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四咏·其三·弓矢喻政原文
弓矢少所习,自谓能尽妙。
得弓漫称良,弓工曰非好。
于弓犹失之,况于理之藐。
更宿命京官,政教勤探讨。
絜矩励实行,文皇信有道。
诗词问答
问:养正四咏·其三·弓矢喻政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养正四咏·其三·弓矢喻政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五
2. 书无逸于勤政殿屏风时自警也更效长康法为养正四图于下六十条内足师法者多以限于屏数且择其最精云
参考注释
弓矢
(1).弓箭。《易·繫辞下》:“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国语·周语上》:“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戈鋋开雪色,弓矢向秋毫。” 郑观应 《盛世危言·教养》:“鸟之飞者用弓矢以射之。”
(2).借指武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音乐在数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中。”
弓工
制弓的人。《艺文类聚》卷六十引《阙子》:“ 宋景公 使弓工为弓,九年来见。公曰:‘为弓亦迟。’对曰:‘臣不得见公矣。’曰:‘臣之精尽於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 汉 刘向 《列女传·晋弓工妻》:“ 晋平 作弓,三年乃成。公怒弓工,将加以刑。”
况于
连词。何况。《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孟子·离娄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 孔子 者也,况於为之强战?”《史记·穰侯列传论》:“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説,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羈於之臣乎!”
宿命
指前世的命运。佛家认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行为的善恶决定的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四十二章经》十三
京官
中国古代一般称属于中央系统的官员为京官,以别于地方官及差遣出外之官。唐代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以下,都称为京官
政教
指刑赏与教化
探讨
(1) 探索;研讨;探索讲求
探讨一下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他们讨论了罪恶之后,便探讨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寻胜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唐· 孟浩然《登鹿门山》
絜矩
絜,度量;矩,画方形的用具,引申为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郑玄 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 朱熹 集注:“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方,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至其他察性命以絜矩,奋豪杰以特兴,亦多微妙奇伟,非颖秀士亲承其旨趣,固莫能通。”《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嚮,又説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絜矩之道’。”
实行
实际施行
我们的特别奖励规则却是要立刻实行。——茅盾《子夜》
文皇
(1).指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谥 文武大圣皇帝 故称。 唐 罗隐 《闻大驾巡幸》诗:“静思贵族谋身易,危觉 文皇 创业难。”《宋史·寇准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犹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