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圣心常恤叆焉贫,特敕中书赐绢银。
分得不均嗟怨众,受恩多是本朝人。
诗词问答
问:《元宫词(一百三首)·其一百二》的作者是谁?答:周宪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周宪王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宪王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参考注释
圣心
(1).圣人的心怀。亦专用于 孔子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后汉书·韦彪传》:“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惟留圣心。”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卷三:“夫子詔四子言志,原在酬知。春风 沂水 ,却是所问非所对,而一片化机流溢,不觉深契圣心,喟然叹与。”
(2).帝王的心意。《三国志·魏志·杨阜传》:“然今之小人,好説 秦 汉 之奢靡,以盪圣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 唐 杜甫 《北征》诗:“圣心颇虚佇,时议气欲夺。” 明 宋濂 《进<元史>表》:“此皆天语之丁寧,愈见圣心之广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起义清方档案》:“庶趁此机势,边陲肃安,大局早靖一日,圣心早宽一日。”
特敕
亦作“特勅”。帝王的特别命令。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民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放老》:“詔选中有孤平屈人,宜令以名闻,特敕授官。”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分得
分到手。如:厂里送给幼儿园一筐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得两只。
不均
不公平;不均匀。《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汉书·文帝纪》:“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西乡县杨河坝乡党支部正确地领导了互助合作》:“这样就克服了过去支部委员忙闲不均的现象,发挥了支部的组织作用。”
嗟怨
嗟叹怨恨。《东观汉记·明帝纪》:“时天下垦田皆不实,詔下州郡检覆,百姓嗟怨。”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王常停境上,终日不归;师老民劳,百姓嗟怨。”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开恩止谤》:“士卒见之,嗟怨顿息。”
受恩
受到恩惠。 汉 刘向 《说苑·复恩》:“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受恩益大,顾己益轻。”《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料想 安公子 在 十三妹 跟前受恩深重,也断没个不允之理。”
本朝
(1) 古人认为朝廷是国家的根本,所以称朝廷为本朝
(2) 称自己所处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