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河南山东得雨识喜原文
齐郑麦为秋,所需三月雨。
向接方伯奏,东郊趾待举。
晨夙望南云,默祷心怇怇。
油然亦屡作,霈兮方延伫。
不迟数日间,邮传递佳语。
既欣一犁深,更幸两州普。
岂惟滋来牟,兼可播稌黍。
眉舒有馀望,心沃无繁苦。
繄余德凉薄,诚格敢自诩。
祗此省岁心,绥丰愿海宇。
去冬三白兆,春霖润膏土。
皇州景色佳,花柳纷烟墅。
察近而略遐,此戒铭心所。
忆昔扶风守,所虑百里许。
彼喜尚艰致,我喜岂易睹。
诗词问答
问:闻河南山东得雨识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闻河南山东得雨识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五
参考注释
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方伯
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 以来之刺史, 唐 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 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 、 楚 、 秦 、 晋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抚。”
东郊
(1). 西周 时,特指其东都 王城 以东的郊外。 周 灭 商 后,迁 殷 民于此。《书·君陈》:“ 周公 既没,命 君陈 分正东郊 成周 。” 孔颖达 疏:“ 周公 迁 殷 顽民於 成周 。顽民既迁, 周公 亲自监之。 周公 既没,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陈 代 周公 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汉 班固 《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待举
(1).等待举用。《礼记·儒行》:“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郑玄 注:“举,见举用也。”
(2).谓等待兴办。如:百废待举。
夙望
往昔的声望;平素的声望。亦指素有声望的人。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 舜 门登夙望, 韦 氏继先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方伯致政加衔》:“ 四川 左布政使 林茂达 ,覲岁乞休,上以其有夙望,亦加右副都御史遂其请,然而不得乘传矣。” 清 李渔 《怜香伴·搜挟》:“綉斧威名山重,鉴文场夙望增隆。”
南云
(1).南飞之云。常以寄托思亲、怀乡之情。 晋 陆机 《思亲赋》:“指南云以寄欵,望归风而效诚。” 晋 陆云 《感逝》诗:“眷南云以兴悲,蒙东雨而涕零。” 唐 李白 《大堤曲》:“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檮杌闲评》第四八回:“悵望南云鸿雁断,可怜身世类蓬漂。” 王闿运 《哀江南赋》:“临时雨而出师,望南云而开府。”
(2).指 唐 南霁云 。 金 元好问 《四哀诗》之二:“欲吊 南云 无觅处,士林能不泣相逢。” 施国祁 注:“ 唐 《忠义传》:‘ 南齐云 ,少微贱,为人操舟, 睢阳 被围,募万死一生者无敢应,俄有喑呜而来者,乃 南霽云 也。’”参见“ 南八 ”。
默祷
不出声地祈祷;心中祷告。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右辖抑神致雨二异》:“饭罢,烈日如焚,公再率郡寮诣僧伽前炷香默祷者久之。” 靳以 《泥路》:“她常默祷着,求神的法力,把他的病痛移到她的身上来吧。”
油然
(1)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敬慕之心,油然而生
(2) 形容云气上升
油然作云
延伫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沉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迟数
亦作“遟数”。迟速;缓慢与快速。《礼记·曾子问》:“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数,则岂如行哉?” 陈澔 集说:“数音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迟数有命兮,恶识其时?” 宋 王安石 《<周礼义>序》:“惟道之在政事,其贵贱有位,其先后有序,其多寡有数,其遟数有时。” 明 冯梦龙 《 * 关·二医闹病》:“那晓望闻问切,佐使君臣迟数!”
日间
白昼
邮传
驿传,传递文书的驿站
邮传冗费。——《明史》
佳语
(1).好话。赞颂的话。《三国志·魏志·崔琰传》:“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
(2).好话。吉祥的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徽宗 尝乘轻舟泛 曲江 ,有宫嬪持寳扇乞书者。上揽笔亟作草书一联……俄復取笔涂去‘犯钩陈’三字,曰:此非佳语。”
(3).指妙语,意味隽永的言语。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中:“‘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写物态,慰人情也。 谢玄 爱之。‘远猷辰告’, 谢安 以为佳语。”
岂惟
见“ 岂唯 ”。
来牟
亦作“ 来麰 ”。古时大小麦的统称。《诗·周颂·思文》:“貽我来牟,帝命率育。” 朱熹 集传:“来,小麦。牟,大麦也。” 宋 苏轼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之一:“来麰有信迎三白,薝卜无香散六花。”一本作“ 来牟 ”。
稌黍
稻谷等粮食。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稌黍家家足,壶浆处处盛。”
繁苦
繁重困苦。《宋书·武帝纪下》:“又以市税繁苦,优量减降。” 清 吴定 《重建古紫阳书院记》:“乐者和乐其心,而忘礼之繁苦者也。”
余德
犹遗泽。《北齐书·王琳传》:“ 琳 经蒞 寿阳 ,颇存遗爱;曾游 江 右,非无餘德。”
凉薄
亦作“凉薄”。1.微薄,浅薄。 前蜀 杜光庭 《蜀王本命醮葛仙化词》:“綰六镇之封疆,德慙凉薄;控诸化之灵胜,诚切欣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内省凉薄,尚无细故之嫌,仰揆高朋,夫何旧恶之念。”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四三:“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 朱自清 《你我》:“‘敝人’是凉薄之人,自己骂得未免太苦了些。”
(2).指淡薄。 清 沉起 《谒泰伯词》诗:“人情日凉薄,至德竟荒丘。”
(3).不富足。《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六人里头,只有 刘 蒋 二人家事凉薄些儿,那四位却也一个个殷足。”
敢自
(1).方言。敢情。自然;当然。如:你肯去一趟,那敢自好!2.方言。敢情。犹原来。如:屋里敢自还有一位客人呢,我才知道。
海宇
(1).犹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梁书·武帝纪上》:“浹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 宋 苏辙 《皇弟偲加恩制》:“罄海宇之人孰非付託之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丈夫与叔叔文空海宇,洪然高掇,不必过忧。”《说唐》第三回:“举鼎千斤,名振海宇。”
(2).近海之地。 南朝 宋 颜延之 《家传铭》:“旷彼 琅邪 ,实唯海宇。”
三白
(1).三度下雪。《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宋 苏轼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高歌对三白,迟暮慰 安仁 。”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河南 冬来已三白,土膏坟起如蜂房。” 明 唐寅 《拟瑞雪降群臣贺表》:“祥徵三白,允昭圣德之符。”
(2).指盐、萝卜、饭。三者皆白色,故谓。《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 《膳夫经手录》:“萝卜,贫寠之家,与盐、饭皆行,号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 东坡 尝与 刘贡父 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间有八珍也。’ 贡父 问三白。答曰:‘一撮盐,一楪萝卜,一盌饭,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吴兴 造者,胜於 金昌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其中矫矫独出者,则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黄极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参见“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种。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黄沙瓤、红沙瓤各种。”
(5).同“ 三白法 ”。《高僧传·遗身·元慧》:“何谓三白?通曰:事理二种,一白饭、白水、白盐事也;二身不遍触、口诵真经、意不妄缘,此三明白非黑业也。”
春霖
连绵的春雨。 唐 薛能 《雨后早发永宁》诗:“春霖朝罢客西东,雨足泥声路未通。” 前蜀 贯休 《春晚闲居寄陈嵩伯》诗:“春霖闭门久,春色聚庭木。” 元 周霆震 《二月十六日晚青兵逼城红不战而溃暂匿近壕小屋多走横溪》诗:“孤藩酣春霖,战舰一时集。” 闻一多 《死水·泪雨》:“那原是舒生解冻的春霖,却也兆征了生命的哀悲。”
膏土
(1).肥沃的土壤。《元史·乌古孙泽传》:“﹝ 乌古孙泽 ﹞乃教民浚故湖,筑大堤……计得良田数千顷,濒海广潟并为膏土。”
(2).旧时称鸦片。
皇州
帝都;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二:“繁霜飞玉闥,爱景丽皇州。” 唐 岑参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阑。” 前蜀 毛文锡 《柳含烟》词:“低拂往来冠盖,朦朧春色满皇州。”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鶯花三月盛皇州,锦帆随波出御沟。”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二八:“崇臺高拱壮皇州,龙眼南窥旺气收。”
景色
风景;景致
一片森林的景色
花柳
(1) 鲜花杨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2) *
(3) 妓女
(4) 花柳病的省称
铭心
铭文
扶风
(1).疾风。《淮南子·览冥训》:“降扶风,杂冻雨。” 高诱 注:“扶风,疾风也。”
(2).古郡名。旧为三辅之地,多豪迈之士。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扶风 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后以代称慷慨豪迈之士。 清 孙枝蔚 《吕生招饮城南酒家》诗:“愿得美酒如兰陵,愿得主人胜 扶风 。”
(3).指悲壮激昂之作。 南朝 陈 沉炯 《望郢州城》诗:“空忆《扶风》咏,谁见 峴山 传。”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喜尚
犹好尚。 唐 元结 《游潓泉示泉上学者》诗:“愜心则自适,喜尚人或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