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从张将军观猎上元原文
火孑高原,霜清远阵,旌旗蔽空。
听班声一动,颜行乌合,鞭梢微示,啸吻雷同。
逐虎穷山,摩鹰掩日,猎响遥呼野树风。
还趋险,使奔蛇失径,伏兽无丛。
兔罝肃肃林中。
奋勇臂、先舒八石弓。
且连摧雉羽,离披坠锦,深搜狐穴,重叠流红。
弭盖于田,崇车以肉,杀气当秋耀武功。
乘时令,并欢倾泽薮,丕振军容。
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从张将军观猎上元的作者是谁?答:王翃
问:沁园春·从张将军观猎上元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翃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翃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参考注释
高原
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块平地
黄土高原
霜清
(1).形容秋水明净;洁净。 唐 张九龄 《赴使泷峡》诗:“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唐 皇甫冉 《寄刘方平大谷田家》诗:“冰结泉声絶,霜清野翠浓。” 宋 黄庭坚 《外舅孙莘老留诗庭坚和》:“我来杪摇落,霜清见鱼行。”
(2).整肃,肃清。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持斧佐三军,霜清天北门。”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班声
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 清 吴伟业 《送朱遂初》诗之二:“清秋柳陌响朱轮,帐下班声到近臣。”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双噬》:“班声乱嘶,万幕连云起。”参见“ 班马 ”。
一动
(1).一次举动;一个行动。《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一动而失二礼,无大经矣。”《二程遗书》卷二四:“圣人一言一动无不合於天理如此。”
(2).一经发动;一有所举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昔 文王 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 三代 ,此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汉 贾谊 《属远》:“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陈胜 一动而天下振。” 宋 罗大经 《鹤林雨露》卷八:“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陈亮恢复之议》:“有所不动,一动而敌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触动。《朱子语类》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欲一动,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因心与理二,故一动便乱。”《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见了丫鬟説出‘ 吕仙阁 ’三字,心中一动。”
(4).犹动輒。如:他一动就骂人。如:这孩子一动就哭。
颜行
前行;前列。《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汉书·严助传》:“以逆执事之颜行。”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颜行犹雁行,在前行,故曰颜也。” 清 钱谦益 《续次敬仲韵序》:“偃旗息鼓,以避 敬仲 之颜行。”
乌合
(1).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晋书·慕容廆载记》:“ 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説,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
(2).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次烧除,兔窟既破,乌合焉栖?”参见“ 乌合之众 ”。
鞭梢
(1).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 宋 陆游 《得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慨然有作》诗:“緑树啼鶯窥帽影,画桥飞絮逐鞭梢。” 明 周朝俊 《红梅记·虏围》:“休教走的忙,他怕的鞭梢下,骨碌碌滚下来可也不当耍。”《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这 青云山 一带,鞭梢儿一指,站着的都是我 邓老九 的房子,躺着的都是我 登老九 的地。”
(2).钢鞭(兵器)的前端。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一折:“马啼儿撞破连环寨,鞭梢儿早抹着天灵盖。”
(3).建筑用的竹木尾梢。《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关于财务管理》:“七区 靠河村 第一社,两个月使了两百多根鞭梢。”
雷同
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
毋剿说,毋雷同。——《礼记·曲礼上》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楚辞·九辩》
穷山
(1).深山。《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 晋 张协 《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2).荒山。参见“ 穷山恶水 ”。
掩日
古剑名。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 越王 句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採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则光昼暗。”
野树
生长于野外的树木。 明 何景明 《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诗之二:“野树斜侵郭,河流曲抱城。” 清 汤斌 《送李子德奉旨归养》诗:“关河落照乡山逈,驛路鸣蝉野树深。”
奔蛇
(1).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淮南子·览冥训》:“前白螭,后奔蛇。” 高诱 注:“奔蛇,腾蛇也。”
(2).形容曲折。 唐 杜审言 《度石门山》诗:“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
兔罝
(1).捕兔的网。《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毛 传:“兔罝,兔罟也。” 唐 李白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猎客张兔罝,不能掛龙虎。” 清 阎尔梅 《嵩岳庙有感》诗:“残宫草际埋鴟吻,废阁阶前置兔罝。”
(2).指用网捕兔。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矫慎》:“ 慎 同郡 马瑶 隐於 汧山 ,以兔罝为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微贱兔罝之人,犹莫不好德。”
(3).《诗·周南》篇名。《诗序》云:“《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孔颖达 疏:“《笺》云:‘罝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后因以“兔罝”指在野之贤人。又,诗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序:“皇华昭国,怀凤綍而高寻,白驹追游,邀兔罝而下顾。”此指在野贤人。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文臣督帅,皆躬自临戎,有兔罝赳赳之气。”此指武臣。
肃肃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 传:“肃肃,敬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 召伯 营之。” 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 ,志安君身。”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贞观 之末,有 昭庆 * 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传:“肃肃,疾貌。”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唐 杜甫 《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 ,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 张衡 《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 毛 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 孙枝蔚 《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 《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 梁廷枏 《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 芳 谈笑自若。”
奋勇
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
自告奋勇
石弓
用来发射石头的弩或石弩
雉羽
(1).雉的羽毛。色泽鲜艳,古人服饰仪仗常用以为饰。《宋史·仪卫志一》:“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於文从‘羽’。”
(2).指代仪仗。 元 周伯琦 《考试乡贡进士》诗:“豹斑开晓雾,雉羽烂晴虹。”
离披
亦作“ 离翍 ”。1.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离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诗》:“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论山鸡离披毛羽,配文鸳固难为对。” 清 何绍基 《山雨》诗:“马上衣巾任沾溼,村边瓜豆也离披。” 庞树柏 《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锦翼何离翍。”
(2).盛貌;多貌。《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阴雾离翍,灵驭摇裔。”一本作“ 离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山张敏之拟黄庭词韵》:“自甘贫困元知微,篱边 * 香离披。” 清 金人瑞 《效李义山绝句》之七:“六曲屏风画竹枝, 湘江 风雨夜离披。”
(3).参差错杂貌。 清 姚鼐 《杂诗》之一:“谁植高原树,花叶相离披。” 清 沉廉 《自彝陵州发棹至黄牛峡》诗:“疾风捲水水欲立,纷红骇緑相离披。”《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緑离披。”
(4).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有閒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分离貌。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苦背却姑亲慈恃,两下离披。” 康有为 《胶旅割后》诗:“八表离披割痛伤,羣贤保国走徬徨。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
(6).摇荡貌,晃动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赋》:“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 唐 陆龟蒙 《鹤媒歌》:“媒懽舞跃势离披,似諂功能邀弩儿。”《朱子语类》卷七三:“这便是 康节 所谓‘酩酊离披时候’,如何不忧危谨畏!”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 湘 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再生缘》第二回:“香风飘渺人心爽,桂影离披夜景新。”
狐穴
元 周达观 《诚斋杂记》:“ 唐 末有 乔子旷 者,能诗,喜用僻事,时人谓之 狐穴诗人 。”后因以“狐穴”喻僻典。 清 孙枝蔚 《题仙舟图次黄仙裳韵》:“工吟每耻搜狐穴,设酒偏思傍钓磯。”
重叠
(1)
(2)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机构重叠
(3) 部分相一致
哲学和心理学重叠的领域
(4) 叠加,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两个图像重叠起来
流红
(1).指漂流在水中的落花。 明 杨慎 《词品·刘伯宠》:“春日旅况云‘……流红有恨,拾翠无心。’”《花月痕》第七回:“ 天台 毕竟无凡艷,莫把流红误 阮郎 。”
(2).指流血。 清 袁于令 《西楼记·之任》:“惊闻小儿病,不由人汗满缨,若是丧明膺痛,一旦掐掌流红,怎奈桑榆景。”
弭盖
谓控驭车驾徐徐而行。盖,车盖,借指车。《文选·谢庄<月赋>》:“腾吹寒山,弭盖秋坂,临濬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 李善 注:“ 王逸 《楚辞》注曰:‘弭,按也。’”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诗:“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 宋 欧阳修 《和游午桥庄》:“晓坛初毕祀,弭盖共寻幽。”
杀气
(1) 凶恶吓人的气势
杀气腾腾
(2) 发泄气愤;出气
你有委屈就说出来,不该拿别人杀气
(3) 阴气;寒气
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史记·匈奴列传》
(4) 战场上杀伐之气,借指战事
杀气腾空
武功
(1) 专指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战功
文治武功
(2) 武工
乘时
乘机;趁势。 晋 左思 《吴都赋》:“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宋史·王晏传》:“今 契丹 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 日本 人 汤本求真 做的《皇汉医学》译本也将乘时出版。”
泽薮
大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山镇曰 会稽 ,其泽藪曰 具区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城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 明 沉璟 《义侠记·遘难》:“玄墓 洞庭 ,虎阜 天池 ,泽藪 具区 弘开。”
丕振
(1).大力振兴。《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乃不思大展经纶,丕振旧业,以光先人之绪。”
(2).大震。 明 张煌言 《北征录》:“尔时上游声灵丕振,而留都守御亦坚。”
军容
本指军队的武器、装备。后用以指军队的气象威仪和军人的仪容、纪律等
军容整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