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墨迹与钩模,品如形影分。
千秋赏鉴家,聚讼徒纷纷。
二帖名久膻,片羽真不真。
贞观暨绍兴,小玺文如新。
聊当面目观,还轻耳食伦。
诗词问答
问:《题王羲之七月都下二帖真迹卷》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九
参考注释
墨迹
(1) 用墨留下的残迹
(2) 指某人手迹
这是张大千的墨迹
形影
(1) 物体和身影
形影不离
(2) 身体的影子
她的形影不时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千秋
(1) 千年
(2) 岁月久远
(3) 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议论?——曹雪芹《红楼梦》
赏鉴
欣赏;欣赏鉴别(多指艺术品)
赏鉴名家书画
聚讼
众说纷纭,久无定论。《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旁,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 宋 岳珂 《愧郯录·告谥祖庙》:“盖有 唐 已定之制,有司屡请迄六世而后克从。以是知议礼聚讼,岂不难哉。”《明史·历志一》:“是时言历者四家,《大统》、《回回》之外,别立 西洋 为西局, 文魁 为东局,言人人殊,纷若聚讼焉。”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国家善恶之辨,古今学者,纷纷聚讼。”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片羽
传说中神马吉光的小片毛。喻指残存的少量珍贵品。《史通·古今正史》“十六国春秋” 清 浦起龙 通释:“世徒以国史为正,然 频 书幸留片羽, 孝标 亦在 唐 前,詎不足当互证之资耶?”参见“ 吉光片羽 ”。
贞观
(1).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易·繫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韩康伯 注:“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 孔颖达 疏:“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 陈梦雷 浅述:“观,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五:“臣闻託闇藏形,不为巧密;倚智隐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大人贞观,探心昭忒。” 晋 陆云 《岁暮赋》:“於是 顓頊 御时, 玄冥 统官,天庙既定,日月贞观。”
(2).指正大的道理。《文选·班固<幽通赋>》:“朝贞观而夕化兮,犹諠己而遗形。”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言朝闻大道而夕死可也。” 北周 道安 《二教论·归宗显本》:“余闻善齐天下者,以不齐而齐天下者也。何须夷岳实渊,然后方平,续鳧截鹤,於焉始等:此盖狷夫之野议,岂达士之贞观。”
(3).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以为天子当贞观二五,利见大人,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扬煇,弃和取同。”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王临於朝,天地贞观。”
(4).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章炳麟 《与龚未生书》:“然曩时所以不去者,亦慕 宋 贤 程伯淳 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济物。’况僕身当贞观,岂敢忘百姓之忧。”
(5).正可观赏。
绍兴
(1).承继前业,振兴昌盛。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赖先帝大惠,绍兴其后。”《南齐书·王融传》:“ 融 以父官不通,弱年便欲绍兴家业。”《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其间明圣相因,忧乱继作,未有不委用贤士,亲近正人,而能绍兴其徽烈者也。”
(2).即绍兴酒。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 又把他喊回来道:‘带一斤绍兴,一毛钱熏鱼来。’” 老舍 《二马》第四段一:“ 伦敦 买不到老绍兴,嗐!还是回国呀!”参见“ 绍兴酒 ”。
如新
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参见“ 白头如新 ”。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耳食
轻信别人的话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史记·六国年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