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原文
春入神京万木芳,禁林莺语滑,蝶飞狂。晓花擎露妒啼妆,红日永,风和百花香。
烟锁柳丝长,御沟澄碧水,转池塘。
时时微雨洗风光,天衢远,到处引笙篁。
诗词问答
问:小重山的作者是谁?答:和凝
问:小重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小重山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和凝的名句有哪些?答:和凝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神京
京城
禁林
(1).皇家园林。 汉 班固 《西都赋》:“命 荆州 使起鸟,詔 梁 野而驱兽,毛羣内闐,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 南朝 梁 何逊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禁林终宴晚,华池物色曛。”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禁林鶯语滑,蝶狂飞。”
(2).翰林院的别称。 唐 元稹 《寄浙西李大夫》诗:“禁林同直话交情,无夜无曾不到明。”《旧唐书·郑畋传》:“禁林素号清严,承旨尤称峻重。”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太常寺,国初以来皆禁林之长主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蒋太史》:“为人篤嗜内典,一意台宗,虽早登禁林,尝有出世之想。”
莺语
(1).莺的啼鸣声。 晋 孙绰 《兰亭》诗之二:“鶯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唐 白居易 《琵琶引》:“间关鶯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陈三立 《园夜听骤雨》诗:“賸得放晴浇茗椀,隔枝鶯语可分明。”
(2).形容悦耳的语音或歌声。 宋 张先 《醉桃源》词:“歌停鶯语舞停鸞, 高阳 人更闲。” 徐迟 《牡丹》三:“她经常穿蜜黄色的袍子,著淡青色的坎肩……莺语沥沥,粉香四溢。”
擎露
承露。 南朝 梁 江淹 《山桃颂》:“丹葩擎露,紫叶绕风,引雾如电,映烟成虹。”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春入神京万木芳。禁林鶯语滑,蝶飞狂。晓花擎露妬啼妆。”
啼妆
见“ 啼粧 ”。
亦作“ 啼糚 ”。亦作“ 啼妆 ”。1. 东汉 时,妇女以粉薄拭目下,有似啼痕,故名。《后汉书·五行志一》:“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始自大将军 梁冀 家所为,京都歙然,诸 夏 皆放效。” 宋 欧阳修 《长相思》词:“爱著鹅黄金缕衣,啼粧更为谁?”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西汉 末年,女人的‘堕马髻’、‘愁眉啼妆’,也说是亡国之兆。”
(2).借指美人的泪痕。 前蜀 韦庄 《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清 吴伟业 《圆圆曲》:“蜡炬迎来在战场,啼糚满面残红印。”一本作“ 粧 ”。
红日
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百花
亦作“ 百华 ”。各种花。 北周 庾信 《忽见槟榔》诗:“緑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 唐 熊孺登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诗:“应被百华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密学会流杯亭》:“来从百花底,转向众宾前。”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就连梦,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那般清新。”
柳丝
垂柳枝条细长如丝,因以为称。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宋 杨万里 《过临平莲荡》诗之四:“想得薰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元 曹德 《清江引》曲:“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红楼梦》第二七回:“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田汉 《四季歌》:“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 长江 。”
御沟
流经宫苑的河道。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 长安 御沟谓之 杨沟 ,谓植高杨於其上也。一曰 羊沟 ,谓羊喜抵触垣墙,故为沟以隔之,故曰 羊沟 也。” 南朝 齐 谢朓 《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五代 王继鹏 《批叶翘谏书纸尾》诗:“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 明 张居正 《山月晓仍在》诗:“慈乌惊万树,歷乱御沟隄。” 郭沫若 《王昭君》第二幕:“庭前斜流御沟一道,沟上横一弓桥,前后有石阑。”
澄碧
清澈而碧绿
海水澄碧
池塘
(1) 蓄水的坑池,较小而浅
(2) 澡塘中的浴池
时时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天衢
(1).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騏驥於万里。” 唐 皎然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观却望湖水》诗:“突兀盘水府,参差沓天衢。” 清 黄遵宪 《病中纪梦述梁任父》诗:“道逢两神人,排云上天衢。”
(2).京都。《文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 刘良 注:“天衢, 洛阳 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远处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寃狱书》:“天衢得以清泰,万国得以欢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官受黜》:“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 岛 ( 贾岛 )忽吟曰:‘落叶满 长安 。’” 宋 梅尧臣 《送张著作孟侯宰上元》诗:“天衢车马跡,急若机上梭。”
(4).天之庇荫、福佑。衢,通“ 庥 ”。语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注:“衢读为‘庥’,庇荫。”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笙篁
即笙。笙由密集而长短不一的竹管制成,故称。 唐 孟郊 《长安道》诗:“高阁何人家,笙篁正喧吸。” 唐 李绅 《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 唐 无名氏 《竹枝子曲》:“罗幌尘生,帡幃悄悄,笙篁无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