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禧观傍书室作原文
清河顺水东溯游,南而西转闾阎稠。
郡城已近见埤堄,例于北岸泊行舟。
行舟既泊遂登岸,岸头老幼迎銮见。
尊亲意比前更笃,咫尺崇禧谒古观。
古观之傍书室存,熟路原识径与门。
岁历一纪斯再至,却如瞬息过高奔。
高奔过隙迅如此,楼台点缀增多矣。
商力岂非民力哉,因之不怿弗因喜。
弗喜观听纷笙歌,热闹可厌填津河。
观民本义讵在此,按辔自问斯为何。
诗词问答
问:崇禧观傍书室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崇禧观傍书室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八
参考注释
清河
指陆云,他曾做过清河内史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
清河曰。
顺水
指船行驶的方向跟水流方向一致
顺水而下
溯游
见"遡游"。
闾阎
(1).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史记·平準书》:“守閭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诗:“岸没閭阎少,滩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以臣所见,閭阎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贵,小民奔走拮据,艰於生计。”
(2).泛指民间。《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 甘茂 起 下蔡 閭阎,显名诸侯,重彊 齐 楚 。”《梁书·处士传·何胤》:“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閭阎搢绅,尠闻好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五:“皆言衣食于官久,不愿为农,又皆习弓刀,一旦散之閭阎,必皆为盗贼。” 章炳麟 《驳建立孔教议》:“未尝普施閭阎,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记·李斯列传论》:“ 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 。” 唐 刘禹锡 《同州谢上表》:“閭阎凋瘵,远近共知。” 孙中山 《军政府宣言》:“以卫国保种自任,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则革命可成。”
郡城
(1).郡治的城垣。《南史·齐纪上·武帝》:“ 齐兴 太守 刘元宝 於郡城壍得钱三十七万,皆轮厚径一寸半,以献,上以为瑞,班赐公卿。”
(2).郡治所在地。 唐 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遶郡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妾 白 姓。有息女 秋练 ,颇解文字。言在郡城,得听清吟,於今结想,至絶眠餐。”
埤堄
(1).城上呈凹凸形而有射孔的矮墙。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陈忌问垒》:“发者,所以当埤堄也。” 清 钱谦益 《大学士孙公行状》:“计关城埤堄三千有奇,量埤堄为信地。”
(2).泛指城墙、围墙。 唐 李德裕 《怀崧楼记》:“此地旧隐曲轩,傍施埤堄,竹树阴合,簷槛昼昏。”
行舟
驾驶船只
行舟在长江中
登岸
上岸;登上陆地
岸头
岸边。 唐 薛能 《蒲中霁后晚望》诗:“河边霽色无人见,身带春风立岸头。”
老幼
(1).老人和小孩。《礼记·乐记》:“老幼孤独,不得其所。”《国语·晋语七》:“养老幼,恤孤疾。”
(2).泛指家属。 晋 潘岳 《西征赋》:“牧疲人於西夏,携老幼而入 关 。”
迎銮
迎接皇帝。銮,銮驾,皇帝的车驾。《新唐书·赵珝传》:“ 昭宗 还 长安 ,詔入朝,赐号‘迎鑾功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 福昌 欲於十七日起事,盖以是日上驻蹕 白涧 ,诸王大臣皆往迎鑾,乘其间也。”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适蹕路工程将次竣工,命余赴 汴 藩新任,在中途迎鑾。”
尊亲
敬称他人父母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书室
书斋,书房。 宋 苏轼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诗:“独攀书室窥巖竇,还访仙姝款石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蒋清容 ﹞晚年命工绘像,岁修春兰秋菊之荐,命子孙世世祀于书室。”《诗刊》1978年第1期:“ 武汉 关的钟声,每半小时奏一次《东方红》,午夜过后,市声沉寂,钟声悠扬,入我书室。”
熟路
常来往而熟悉的道路
熟门熟路
与门
又称“与电路”。执行“与”运算的基本门电路。有几个输入端,只有一个输出端。当所有的输入同时为“1”电平时,输出才为“1”电平,否则输出为“0”电平。
岁历
见“ 岁历 ”。
亦作“ 岁歷 ”。即年历。《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孔 传:“言定四时,成岁歷,以告时授事,则能信。”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非封植,忽此生荣,三传岁历,密叶如盖。” 赵朴初 《金缕曲》词:“岁历翻新页,喜回头,一年经过,奇峰千迭。”
一纪
(1).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 文公 在 狄 十二年, 狐偃 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韦昭 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张衡 研《京》以十年, 左思 练《都》以一纪。” 唐 柳宗元 《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詔下荆扉。”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乾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为一纪者。
(2).有条理的一部分。《灵枢经· * 》:“ 黄帝 问於 歧伯 曰:‘余闻九鍼於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
瞬息
一瞬眼一呼之间。比喻极短的时间
瞬息万变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过隙
喻时间短暂,光阴易逝。《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駟之过隙。” 唐 窦常 《谒诸葛武侯庙》诗:“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宋 姜夔 《张平甫哀挽》诗:“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梦感春情》:“我 杜丽娘 生於宦族,长在名门,年已二八,不得早谐佳偶,诚为虚度青春,光阴若过隙耳。”参见“ 过隙白驹 ”。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点缀
(1) 衬托;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应景儿;凑数儿
(3) 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增多
扩大;增长
周围的困难增多时,他的勇气也更大了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民力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不怿
(1).不悦;不欢愉。《史记·五帝本纪》:“﹝ 尧 ﹞召 舜 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 舜 让於德不懌。” 裴骃 集解:“谓辞让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悦懌也。” 唐 元稹 《莺莺传》:“然而君既不懌,无以奉寧。”《明史·钱士升传》:“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初, 郑子侨 却聘, 闺秀 颇不懌。”
(2).谓病不愈。《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 孔 传:“ 马 本作不释。云:不释,疾不解也。” 宋 岳珂 《桯史·三忠堂记》:“时 周益公 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懌,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太子侍疾无忧色,上不懌,遣太子先还。”
观听
(1).看和听。 汉 扬雄 《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 清 厉鹗 《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
(2).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
(3).借指耳目。 清 唐甄 《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
(4).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晋 左思 《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好逑传》第十八回:“行查若此,似无可议;但县臣后任,只係耳闻,未经目击,不足服观听之心,一时难以定罪。”
(5).引申为舆论。《后汉书·阴识传》:“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宋 苏轼 《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諫垣,传闻邇遐,竦动观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尊事 孔子 ,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热闹
(1) 使活跃起来,愉快起来
你说个笑话让大伙儿热闹热闹吧
(2) 欢快、兴高采烈的
那天他们在一起热闹了一番
可厌
(1).令人厌恶;令人生厌。 明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露零雨下不得退,乐极生悲真可厌。” 茅盾 《子夜》十八:“她自己也何尝不觉得公馆里枯燥可厌呀!”
(2).厌恶,不喜欢。《红楼梦》第五十回:“可厌 妙玉 为人,我不理他。”
观民
(1).观察民风。《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2).检阅民力。《国语·鲁语上》:“夫 齐 弃 太公 之法而观民於社,君为是举而往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
(3).显示于民。《韩非子·难三》:“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 陈奇猷 集释引 顾广圻 曰:“观,示也。”
本义
词语的本来的意义,如“关”的本义是门闩,引申为合拢(关门)
按辔
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按轡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李林甫一计陷数人》:“帝尝大陈乐 勤政楼 ,既罢,兵部侍郎 卢绚 按轡絶道去,帝爱其藴藉,称美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至林谷深处,妇忽按轡不行。”
自问
(1) 自己问自己
(2) 自己衡量
为何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