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生寺大钟歌用沈德潜韵原文
晁谋弗善野战龙,金川门开烈燄红。
都城百尺燕飞入,齐黄群榜为奸凶。
成王安在乃定案,夹辅公旦焉可同。
瓜蔓连抄何惨毒,龙江左右京观封。
谨严难逃南史笔,忏悔讵赖佛氏钟。
道衍俨被荣将命,犍椎冶尽丹阳铜。
穹窿重过万石𥲤,印泥精镂禅机锋。
夏屋十寻虞不举,鲸鱼盈丈方堪舂。
山灵水族无不具,魑魅魍魉怪哉虫。
欲藉撞杵散愤气,安知天道怜孤忠。
榆木川边想遗恨,凫氏徒添公案重。
忆昔遨游西海子,水天上下玻璃空。
一川可通万寿寺,夤缘偶挹曹溪宗。
乔松偃盖假山古,杰阁巍巍独据中。
洪钟在悬洵伟观,连吟更喜昆弟从。
苍黝其色蟠其纽,中宏外耸何隆隆。
华严字迹传沈度,半满全揭开群蒙。
觉生鹿苑皇考创,材饬内帑群鸠工。
谓是善吼周沙界,乃从旧寺移乘风。
太清十里渺乎小,日日演梵闻离宫。
抎考已廓苾刍眼,摩挲更畅骚人胸。
不离一步钟如是,东西分别心犹蓬。
我惜德潜老始达,其诗亦复伦考功。
成编著作呈乙览,不闻肯作荪佯聋。
独爱长歌践其韵,非侈藻采争雌雄。
载赓酬倡古弗废,诗话千载留芳踪。
圣经佛旨䆒异路,将以何道训成童。
于论于乐备法物,安可以此归辟雍。
安可以此归辟雍,不如任彼出林大且逢。
诗词问答
问:觉生寺大钟歌用沈德潜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觉生寺大钟歌用沈德潜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
2. 觉生寺去圆明园二十里
参考注释
野战
在野外进行的战斗,区别于在要塞或城市的战斗
都城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奸凶
亦作“ 姦兇 ”。亦作“姧凶”。亦作“奸兇”。亦作“奸凶”。1.指奸诈凶恶的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庶竭駑钝,攘除姦凶。” 唐 李翱 《祭中书韦相公文》:“升俊良之滞淹,摧姦兇之炽盛。”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便合兴师进讨,以翦姧凶。” 宋 苏舜钦 《苦调》诗:“姦凶喜欺罔,放意快目前。” 海上闲人 《上海罢市实录·粤侨学校学生联合分会宣言》:“比者 京 津 学子, 吴 楚 生徒,反 日 挥戈,抽刀断水,亟联团体,先扫奸兇。”
(2).奸诈凶恶。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河东 太守 董卓 慕其名,使兄遗 奂 ( 张奂 )縑百匹, 奂 不受,知 卓 有姦兇之心,遂与絶。”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江充 、 息夫躬 谗諂惑上,使祸延储后,毒及忠良。论其奸凶,过于 石显 远矣。而 固 ( 班固 )叙之,不列佞幸。” 明 李东阳 《书某节妇事》:“若稍露稜节,必不见释,身死无所惜,其何以洩忿鬱,而暴其姦凶。” 明 唐顺之 《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今 广先 等奸兇特甚,若不速诛,无以示警。” 曲波 《林海雪原》三五:“ 马希山 正说的得意洋洋,奸凶的眼睛向四下一望,不知又要说什么。”
见“ 姦凶 ”。
成王
(1).谓保持王道。《书·酒诰》:“在昔 殷 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 成汤 咸至 帝乙 ,成王畏相。” 孔 传:“从 汤 至 帝乙 ,中间之王犹保成其王道,畏敬辅相之臣,不敢为非。”
(2).复姓。本 芈 姓, 楚成王 之后。 汉 有中郎 成王弼 。见《通志·氏族五》。
定案
最后确定案件、方案等
证据确凿可以定案
夹辅
辅佐。《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室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 宋 沉初 《周以宗强赋》:“任先宗子,协图夹辅之勋;本固王家,益植太平之趾。” 明 徐复祚 《一文钱》:“我想做人家虽要家主勤俭,也须妻儿奴僕夹辅纔好。”
公旦
指 周公 旦 。 汉 王粲 《从军》诗:“昔人从 公旦 ,一徂輒三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重以 公旦 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故《周官》非肇制於 公旦 ,父子积思,以成斯业,信其勤精矣。”
瓜蔓
瓜类植物的茎。形容曲折纠结
惨毒
残酷狠毒
手段惨毒
左右
(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京观
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 晋 尸以为京观。” 杜预 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后汉书·皇甫嵩传》:“首获十餘万人,筑京观於城南。”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鲸鯢久已封京观,翡翠行看出 越裳 。”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口血未乾, 陈 蔡 之社为京观。”
谨严
(1) 谨慎严密
文章结构谨严
(2) 严肃;不苟且
治学谨严
南史
(1). 春秋 时 齐国 的史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 崔杼 弑其君。’ 崔子 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 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为直书史实的良史典型。《后汉书·臧洪传》:“昔 晏婴 不降志於 * , 南史 不曲笔以求存,故身传图象,名垂后世。”《南齐书·崔祖思传》:“世无 董狐 ,书法必隐;时闕 南史 ,直笔未闻。”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 南史 与 董狐 ,百喙同一声。”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 常山 舌在心犹壮, 南史 书存手自持。”
(2).复姓。见《通志略·氏族四》。
忏悔
佛教语。梵文 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形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决心悔改
佛氏
犹佛家,佛门。《朱子语类》卷七一:“有人自是其心,全无邪而却不合於正理……佛氏亦岂有邪心者?”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 邵子 有‘元会运世’之説……其论甚奇,然佛氏已有此论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先是其母梦是奴为人执缚俎上……醒而恶之,恒戒以毋与人斗,不虞乃为鱼所击。佛氏所谓夙生中负彼命耶!”
荣将
传说中 黄帝 之臣。《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 又命 伶伦 与 荣将 铸十二鐘以和五音。”荣将,一作“荣援”或“荣猨”。参阅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
犍椎
亦作“ 犍槌 ”。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 晋 法显 《佛国记》:“﹝ 于闐 ﹞国主安堵 法显 等於僧伽蓝。僧伽蓝名 瞿摩帝 ,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黑云若起,急击犍椎,我闻其声,恶心当息。” 宋 道诚 《释氏要览·杂记》:“今详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椎也。”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尔来一百年,復见大会设, 恒河 左右流,犍槌声不絶。”
丹阳
(1).铜的别称。 唐 吕巖 《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竞向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余家有古镜,背铭云:‘ 汉 有善铜出丹阳,取为镜,清如明,左龙右虎补之。’不知‘丹阳’何语,问 东坡 ,亦不解。后见《神仙药名隐诀》云:‘铜亦名丹阳。’”
(2).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 三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3).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丹阳虽上仙,安能弃轮迴,舍因缘,自脱於人世苦海之外耶?” 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非谓必如何空之而后可至丹阳境界也。”
穹窿
(1) 指天
(2) 中间高而四周下垂的样子
万石
(1).《汉书·石奋传》:“ 奋 长子 建 ,次甲,次乙,次 庆 ,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 奋 为 万石君 。”后因以“万石”指 汉 石奋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訥慎。”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 万石 周慎,安亲保荣。”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东海 号曰‘万石 严嫗 ( 延年 母)’。”《新唐书·张文瓘传》:“﹝ 张文瓘 ﹞四子: 潜 ,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卫尉卿; 涉 ,殿中监。父子皆至三品,时谓‘万石 张 家’。”《宋史·廖刚传》:“﹝ 廖刚 ﹞子四人: 迟 、 过 、 遂 、 遽 ,仕皆秉麾节,邦人号为‘万石 廖 氏’。”
(3). 汉 代三公别称万石。后泛指官职高的人。 唐 颜师古 《百官公卿表》题解:“ 汉 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韦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遗其亲,此孝子不违於一饭也。而况於万石在前,累茵在侧,慰心不及,非赠而何?” 宋 叶适 《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好儿须万石,广厦剩千间。”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诗:“二 室 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