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观龙歌原文 诗词名句

观龙歌

作者:宋真宗 朝代:宋代

观龙歌原文

四灵之长惟虬龙,虬龙变化故难同。
三茅福地群仙宅,灵物潜形在此中。
池内仙人驯扰得,至今隐现谁能测。
乘云蠢动独标奇,行雨嘉生皆荷力。
常人竞取暂从心,才出山楹兮无处寻。
中使勤求深有意,欲献明庭兮陈上瑞。
初献一龙朝魏阙,偶挹二龙离洞穴。
人心龙心若符契,一人一住何神异。
我睹真龙幸不惊,至诚祝龙龙好听。
但祈风雨年年顺,庶使仓箱处处盈。

诗词问答

问:观龙歌的作者是谁?答:宋真宗
问:观龙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真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真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四灵

(1).指麟、凤、龟、龙四种灵畜。《礼记·礼运》:“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孔颖达 疏:“以此四兽皆有神灵,异於他物,故谓之灵。”《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麟、凤有四灵之名,玄龟有负图之应。”《冷眼观》第二四回:“你龟大哥列在四灵,要算同老龙王是平等弟兄,非比我们小辈。”

(2).指传说中的 苍帝 、 黄帝 、 白帝 、 黑帝 四神帝。《文选·张衡<东京赋>》:“尊 赤氏 之朱光,四灵懋而允怀。” 薛综 注:“《河图》曰:‘四灵, 苍帝 神名 灵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黄帝 神名 含枢纽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协光纪 。’今五云四灵,谓除 赤 ,餘有四。”

(3).指古代神话中掌东西南北四方之神。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嘉四灵之建德,各潜位乎一方。苍龙虬於东岳, * 啸於西岗,玄武集於寒门,朱雀栖於南乡。”

(4).古代又用以指东西南北四方的星宿。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南郊乐歌·武德宣烈乐》:“四灵晨炳,五纬宵明。”

(5). 南宋 永嘉 诗人 徐照 、 徐玑 、 翁卷 、 赵师秀 的合称。 照 字 灵晖 ,有《芳兰轩集》; 玑 号 灵渊 ,有《二薇亭集》; 卷 字 灵舒 ,有《西岩集》; 师秀 号 灵秀 ,有《清苑斋集》。字中圴有“灵”字,故称。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十五》。

虬龙

(1).传说中的一种龙。《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王逸 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寧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 唐 贾岛 《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扬帆忽夭矫,赤水驂虬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傅尃 《周鼎》诗:“腹中奇字隐约见,刻画屈曲蟠虬龙。”

(3).比喻盘屈的树枝。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鶻之危巢,俯 冯夷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龙两干拏空立,瓔珞万条垂地倒。”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三茅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晋书·礼志上》:“ 武皇帝 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 三脊茅 ”。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 唐 许浑 《亡题》诗:“ 商岭 採芝寻四老, 紫阳 收朮访三 茅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 茅 。”详“ 三茅君 ”。

(3).山名。亦称 茅山 、 句曲山 。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茅君 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唐 刘禹锡 《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 三茅 。”

福地

(1)

(2) 幸福安乐的处所

(3) 指神仙的住地

仙宅

指仙人居处。 清 王士禄 《调笑令·云英》词:“心坚玉臼终须得,共践 玉峯 仙宅。”

灵物

(1) 神奇的东西;灵通之物

那块玉是个灵物

(2) 指神仙鬼怪(迷信)

潜形

隐藏形迹。 唐 吕岩 《酹江月》词:“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戴进传》:“ 戴 尝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捉笔,经几春秋,无利禄以繫之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灭丑》:“天兵到此,鬼魅即潜形。”

仙人

神话和童话中指神通广大、长生不老的人

驯扰

驯服柔顺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隐现

不清晰地显现;隐隐约约显现出来

乘云

(1).驾云;驭云。《楚辞·离骚》:“吾令 丰隆 乘云兮,求 宓妃 之所在。”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二:“夜领 张彻 投 卢仝 ,乘云共至 玉皇 家。”《镜花缘》第十三回:“当日小弟闻 大人国 只能乘云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见之,今果至其地,真是天从人愿。”

(2).升天,仙去。 宋 苏舜钦 《感兴》诗:“吾朝三圣人,乘云不可覩。”

蠢动

(1) 像虫子一样蠕蠕爬动

(2) 准备扰动为乱

独标

(1).谓特别鲜明。帝星为北极附近唯一的二等星,特别明亮突出,故云。《魏书·术艺传·张渊》:“﹝ 渊 ﹞尝著《观象赋》曰:‘……覩紫宫之环周,嘉帝座之独标。’”原注:“ * 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2).特别显示;独自标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説谁是见了钱不要的?而……你却独标高洁起来,那些人的弊端岂不都叫你打破了?” 独立苍茫子 《东京学界告乡人兴学书》:“个人之意志,与团队之生存,必调和……而后谓之有秩序。非谓我之名位在众人之上,遂可独标己见,一意孤行。”

行雨

(1).降雨。 晋 左思 《魏都赋》:“蓄为屯云,泄为行雨。”《西游记》第七回:“老龙道:‘啟上 大圣 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这位菩萨,专司行雨。”

(2).《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 李善 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綺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 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莫使 楚 天行雨去,王孙潦倒在 沧洲 。”

(3).神雨名。《尸子》卷下:“ 神农氏 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穀雨,旬五日为时雨。”

(4).阵雨。 沉从文 《边城》五:“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

嘉生

茂盛的谷物。古以为祥瑞。《国语·周语下》:“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龢利。”《汉书·郊祀志上》:“民神异业,敬而不黷,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序。”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嘉穀也。’ 师古 曰:嘉生,谓众瑞也。”《宋史·律历志三》:“方今四海给足,嘉生蕃衍。”

常人

(1).守常道不变的人。《书·立政》:“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蔡 沉 集传:“常人,常德之人也。”

(2).平常的人。《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周书·韩盛传》:“ 德舆 姿貌魁杰,有异常人。” 唐 杜甫 《哀王孙》诗:“ 高帝 子孙尽隆準,龙种自与常人殊。”《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老爷乃万民之主,况又护持佛法,一念之诚,便与天地感通,岂是常人之可比。” 鲁迅 《华盖集·题记》:“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能够交着‘华盖运’。”

(3).固定的人。《周书·异域传上·高丽》:“是俗好淫,不以为愧,有游女者,夫无常人。”《旧唐书·西戎传·拂菻国》:“其王无常人,简贤者而立之。”

从心

(1).顺从意愿。 唐 顾况 《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诗:“真静一时变,坐起唯从心。”

(2).见“ 从心所欲 ”。

(3).由衷;发自内心。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三幕:“始终忧郁和苦闷着的他,此时方从心的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应修人 《欢愉引》:“有些人会刚象我所要地帮助我,也会从心地、不禁地顾我而美笑。”

任心。《列子·杨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 杨伯峻 集释引 殷敬顺 释文云:“从音纵,下同。”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无处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中使

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凡詔所徵求,皆令 西园 騶密约勑,号曰‘中使’。”《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勉膳禁哭,中使相望。” 张铣 注:“天子私使曰中使。”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忽见有二中使,齎天子手詔,召 曾太师 决国计。”

顶用,好用。 元 武汉臣 《老生儿》楔子:“好孩儿也,这钱直恁般中使!”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您孩儿往常不听叔叔的教训,今日受穷,纔知道这钱中使,我省的了也。”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明庭

(1).古代帝王祭祀神灵之地。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钧天曲》:“已庆明庭乐,谁想南风弹。”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徵调曲三》:“众仙就朝于瑶水,羣帝受享於明庭。”参见“ 明廷 ”。

(2).圣明的朝廷。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明庭开广敞,才儁受羈维。”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实》:“娘行休洒伤时泪,真共假,向明庭质对。”

上瑞

最大的吉兆。 唐 韩愈 《贺庆云表》:“臣所领州,今月十六日申时有庆云现於西北……斯为上瑞,实应太平。” 宋 王溥 《唐会要·祥瑞下》:“朕以慈惠恭俭为休徵,以人和年丰为上瑞。”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按野蚕成茧,昔人谓之上瑞。乃今东 齐 山谷,在在有之,与家蚕等。”

初献

(1).谓开始向神献演乐舞。《春秋·隐公五年》:“考 仲子 之宫。初献六羽。” 孔颖达 疏:“初,始也;往前用八,今乃用六也。献者,奏也;奏进声乐以娱神也。”

(2).享客时首次敬酒。《左传·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献,乐奏而叹。” 杜预 注:“酒始献。”

(3).祭祀时首次奠爵。《旧唐书·礼仪志三》:“礼成於三,初献、亚、终,合於一处。”

一龙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寧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清 顾炎武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峯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诗:“ 淄澠 竟谁知, 管华 称一龙。”

魏阙

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二龙

誉称同时著名的二人。一般多指兄弟。(1)指 后汉 许劭 、 许虔 兄弟。《后汉书·许劭传》:“兄 虔 亦知名, 汝南 人称 平舆 渊有二龙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子微 见 许子将 兄弟,曰:‘ 平舆 之渊,有二龙焉。’”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荆枝擢秀,棣蕚生光,何止 平舆 之二龙,是为 贾 家之三虎。”(2)指 三国 吴 刘岱 、 刘繇 兄弟。《三国志·吴志·刘繇传》:“若明使君用 公山 ( 刘岱 )於前,擢 正礼 ( 刘繇 )於后,所谓御二龙於长涂,骋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3)指 南朝 梁 谢览 、 谢举 兄弟。《南史·谢举传》:“﹝ 举 ﹞与兄 览 俱预元会。 江淹 一见并相钦挹,曰:‘所谓“驭二龙於长涂”者也。’”(4)指 南朝 梁 刘孝义 、 刘孝胜 兄弟。 南朝 梁 简文帝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诗曰:“两 杜 昔夹河,二龙今出守。”(5)指 南朝 齐 柳惔 、 柳悦 兄弟。《南史·柳惔传》:“﹝ 惔 ﹞少与长兄 悦 齐名, 王俭 谓人曰:‘ 柳氏 二龙,可谓一日千里。’”(6)指 唐 乌承恩 、 乌承玼 兄弟。《新唐书·乌承玼传》:“﹝ 承玼 ﹞与族兄 承恩 皆为 平庐 先锋,沉勇而决,号‘辕门二龙’。”

洞穴

(1) 在土中、在峭壁上或在小丘里挖出来的空间,尤指有洞口通到地表面的天然地下室

(2) 往往指较大的或范围不定的地下洞

(3) 山洞的深处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龙心

圣意,皇帝的情绪。 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在我也好像 宣统皇帝 忽然龙心大悦,钦许我死后谥为‘文忠’一般。”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他兴兴冲冲把文字呈上去以后,不知触犯皇帝的那条神经,龙心没有大悦,反而大怒。”

符契

(1).犹符节。《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宋 司马光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参见“ 符节 ”。

(2).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市朝徵信,则有符契券疏。”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閲所佣之器於 天门街 ,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閲之。”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汉 世制詔三王,其册书犹真草兼具,岂况符契笺奏之书日不暇给,则何取端书分隶?”

(3).符合。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千里影嚮,符契若是,异哉!异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太祖 之封 燕王 ,与 文皇 之定都於 燕 ,其远见皆相符契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歷歷与正史相符契。”

一人

(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 * 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2).一个人。《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 明 李贽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然则今日之是非,谓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犹一体。《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谓使全国之人齐心协力。《荀子·富国》:“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将巧繁拜请而畏事之,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杨倞 注:“谓不能齐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国也。”

神异

(1) 神怪

(2) 神奇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故乡》

真龙

(1).龙。真,谓非其他变种。 汉 王充 《论衡·乱龙》:“夫《易》言云从龙者,谓真龙也,岂谓土哉?” 唐 杨炯 《从弟杨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迴光,清风度曲, 崔亭伯 真龙之气, 扬子云 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餘力。”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诗:“伪凤易悦 楚 ,真龙反惊 叶 。”

(2).称骏马。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明 陈子龙 《献马行》:“世上纷纷尽凡马,一入天廐成真龙。”

(3).比喻皇帝。 明 高启 《穆陵行》:“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 江 南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大凡真龙降生,没有一定之地,不信,你但看 朱洪武皇帝 。”

至诚

极为诚恳;诚心诚意

至诚待人

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汉书·楚元王传》

好听

(1) 使人满意的

好听的话

(2) 悦耳的

这支歌很好听吗?好听的

(3) 听着舒服

讨厌的噪音变成好听的乐音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仓箱

《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郑玄 笺:“ 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 朱熹 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仓箱”喻丰收。 唐 权德舆 《中书门下贺两表》:“籉笠就绪,仓箱可期。” 明 徐渭 《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边储告匱,久无望於仓箱。”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廌,朝代:宋代
    次公不许画麒麟,孝宣妙选知名臣。拜公之像想风度,乃是云台子颜之文孙。元丰天子建原庙,王宇万栋临端门。累朝名臣俨冠剑,列圣御坐开乾坤。修廊秘殿锁春色,彷佛音容皆骏奔。相君相业皆元元,旗常彝鼎定书勋。仪形在殁侍神考,英气噩噩凝天阍。嗣皇方思服盛美,欲考辟公观列文。君传兹图落人世,世人遂得知瑜璠。吾知袁公固有后,能平楚狱竟无冤。召公甘棠犹不伐,卫武之德谁能谖。君不见温公之像满人间,愿广此图令并传。
  • 作者:王士祯,朝代:清代

    渡江访名山,层巅到曛黑。

    大江森欲动,浩浩千里色。

    把炬石燕飞,燃犀潜蛟匿。

    北望灵岩塔,知是专诸邑。

    悲慨下沾襟,此意谁当识。

  • 作者:韩元吉,朝代:宋代
    南渡推人物,彝常有世家。州麾三上最,使节五分华。通籍恩初渥,登车病已加。甘泉垂入侍,华屋漫兴嗟。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欲命归舆尚有閒,重教如睡揽冬山。

    今朝清眺真佳处,不在蒸红缛绿间。

  • 作者:陈普,朝代:宋代
    荆州一席不肯取,晋鼎百年宁忍移。不死卢循函首日,忍看张伟授罂时。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厌直含香与握兰,一麾江海泝冰滩。括苍山水名天下,工部风烟入笔端。新国小迟怀印绶,故园暂许理渔竿。即看治行闻天听,紫诏徵还集孔鸾。
  • 作者:刘翼,朝代:宋代
    溪堂闢小轩,此景绝可爱。蔡松道东边,千载典刑在。高低万顷田,面势溪向背。生绡一幅宽,晴雨不尽态。中有谪仙人,来寻莘野耒。畎亩虽不忘,知进不如退。乾坤入醉眼,风月出吟喙。我非人境游,亭在人镜内。心平水不波,见远山无碍。时携琰石游,间以刘白辈。仆忝老诸生,来扣佛三昧。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前俯明湖后曲池,澄泓映带近阶墀。

    一年几日此閒坐,秋月春风付碧漪。

  • 作者:乾康,朝代:唐代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讵必乡田藉自畦,润身原以德充肥。

    不妨春冷常朝出,或遇山佳定暮归。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