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有怀原文
破晴斜月入帘阴,鬓影萧骚老不禁。九十日春风与雨,百千年事后犹今。
牡丹红褪残妆面,杜宇声寒故国心。
眼底交游期又误,飞鸿杳杳鲤沈沈。
诗词问答
问:对月有怀的作者是谁?答:吴锡畴
问:对月有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锡畴的名句有哪些?答:吴锡畴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斜月
(1).西斜的落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八》:“凉风开窓寝,斜月垂光照。”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 瀟湘 无限路。” 清 龚自珍 《导引曲》词之二:“怊悵緑梅花下路,半襟斜月不知寒,凤屧过阑干。” 茅盾 《子夜》三:“她们这一伙,满脑子是俊伟英武的骑士和王子的影像,以及海岛、古堡、大森林中,斜月一楼,那样的‘诗意’的境地。”
(2).喻女子的眉毛。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眉》:“独写春山,入 锦江 而望远;双描斜月,对寳镜而增妍。”
入帘
(1).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为八月初七日看了 蒯公 入帘,自谓遇合十有八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考官争席》:“﹝ 李东阳 ﹞为太常少卿时,典 弘治 癸丑会试,时 耿文恪 岳 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初入帘大宴,与争席,有违言。”
(2).指担任科举阅卷官。 清 李渔 《怜香伴·帘阻》:“如今会场伊邇,若论资俸,下官也该入帘。”《儒林外史》第六回:“因 汤父母 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 清 恽敬 《与邓过庭》:“今年秋闈, 敬 不料能整齐如此,方悔前之力辞入帘为过于避事。”
鬓影
鬓发的影子。语本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那堪玄鬢影,来对白头吟。” 宋 刘一止 《梦横塘》词:“浪痕经雨,鬢影吹寒,晓来无限萧瑟。” 明 蓝智 《过云洞岭》诗:“夕阳驱瘦马,髩影漫萧萧。”《花月痕》第四一回:“强将红烛夜高烧,鬢影撕磨此福销。”
萧骚
(1) 形容风吹树叶等的声音
秋风萧骚
(2) 形容景色冷落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来
不禁不由
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百千
成百上升,极言其多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事后
事情发生或处理、了结以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夫既不能修善於平日,而又不能敬谨於事后。”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子见南子>》:“当时及事后,皆毫无动静。”
丹红
赤色。 南朝 梁简文帝 《新成安乐宫》诗:“遥看云雾中,刻桷映丹红。”
残妆
亦作“ 残粧 ”。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唐 张谓 《扬州雨中观妓》诗:“残妆添石黛,艷舞落金鈿。” 明 陈所闻 《当垆美人》词:“只见残粧半闪篝灯下,妒杀芙蓉两岸花。”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残膏的灯火照着残妆,粉有些褪了,眼圈显得微黄,眉毛的黛色也仿佛两边不一样。”
见“ 残妆 ”。
杜宇
杜鹃鸟的别名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眼底
(1) 用某种器械通过瞳孔所能观察到的眼内构造。如: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 * 等
(2) 眼前;眼里
登楼一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交游
亦作“ 交游 ”。1.朋友。《管子·权修》:“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郑君墓志铭》:“君天性和乐,居家事人,与待交游,初持一心,未尝变节。”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萧伯升 ﹞豪詄自喜,意气卓犖,交游满天下。”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至于地方一层,实在毫无办法想了。因为我并无交游,止认得几个学校。”
(2).交际;结交朋友。《荀子·君道》:“其交游也,缘类而有义。”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 宋 王安石 《与陈和叔内翰书》:“与 和叔 交游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她却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
见“ 交游 ”。
飞鸿
(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沈沈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