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崇饰山园孝理深,万方同感圣人心。已闻东阁招从事,每向西垣奉德音。
公府从容谈婉婉,宾阶清切景沈沈。
与君跬步如同舍,终日相期此盍簪。
诗词问答
问:《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的作者是谁?答:权德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权德舆的名句有哪些?答:权德舆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25-6
参考注释
崇饰
(1).粉饰;夸饰。《左传·文公十八年》:“ 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不復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长啸》:“至云 太上老君 相次传授 舜 为琴,崇饰过甚,非予所敢闻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上曰:‘比欲下詔罪己,避寝撤膳,又恐近于崇饰虚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迨 裴鉶 著书,径称《传奇》,则盛述神仙怪譎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
(2).装饰,修饰。《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崇饰居室,士民失业。”《旧唐书·窦希瑊传》:“宗族咸以外戚,崇饰舆马, 维鍌 独清俭自守。”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白塔寺》:“帝后閲之,愈加崇重,即迎舍利,崇饰斯塔。”
山园
(1).即山陵。帝王的坟墓、陵园。《汉书·地理志下》:“ 汉 兴,立都 长安 ,徙 齐 诸 田 , 楚 昭 、 屈 、 景 及诸功臣家於 长陵 ……盖亦以彊干弱支,非独为奉山园也。”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黄图》谓陵冢为山。”《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南背国门,北首山园;僕人按节,服马顾辕。” 吕延济 注:“园即山陵也。”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二:“今軿车上仙,山园将毕,不可滥九庙而存讳,宜尽復三朝之遗法。”
(2).园林或园地。《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咸被荐擢,假有未居显位者,皆置之门下,以为宾客,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携。”《周书·武帝纪下》:“瓦木诸物,凡入用者,尽赐下民;山园之田,各还本主。”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山园寂寂春将晚,酷爱幽花似蜜香。”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一:“他( 孙中山 )的哥哥寻到了 茂宜岛 ,就向政府租了许多田亩,辟为山园,经营畜牧耕种事业,倒也顺手。”
孝理
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伏荷陛下孝理宏深,皇明照烛。”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权若讷冯澥》:“削之无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
万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态多种多样
仪态万方
(3) 种种方法;各个方面
同感
彼此的感想或感受相同
都有同感
圣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 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东阁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 閤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 东閤 ”。
(3). 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 东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 仇兆鰲 注:“ 东阁 ,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東閤: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从事
(1) 干某项事业
他已经从事贸易工作多年
(2) 处理;处置
而行之既久,是又以军法从事。——苏轼《教战守》
慎重从事
(3) 办事;办理事务
朝夕从事
(4) 官职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西垣
(1).犹西城。《南史·齐纪上·高帝》:“帝方解衣高卧,以安众心,乃索 * 幡,登西垣。”
(2). 唐 宋 时中书省的别称。因设于宫中西掖,故称。 唐 韦应物 《和张舍人夜值中书寄吏部刘员外》:“西垣草詔罢,南宫忆上才。”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表》:“西垣视草,復玷近班。”
德音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 ,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公府
古代官署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
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婉婉
(1).屈伸貌;卷曲貌。《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 轩辕 之驾,譬婉婉而多慙; 吴王 之坟,状耽耽而非拟。” 北周 庾信 《游山》诗:“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竪。”
(2).和顺貌。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婉婉幙中画,辉辉天业昌。”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婉婉 偃王 ,惟道之耽。以国易仁,为笑於顽。”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及其既退,婉婉其仪。不矜以色,不伐以辞。”《天雨花》第四回:“你今愿责还愿罚,须当与我説分明。愿责低头来领罪,罚时婉婉顺郎心。”
(3).柔美;美好。《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婉婉长离,凌江而翔。” 吕向 注:“婉婉,美貌。”
(4).委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侍郎不好唐突,把这话婉婉向 庄徵君 説了。”
宾阶
西阶。古时宾主相见,宾自西阶上,故称。《书·顾命》:“大輅在宾阶面,缀輅在阼阶面。”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升自宾阶,仪观甚伟。”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房前各有阶,右为宾阶,左为阼阶。”
清切
(1).清贵而切近。指清贵而接近皇帝的官职。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均不兼他务。”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唯留诗句满 长安 ,清切长宜禁近官。”
(2).形容声音清亮急切。 唐 王昌龄 《宴南亭》诗:“城楼空杳靄,猿鸟备清切。” 宋 陈师道 《晚泊》诗:“清切临风笛,深明隔水灯。” 清 顾炎武 《又酬傅处士次韵》:“清切频吹 越石 笳,穷愁犹驾 阮生 车。”
(3).清晰准确;真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 楚 ,故讹韵实繁。”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以禪喻诗,莫此清切。”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二十》:“ 尹 氏之言,特发 程子 之意,而分贴经文,尤为清切。”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清凉而急剧。指秋时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侯清切。” 王冰 注:“清,大凉也;切,急也,风声也。” 于天星 按:“秋时之气也。”
沈沈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跬步
亦作“蹞步”。1.半步,跨一脚。《大戴礼记·劝学》:“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诂:“跬,一举足也。”《荀子·劝学》作“蹞步”。 杨倞 注:“半步曰蹞,蹞与跬同。”《北史·魏收传》:“跬步无已,至於千里;覆簣而进,及於万仞。” 宋 范成大 《土门》诗:“颠坠较分寸,商略营蹞步。” 梁启超 《新民说》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沉钧儒 《寄大儿》诗:“小妹居对房,跬步无我离。”
(2).举步;迈步。 宋 苏轼 《灵壁张氏园亭记》:“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逢时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难,而归田为难。”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青云之路,跬步可阶;五尺之童,便思奔竞。”
(3).指极近的距离。《旧唐书·肃宗纪下》:“忽大风飞沙,跬步之间,不辨人物。”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失官后,便觉三山跬步,云汉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时昏雾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极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桓 称仲父, 文 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跬步之劳,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马光 《辞赐金第一札子》:“今臣等虽备位五使,犹在京城,跬步之劳,亦未尝有,以何勋效再受重赐。”《朱子语类》卷五九:“自来见得此理真无内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觉此心慊然。”
(5).喻指小节。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夫细行不矜,终为大德之累,跬步必谨,犹忧其过举也。”《明史·张邦奇传》:“﹝ 张邦奇 ﹞与 王守仁 友善,而语每不合。躬修力践,跬步必谨。” 清 姚鼐 《复张君书》:“是故古之士,於行止进退之间,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虑之长而度之数矣。”
(6).人迹。 唐 杜甫 《溪涨》诗:“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仇兆鳌 注:“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后竹径和牧中丞韵》:“跬步春园空,苍然隔林语。”
同舍
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 。”
(2).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予在馆中时,盛暑中 傅崧卿 给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相期
期待;相约。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盍簪
亦作“ 盍戠 ”。1.《易·豫》:“勿疑,朋盍簪。” 王弼 注:“盍,合也;簪,疾也。” 陆德明 释文:“簪, 虞 作戠。戠,丛合也。” 孔颖达 疏:“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以指士人聚会。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盍簪喧櫪马,列炬散林鸦。” 清 赵翼 《题北溪谦斋蓉湖三寿图》诗:“盍簪非一姓,佳话已炙膾。” 章炳麟 《钱唐吊龚魏二生赋》:“歧童角以説经兮,古今不可乎盍戠。”
(2).指朋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诗龛》:“家筑诗龕三间,凡所投赠诗句,皆悬龕中,以誌盍簪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