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山向越常原文
朝发崇山下,暮坐越常阴。西从杉谷度,北上竹溪深。
竹溪道明水,杉谷古崇岑。
差池将不合,缭绕复相寻。
桂叶藏金屿,藤花闭石林。
天窗虚的的,云窦下沉沉。
造化功偏厚,真仙迹每临。
岂徒探怪异,聊欲缓归心。
诗词问答
问:从崇山向越常的作者是谁?答:沈佺期
问:从崇山向越常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从崇山向越常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沈佺期的名句有哪些?答:沈佺期名句大全
沈佺期从崇山向越常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97_33
参考注释
崇山
(1).高山。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晋 陆机 《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鬱嵯峨。”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大地虽大,崇山大河虽多,深林邃谷虽奥,不数百年皆化为都邑焉。”
(2).引申为崇高,巨大。《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奈何弃崇山之功,为此过举!”
(3).山名。相传 舜 放 驩兜 之处。《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 孔颖达 疏:“盖在 衡岭 之南也。”按,据 清 王夫之 《孟子稗疏》、 王鸣盛 《蛾术编》卷四六,当在 唐 驩州 境内, 泗城 之南(今 广西 凌云县 和 西林县 一带)。 唐 沉佺期 《从崇山向越常》诗“朝发 崇山 下,暮坐 越常 阴”,即其处。旧说或谓在今 湖南 大庸县 境,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及《通典·州郡十三》。
(4).山名。即 嵩山 。《国语·周语上》:“昔 夏 之兴也, 融 降于 崇山 。” 韦昭 注:“ 融 , 祝融 也。 夏 居 阳城 , 嵩高 所近。”
(5).山名。 狄山 的异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歷 唐尧 於 崇山 兮,过 虞舜 於 九疑 。”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揖 曰:“ 崇山 , 狄山 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山海经》曰:‘ 尧 葬 狄山 之阳。一名 崇山 。’”
常阴
谓天气长期阴晦。《尚书大传》卷三:“厥罚常阴。”《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云起於山,而弥於天,天气乱,故其罚常阴也。”《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 雋不疑 定北闕之前, 夏侯胜 辩常阴之验,然后朝士益重儒术。”
北上
向北登上;向北去。 战国 宋玉 《风赋》:“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罗帷,经于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萧华 《通过大凉山》:“只是借道北上,并不在此住宿。”
竹溪
竹林与溪水。指清幽的境地。 唐 周贺 《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诗:“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竹谿:见“ 竹溪六逸 ”。
道明
政治清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世衰道微,伪臣虚称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 唐 沉佺期 《初达驩州》诗:“不知 林邑 地,犹隔道明天。”
差池
(1) 〈方〉
(2) 失误;疏忽
若有半点差池,我手里不能轻轻的放过了你
(3) 意外
须要好言安慰他,倘有些差池,不是当玩的
不合
(1).违背;不符合。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惜往事之不合兮,横 汨罗 而下濿。”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总之,不合社会的标准就是了。”
(2).不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不想 安绵 兵备道与 闻参将 不合。”
(3).不应当;不该。《后汉书·杜林传》:“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 五代 许岷 《木兰花》词:“当初不合儘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小的不合叫那会篆刻的人,照依那关防刻一个小记印儿。”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吾家本素封,不合轻犁锄。”
缭绕
(1) 一圈圈向上飘起
炊烟缭绕
(2) 事情结束后延续存在
余音缭绕
相寻
(1).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 梁 江淹 《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北史·源贺传》:“ 陈 将 吴明彻 寇 淮 南, 歷阳 、 瓜步 相寻失守。”《花月痕》第四六回:“覆辙相寻,曾不知戒,内阁耳目犹人有先机议处,以肃戎行者乎?”
(2).寻访;找寻。 唐 韦瓘 《周秦行纪》:“今夜风月甚佳,偶有二女伴相寻,况又遇嘉宾,不可不成一会。” 宋 朱熹 《丽泽堂》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水浒传》第十九回:“到得那里,相寻着 吴用 、 刘唐 船隻,合做一处。”
桂叶
(1).桂树的叶。 唐 王勃 《白鹤寺碑》:“鏘鏘櫩鐸,声传桂叶之风;焰焰山炉,气结松阴之蔼。”
(2).喻女子的眉。 唐 江妃 《谢赐珍珠》诗:“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綃。”
石林
含二氧化碳的水流溶蚀或侵蚀石灰岩而形成的林立于地表的塔状石炭岩
去南有石林风景区
天窗
亦作“ 天牕 ”。亦作“ 天牎 ”。1.设在屋顶上用以透光和通风的窗子。 唐 李白 《明堂赋》:“藻井綵错以舒蓬,天牕赩翼而衔霓。” 宋 范成大 《睡觉》诗:“寻思断梦半瞢腾,渐见天窗纸瓦明。”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奇盗》:“一夕,有偷儿自天牎中下,检其细輭,仍从屋上逸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听着街上打过五更,一会儿天窗上透出白色来,天色已经黎明了。” 茅盾 《天窗》:“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2).指山崖、洞窟顶部透光的缝隙。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下:“ 太山 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餘盘,经 小天门 、 大天门 ,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唐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诗之一:“攀崖到天窗,入洞穷玉溜。”
(3).比喻报纸版面局部删除后留下的成块空白。 鲁迅 《书信集·致谢六逸》:“看近来稍稍直说的报章,天窗满纸。” 邹韬奋 《经历》五六:“有些报纸上的社论被他们完全抽去……第二天社论的地位便是一大片雪白,完全开着天窗,这是在别处所未见的。”
虚的
犹虚实。 宋 苏轼 《与朱康叔书》之十:“传闻 筠州 大水,城内丈餘,不知虚的也。”《水浒传》第一二○回:“寡人不曾亏负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诈,未审虚的,难以准信。”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张崌崃书》:“近得 郑公 书,只云 青酋 部众东犯之事,未审虚的。此言过矣!夫虏,犬羊也,能保其不变乎?”
云窦
云气出没的山洞。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之一:“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纵横。” 唐 马戴 《山行偶作》诗:“石门斜月入,云竇暗泉通。” 前蜀 韦庄 《宿山家》诗:“山行侵夜到,云竇一星灯。” 元 周权 《接竹引泉》诗:“连筒入云竇,势接河汉遥。”
沉沉
(1) 沉重;必需费力才能举起或移动的
穗子沉沉地垂下来
(2) 低而沉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 柳永《雨霖铃》
沉沉入睡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真仙
仙人。《旧唐书·裴潾传》:“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云笈七籤》卷一○六:“或有拜謁者,真仙弥日盈座。” 宋 洪迈 《鬼国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岂徒
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 ,应遣颂声如 汉 褒。”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怪异
惊异,感到奇怪
但瓦德的朋友们,是都知道他不久便要结婚的,此时见他绝口不提一字,不免有些怪异。——陈衡哲《小雨点》
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精彩推荐:
- 我家本南闽,处世若羁寓。侍亲从宦游,东西迁者屡。因循历年载,未识南中路。间岁至都城,始与里儒遇。尝闻闽中奇,英隽所丛聚。山川降灵气,禀肖时魁梧。往在祥符中,黄李称独步。当时盛文物,在廷充振鹭。二子簉其间,轩轩并镳驱。得志何所如,康庄躍骐馵。时文变新律,高辞无累句。人传幼妇碑,朝奏客卿赋。奇器擅珪璧,至音有韶濩。当宁喜同时,士林争景附。渊澄或无鱼,木秀乃生蠹。嗟哉士之贤,入朝尝见恶。叔才亦稍迁,秘书观四库。命穷时不偶,伶仃独翁孺。名虽鼎甲贵,官止尘劳污。蹉跎三十年,困踬卒颠仆。伊予生后时,举颈徒企慕。郑子乃其甥,肖貌何颖悟。读书博而详,伟词亦能铸。朅来至京国,首与予款晤。吾尝念古昔,人贤犹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