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少慕鲁连高节,居然仿傥权奇。
邯郸指顾解秦围。
一笑千金脱屣。
千古清风兰雪,一竿烟水荒陂,我来髣髴见云旗。
独立长留天地。
诗词问答
问:《西江月·其三·鲁仲连陂怀古题壁》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参考注释
鲁连
指 鲁仲连 。 战国 时 齐国 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 , 鲁连 以利害进说 赵 魏 大臣,劝阻尊 秦 为帝,曾说:“彼( 秦昭王 )即肆然称帝, 连 有蹈 东海 而死耳!” 齐国 要收复被 燕国 占据的 聊城 时,又写信劝说 燕 将撤守。 齐王 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唐 李白 《古风》之十:“ 齐 有倜儻生, 鲁连 特高妙。” 清 方文 《夜泊东昌》诗:“纷纷来往者,犹有 鲁连 无?” 陈毅 《冬夜杂咏·含羞草》:“ 鲁连 不帝 秦 , 田横 刎颈死。”亦称“ 鲁连子 ”。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世无 鲁连子 ,千载徒悲伤。” 明 高启 《送沉征士铉归海上》诗:“倘见 鲁连子 ,殷勤烦寄声。”
高节
(1).高其节操,坚守高尚的节操。《庄子·让王》:“若 伯夷 、 叔齐 者,其於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节也。”《吕氏春秋·离俗》:“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宋书·宗悫传》:“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炳 ( 宗炳 )素高节,诸子羣从皆好学。”
(2).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清 周亮工 《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 箕山 高节推 徐干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耸的竹竿。竹有节,故称。 唐 方干 《方著作画竹》诗:“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节。其长八尺,故称。 唐 贾岛 《颂德上贾长侍》诗:“高节羽书期独传,分符 絳郡 滞长材。”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权奇
(1).奇谲非凡。多形容良马善行。《汉书·礼乐志》:“ 太一 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 王先谦 补注:“权奇者,奇譎非常之意。”《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雄志倜儻,精权奇兮。” 张铣 注:“权奇,善行貌。” 唐 高适 《画马篇》:“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 明 何景明 《七述》:“踊跃腾驤,礧磈权奇。”
(2).也形容人智谋出众。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陈虬 《救时要议》:“盖繁文縟节,非所以待权奇任大之器。”
邯郸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
指顾
(1).手指目视;指点顾盼。《汉书·律历志上》:“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稟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先躋峯攀磴里许,而至絶顶,则南瞰 西华 ,东瞰夹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顾。” 清 陈维崧 《喜迁莺·排闷》词:“凭高指顾,叹野水增波,故陵无树。”
(2).一指一瞥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迅速。 汉 班固 《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已实。”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边臣贾勇,争欲立功,以为 河 南之地,指顾可得。” 明 陆粲 《庚巳编·神丹》:“女每有所须,虽远方非时之物,一指顾间可致。” * 《攻克石门》诗:“ 石门 封锁 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3).犹指挥。《新唐书·赵犫传》:“自号令指顾,羣儿无敢乱。”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三折:“望贤士运神机,施妙策,指顾三军,保乾坤奠安。”参见“ 指挥 ”。
一笑千金
一笑价值千金。极言美人一笑之难得。《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崔骃 《七依》:“迴顾百万,一笑千金。” 南朝 梁 王僧孺 《咏歌姬》诗:“再顾倾城易,一笑千金易。” 宋 黄庭坚 《两同心》词之二:“一笑千金,越样情深,曾共结合欢罗带,终愿効比翼纹禽。”《水浒传》第七二回:“翠袖围香,絳綃笼雪,一笑千金值。”
脱屣
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汉书·郊祀志上》:“嗟乎!诚得如 黄帝 ,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颜师古 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 唐 李颀 《缓歌行》:“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 宋 王禹偁 《潘阆咏潮图序》:“脱屣场屋,耻原夫之流;栖心云泉,有终焉之计。”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夫 鲁公 之见厄於当时,而直伸其志,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於亭?”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加里波的 之脱屣爵禄,兔起鶻落于 卡菩列拉 之一孤岛,其高风亮节,为史家所津津乐道。”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一竿
宋 时京师买妾,每五千钱名为“一竿”。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京师买妾,每五千钱名一竿。美者售钱三五十箇。近岁贵人务以声色为得意,妾价腾贵至五千緡,不復论箇数。”
烟水
亦作“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髣髴
(1).隐约,依稀。《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洪兴祖 补注:“《説文》云:髣髴,见不諟也。”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唐 李绅 《华山庆云见》诗:“依稀来鹤态,髣髴列仙羣。” 宋 梅尧臣 《和王舍人<忆省中小桃>》:“髣髴物华先上苑,依稀歌吹下 昭阳 。” 清 唐孙华 《石鼓歌》:“蘚斑啮蚀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
(2).约略的形迹。《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 邯郸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 晋 潘岳 《悼亡诗》:“帷屏无髣髴,翰墨有餘跡。” 宋 苏轼 《凌虚台记》:“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髣髴,而破瓦頽垣无復存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翻今之《易》与《书》,间能得其髣髴。”
(3).类似,好像。《文选·张衡<西京赋>》:“曾髣髴其若梦,未一隅之能睹。” 李善 注:“《説文》曰:彷彿,相似,见不諦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于是以 亮 为右将军”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曹操 智计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孙 吴 。” 宋 苏轼 《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诗:“近者戯作《凌云赋》,笔势髣髴《离骚经》。” 闻一多 《诗与批评·艺术底忠臣》:“无数的人臣,髣髴真珠攒在艺术之王的龙衮上。”
(4).引申为比似,比并。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 西汉 之文,后世莫能髣髴。” 明 方孝孺 《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观 褚公 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髣髴哉!”
(5).仿照,模仿。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龟山不轻解易》:“尝谓説《易》须髣髴圣人之意,然后可以下笔。”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致画师数辈,为言姿态折曲,髣髴追写,卒不肖。”
(6).大约,几乎。《敦煌变文集·燕子赋》:“脊上缝箇服子,髣髴亦高五尺。” 唐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 东都 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髣髴获緡二三千。” 宋 欧阳修 《晋祠》诗:“废兴髣髴无旧老,气象寂寞餘山川。”
云旗
亦作“ 云旂 ”。 1.以云为旗。《楚辞·九歌·东君》:“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王逸 注:“以云为旌旗。”
(2).画有熊虎图案的大旗。《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拖蜺旌,靡云旗。” 张守节 正义:“ 张 云:‘画熊虎於旌,似云气也。’”《文选·张衡<东京赋>》:“龙輅充庭,云旗拂霓。” 薛综 注:“旗谓熊虎为旗,为高至云,故曰云旗也。” 唐 钱起 《送鲍中丞赴太原军营》诗:“云旂临塞色,龙笛出关声。” 刘师培 《文说·宗骚》:“云旗星盖,遽宇高堂,靃靡千古,鏤错万状。”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