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杉棚已绝笔,复得云锦书。况当既望后,一镜悬空虚。
恍然玉堂上,乘鹤来须臾。
君健胜我健,我臞甚君臞。
人事有离合,尺牍莫相疏。
老骥不忘骋,老耕不忘畲。
笔砚易乾涩,时时要喣濡。
井汲去泥鲋,清冽用有余。
自君之往矣,我怀久不舒。
久闻畲斋君,插架富名都。
欲往鵁鶄市,读书借其居,我曾见其文,鼎脔出帅初。
何年澂斋老,道我问其途。
诗词问答
问:《次达善送赵君理韵因寄畲斋陈贵白》的作者是谁?答:舒岳祥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舒岳祥的名句有哪些?答:舒岳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绝笔
(1) 死前最后所写的文字或所作的字画
(2) 作者或画家的最后的作品
(3) 停笔不再写下去
《春秋》绝笔于鲁哀公十四年
云锦书
见“ 云锦字 ”。
既望
周 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为既望。后称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 周 ,则至 丰 。” 孔颖达 疏:“ 周公 摄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为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后六日乙未,为二月二十一日。”《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宝躯,爰及舆冕,自缨已降,凡九十九物。”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
一镜
(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遗》诗之一:“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沉。”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唐 刘长卿 《旧井》诗:“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下看百餘尺,一镜光不灭。” 唐 钱起 《赋得馀冰》诗:“晓日餘冰上,春池一镜明。” 明 陈荩卿 《讌赏·徐王孙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莲》曲:“拿舟深入水云乡,荡破湖心一镜光。”
(3).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 明 梁辰鱼 《伤逝·咏时序悼亡》曲:“长空一镜辉万里,全无一点纤翳。”
悬空
(1) 悬在半空
(2) 比喻凭空,空洞
恍然
(1).犹忽然。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恍然而止,忽然而休。”
(2).猛然领悟貌。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天下之从事於举业者,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而思改其所为。” 鲁迅 《彷徨·肥皂》:“‘哦!今天十六?’ 四铭 恍然的说。”
(3).模糊不清;茫然。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达 既昇之,意识恍然,不復见家人屋及所乘轝。” 宋 陈师道 《次韵寄答晁无咎》:“往事不回如过雨,醉梦恍然忘恶语。” 明 邵璨 《香囊记·赶散》:“心酸痛,念我姑,神魂茫然失举措。”
(4).仿佛。 宋 韩驹 《题画太一真人》诗:“恍然坐我水仙府,苍烟万顷波粼粼。” 明 归有光 《詹仰之墓志铭》:“予与之谈 秀甫 之为人,恍然如生,相与为泪下。” 明 方孝孺 《书<黄鹤楼卷>后》:“展卷而卧閲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
堂上
(1) 尊长居住的地方。
拜夫人于堂上。——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父母居住的正房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堂上阿奶仅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离合
分开和结合;分离和聚会
离合器
悲欢离合
尺牍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老骥
年老的骏马。多喻年老而壮志犹存之士。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老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宋 欧阳修 《送张生》诗:“老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 * 《自题近照绝句》:“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驥仍将万里行。”参见“ 老驥伏櫪 ”。
笔砚
亦作“ 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乾涩
1.干涸。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此山旧有泉流入 浑河 ,未尝乾涩;至此适涸,军士二日无水。”
2.干燥滞涩。 王保京 《怀念池边》:“那时, * 涩疼痛的眼睛才觉得有了生气,有了喜悦的温润的眼泪。”
3.形容声音嘶哑、生硬、造作。 茅盾 《第一个半天的工作》:“于是鸭子叫似的干涩的陪笑声就立即被逼了出来。” 曹禺 《雷雨》第四幕:“ 周朴园 :(干涩地)‘你象是有点不满意,是么?’”
时要
(1).当世的要害。《后汉书·崔寔传》:“﹝ 寔 ﹞指切时要,言辩而确。”《《三国志·魏志·应璩传》“ 璩 官至侍中” 裴松之 注引《文章叙录》》:“其( 应璩 )言虽颇谐合,多切时要,世共传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王化基 ﹞遂撰《澄清疏略》,皆切於时要。”
(2).当时有权势的人。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昭宗 反正,召( 司空表圣 )为兵部侍郎。谓己当为宰辅,为时要所抑,愤而谢病去。”
喣濡
谓相互给以温暖和帮助。 唐 白居易 《放鱼》诗:“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竖喣濡饮食之惠。”一本作“ 煦濡 ”。参见“ 喣沫 ”。
清冽
澄清而寒冷
秋风清冽
清冽的山泉
声音清冽激越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之往
去;到。《后汉书·羊续传》:“其所之往,輒迎致礼敬,厚加赠赂。”
插架
图书馆将书刊放于藏书架上
插架的外文书有609部
名都
(1).著名的城市。《战国策·秦策二》:“伐 秦 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 齐 。”
(2).著名的都城。 汉 班固 《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 杜 霸 ,北眺 五陵 。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诗:“名都多妖女, 京洛 出少年。” 唐 皇甫湜 《送丘儒序》:“怀贝玉以之名都之肆,未有而不售者也。” 清 查慎行 《渡漳河》诗:“天垂旷野名都壮,地入中原战垒多。”如: 北京 、 西安 、 洛阳 、 开封 、 南京 、 杭州 为我国古代六大名都。
鵁鶄
即池鹭。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