肥大,入药,产于中国
动心
指思想情感发生变化;意志动摇
则不
不但,不止。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 封家姨 也,则不俺思凡。”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这钱则不那穷的每争,便这富的每也争。”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我解放了俺哥哥,则不俺哥哥一个人,我把这满牢里人都放了。”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