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后献恩门原文
为物稍有香,心遭蠹虫啮。平人登太行,万万车轮折。
一辞桂岭猿,九泣东门月。
年年孟春时,看花不如雪。
僻居城南隅,颜子须泣血。
沉埋若九泉,谁肯开口说。
辛勤学机杼,坐对秋灯灭。
织锦花不常,见之尽云拙。
自怜孤生竹,出土便有节。
每听浮竞言,喉中似无舌。
忽然风雷至,惊起池中物。
拔上清云颠,轻如一毫发。
珑珑金锁甲,稍稍城乌绝。
名字如鸟飞,数日便到越。
幽兰生虽晚,幽香亦难歇。
何以保此身,终身事无缺。
诗词问答
问:成名后献恩门的作者是谁?答:曹邺
问:成名后献恩门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成名后献恩门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曹邺的名句有哪些?答:曹邺名句大全
全唐诗
参考注释
蠹虫
(1)
(2) 蛀蚀树木、器物的虫子
(3) 比喻从内部损害集体的坏人
平人
平民;百姓
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得经来何用。——《西游记》
万万
(1) 绝对
我们那样迅速地把敌人包围住,这是敌人万万想不到的
(2) 务必
有电危险,你万万动不得
(3) 数目。一万个万
车轮
用金属、木料或其他坚固材料做的圆形构架,其中心有一轮毂,接在或挂在轴上,可以绕轴旋转
一辞
(1).犹一言。一句话或一个字。《淮南子·缪称训》:“胡通於一伎,察於一辞,可与曲説,未可为广应也。”《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旧唐书·陆馀庆传》:“累迁中书舍人。 则天 尝引入草詔, 餘庆 惶惑,至晚竟不能措一辞。” 明 王守仁 《与安之书》:“今但取 朱子 所自言者表章之,不加一辞。”
(2).谓异口同声。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鲁公 盛德,盖自小官时。縉绅閒一辞谓之有手段。”
(3).一面之辞。《宋史·叶清臣传》:“苟 用章 之状果虚, 守懃 之罪果白, 用章 更寘重科,物论亦允,无容偏听一辞,以亏王道无党之义。”
(4).告辞,辞别。《礼记·表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辞也。” 南朝 梁 萧钧 《晚景游泛怀友》诗:“一辞 金谷苑 ,空想竹林游。” 唐 吴融 《落叶》诗:“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东门
(1).东城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汉 张衡 《东京赋》:“西阻 九阿 ,东门于 旋 。”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四十:“ 汉 唐 时州郡多在京师之东,士大夫游宦於京者,出入皆取道东门。”
(2).复姓。 春秋 鲁 公子遂 字 襄仲 ,居东门,号 东门襄仲 ,后因以为姓氏。 汉 有 东门云 。
孟春
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
看花
唐 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 长安 城中看花的风俗。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甲:“ 施肩吾 与 赵嘏 同年不睦, 嘏 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愿借酒杯,预贺看花之喜。”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颜子
(1).指 孔子 弟子 颜回 。《孟子·离娄下》:“ 颜子 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颜子 不改其乐, 孔子 贤之。”《后汉书·黄宪传》:“子国有 颜子 ,寧识之乎?” 李贤 注:“ 颜子 , 颜回 也。”后常以“颜子”借指安贫乐道,有德寿夭之士。 唐 李端 《慈恩寺怀旧》诗:“ 孔 席亡 颜子 ,僧堂失 谢公 。” 唐 孟郊 《哭李观》诗:“ 颜子 既殂谢, 孔 门无辉光。”
(2).对 南朝 宋 周续之 的美称。《宋书·隐逸传·周续之》:“ 续之 年八岁丧母,哀戚过於成人,奉兄如事父。 豫章 太守 范宁 於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 续之 年十二,诣 宁 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
(3).指质量差的物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柔福帝姬》:“ 柔福 帝姬,先自 金 閒道奔归……及 韦太后 归自北方,持 高宗 袂泣未已,遽曰:‘哥被番人笑,説错买了颜子,帝姬 柔福 死已久,生与吾共卧起,吾视其敛且寘骨。’”参见“ 颜子生活 ”。
泣血
(1).无声痛哭,泪如血涌。一说,泪尽血出。形容极度悲伤。《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宋 欧阳修 《皇祐四年与韩忠献王书》:“某叩头泣血,罪逆哀苦,无所告诉。”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泣血陈辞,不知所云。”
(2).指因极度悲痛而无声哭泣时流出的眼泪。《晋书·王敦传》:“闻之惶惑,精神飞散,不觉胸臆摧破,泣血横流。”
九泉
比喻地下最深处;黄泉
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阮瑀《七哀》
居九泉之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
谁肯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开口
(1) 张口说或笑
没等我开口,他就抢先替我说了
(2) 新刃磨、抢,使之锋利
(3) 河水冲破堤防
勤学
努力学习。《东观汉记·桓荣传》:“ 荣 少勤学,讲论不怠,治《欧阳尚书》。”《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悟 ﹞依旧留在衙门中勤学。三年之后,学业已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十四》:“《示儿》诗自言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而备述屋宇之塏爽,妻受誥封,所往还无非卿大夫,以诱其勤学。”
机杼
指织布机。杼,织布梭子
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不闻机杼声。——《乐府诗集·木兰诗》
织锦
(1) 锦缎
(2) 一种织有图画、像刺绣一样的丝织品,是杭州等地的特产
不常
(1).不固定。《书·伊训》:“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 传:“天之祸福惟善恶所在,不常在一家。” 汉 张衡 《西京赋》:“不常厥土, 盘庚 作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於声,或方於貌,或拟於心,或譬於事。”
(2).异常;反常。《晏子春秋·谏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诸侯。”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为笑于诸侯。” 元 元怀 《拊掌录》:“画人物不常,鸟或四足,兽或两翼,人或儒冠而僧衣。”
(3).不平凡;卓越。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夜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史才不常, 宣武 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 荆州 治中。”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去国时虽久,安邦志不常。”
(4).时常。《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焦氏 ﹞待婢僕们也十分宽恕,不常赏赐小东西。”
(5).犹无常。死的婉辞。 唐 韩愈 《祭故陕府李司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自怜
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见“ 自怜 ”。
孤生
(1).孤陋的人。常用为自谦之词。《后汉书·周荣传》:“ 荣 曰:‘ 荣 江 淮 孤生……今復得备宰士,纵为 竇氏 所害,诚所甘心。’”《新唐书·王缙传》:“尹(京兆尹 黎干 ),南方之孤生,安晓朝庭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前时宠示第三文字,极切当,颇为孤生之助。” 清 姚莹 《朝议大夫从祖惜抱先生行状》:“世之孤生,徒抱俗儒讲説,举 唐 宋 以来传注,屏弃不观。”
(2).孤独的人。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嗟余未丧,哀此孤生。”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清 顾炎武 《七十二弟人》诗:“乱国谁知尔,孤生且辟人。”
出土
(1) 从土里挖出来
出土文物
(2) 小苗从土里长出来
有节
有节度;有节制。《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唐 李德裕 《欹器赋》:“表人道之隆替,明百事之有节。”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主帅慎进退,出师贵有节。” 张书绅 《正气歌》三:“在 南昌 起义失败的教训里,在 皖南 事变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哪一个革命者不应看到,这一切一切都是由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血和生命写成。”
浮竞
争名夺利。《晋书·贾谧传》:“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 唐 孟郊 《旅次洛城东水亭》诗:“自然逍遥风,荡涤浮竞情。”《明史·杨守陈传》:“官鲜亷耻之风,士多浮竞之习。” 章炳麟 《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是二子者,所谓臭味相同,声气翕合,而 中国 浮竞之士,依以为命者也。”
无舌
(1).没有舌头。《埤雅·释鸟》:“ 闽 谚曰:‘鴇无舌,兔无脾。’盖鴇无舌连蹄,性不木止。”
(2).谓不善言语、辞章。 宋 黄庭坚 《黄龙南禅师真赞》:“工以丹墨,得皮得骨;我以无舌,赞水中月。”按,佛教以“广长舌”泛喻能言善辩。
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风雷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惊起
因受惊吓而突然动作
深夜突然听到枪声,大家都从床上惊起
池中物
比喻蛰居无为的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 、 张飞 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金 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之四:“蛟龙岂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 陈衍 《辽诗纪事·张元》:“ 张 有雪诗, 吴 诗独不传。观此数联,可想见其非池中物也。”
清云
青云。清,同“ 青 ”。 汉 扬雄 《甘泉赋》:“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汉 王粲 《公宴》诗:“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暉。”
如一
相同;一致;没有差别
始终如一
表里如一
毫发
毛发,比喻些许(多用于否定式)
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
毫发不爽
珑珑
象声词。 南朝 梁 孔翁归 《相和歌辞·长门怨》:“雷声听隐隐,车响絶瓏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亹亹新叶大,瓏瓏晚花乾。”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瓏瓏,花落声。” 宋 梅尧臣 《高车再过谢永叔》诗:“復闻传呼公又至,黄金络马声瓏瓏。” 元 周伯琦 《诈马行》:“鈳膺障颅鞶镜丛,星铃綵校声瓏瓏。”
金锁甲
以金线连缀甲片而成的精细锁子甲。 唐 杜甫 《重游何氏》诗之四:“雨抛金锁甲,苔卧緑沉枪。”《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明 王世贞 《戚大将军入帅禁旅》诗:“ 细柳 尚虚金锁甲,前茅时缓碧油幢。”
稍稍
(1) 稍微
我的手表稍稍快了点
稍稍地侧着头。——《樱花赞》
(2) 逐渐;渐渐
稍稍蚕食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宋· 王安石《伤仲永》
名字
1.人的名与字。 2.指姓名。 3.名称;名号。 4.命名;称其名。 5.犹名誉;名声。 6.即名词。幽兰
(1).兰花。《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前蜀 韦庄 《上春词》:“幽兰报暖紫芽折,夭花愁艷蝶飞迴。” 陈毅 《冬夜杂咏·幽兰》:“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2).古琴曲名。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臣援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曹风》以 * 比色, 楚 謡以《幽兰》儷曲。” 唐 白居易 《听幽兰》诗:“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慇懃更弄看。”
幽香
淡雅的香味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身事
(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2).指行踪。 唐 杜甫 《楼上》诗:“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3).自身的事情。 唐 赵嘏 《寄归》诗:“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4).亲身事奉。《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陆扆》:“ 扆 为宰相 韦昭度 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 昭度 。”
无缺
没有缺损
完好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