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和公·其一原文
神魂久矣驰清誉,为喜高踪到竹扉。
昨见便辞琼海去,今还又别翠微归。
大江落日潮初上,独树繁霜叶已稀。
君说故山多胜友,此时应念久相违。
诗词问答
问:送魏和公·其一的作者是谁?答:王邦畿
问:送魏和公·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送魏和公·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邦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邦畿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参考注释
神魂
心神;神志
神魂颠倒
清誉
清白的声誉;美好的名声
影响清誉
高踪
亦作“ 高踪 ”。1.发生在遥远的过去的事迹。《汉书·扬雄传上》:“軼五帝之遐迹兮,躡三皇之高踪。” 晋 陆云 《盛德颂》:“绍 轩辕 之叡哲,越 三代 之高踪。”
(2).高尚的行跡。《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张铣 注:“岂不慕高轨,但踪跡邈远难可追攀也。” 唐 包佶 《双山过信公所居》诗:“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明 李东阳 《徐州洪苏墨亭》诗:“由来一代不几见,沉我异世怀高踪。”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便做道伴、孤灯,偕隻影,闭长门,捱永夜,也甘受凄其。况有这明师足倚,高踪可追,少不得莲臺狮象,共坐同骑。”
(3).指高的造诣。《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 平子 艷发,文以情变,絶唱高踪,久无嗣响。”
(4).指隐退。《汉书·盖宽饶传》:“君不惟 蘧氏 之高踪,而慕 子胥 之末行,用不訾之躯,临不测之险,窃为君痛之。” 颜师古 注:“ 蘧伯玉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唐 卢照邻 《初夏日幽庄》诗:“闻有高纵客,耿介坐幽庄。”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惟曾祖受三天子聘贤之礼数,在先朝为九老人授道之师承,继 巢 由 之高踪,辞 夔 龙 之盛举。”
见“ 高踪 ”。
竹扉
用竹子编造的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崔商》:“不三四里,忽有人居,石桥竹扉,板屋茅舍,延流詰曲,景象殊迴。” 宋 王庭珪 《题郭秀才钓亭》诗:“他年欲访沙头路,会自携竿扣竹扉。” 明 高启 《何隐君小墅》诗:“移家营别墅,一逕竹扉开。”
便辞
犹言花言巧语。《隋书·经籍志三》:“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於贼害忠信,覆邦乱家。”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中》:“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闕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説,破坏形体。” 章炳麟 《秦献记》:“故夫滑稽便辞而不可轨法者,则六国诸子是也。”
琼海
(1).仙人的居所。 宋 辛弃疾 《洞仙歌·浮石山庄》词:“僊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 许君 携半山去。”
(2).太空云海。《群英类选·泰和记·谢东山雪朝试儿女》:“银河泻,琼海翻,望长空梨花舞残。”
(3).指 海南岛 。《宋史·杨愿传》:“﹝ 杨愿 ﹞谓:‘ 光 ( 李光 )纵横倾险,子弟宾客往来 吴 越 ,诱人上书,动摇国是。’ 光 再移謫 琼海 。” 清 周亮工 《与林铁崖》诗:“好语传 琼海 ,人来前岁初。”
(4).指 琼州海峡 。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又教 子瞻 渡 琼海 ,总为任昧开天荒。”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落日
夕阳
独树
(1).一株树;一根木。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唐 杜甫 《愁》诗:“盘涡鷺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宋 林逋 《孤山隐居书壁》诗:“直过 天竺 溪流上,独树为桥小结庐。”
(2).单独竖起。
繁霜
(1).浓霜。《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汉 张衡 《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 唐 戴叔伦 《关山月》诗:“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 鲁迅 《野草·秋夜》:“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2).比喻白色。 唐 杜甫 《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繁霜入鬢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
故山
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胜友
极其要好的朋友;益友
他交游甚广,胜友如云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相违
(1).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2).彼此违背。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宋 苏轼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