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原文
帝室中兴运更赊,如闻庙议尚堪嗟。和亲费尽三公力,兵革伤残百姓家。
解使亚夫营细柳,却教贾谊傅长沙。
顾予岂是奔亡者,独抱寒枝愧暝鸦。
诗词问答
问:有感的作者是谁?答:晁说之
问: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说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说之名句大全
晁说之有感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帝室
皇室;皇族。《汉书·翟方进传》:“天降威明,用寧帝室。”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 清 唐甄 《潜书·鲜君》:“世族贵家,其子孙鲜有贤者。何况帝室富贵,生习骄恣,岂能成贤!”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庙议
(1).关于宗庙礼制的议论。《新唐书·朱子奢传》:“始, 武帝 时,太庙享止四室。 高祖 崩,将祔主于庙,帝詔有司详议。 子奢 建言:‘ 汉 丞相 韦玄成 奏立五庙, 刘歆 议当七, 郑玄 本 玄成 , 王肃 宗 歆 ,於是歷代庙议不能一。’”
(2).朝廷的谋议。 宋 岳珂 《桯史·刘蕴古》:“ 藴古 素谓庙议咸许,其来也,意得甚。” 明 张居正 《与王鉴川计送归那吉事》:“彼虽有言,庙议已决,无足恤也。”
和亲
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与汉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兵革
(1).兵器和甲冑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周礼·地官·酇长》:“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 注:“兵革,君之武卫及军器也。” 孔颖达 疏:“是国家防卫之器。”《韩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战国策·秦策一》:“朞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宋 陈亮 《酌古论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鋭,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
(2).指战争。《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陈书·虞寄传》:“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 宋 苏轼 《策略一》:“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 崇禎 末,兵革扰乱,帝於宫中习学骑马,左右扶掖以上,不数步即坠。”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中国 ,干戈之国也。统览数千年之史乘,其三十载不见兵革者殆希。”
伤残
受伤残废
遭受完全伤残
百姓
(1)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亚夫营
汉 将 周亚夫 驻军 细柳 (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防御 匈奴 ,营中戒备森严。 文帝 亲来劳军亦不得入,及至以天子名义下诏令,始开营门。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因以“ 亚夫 营”称戒备森严的军营。 唐 杜甫 《春远》诗:“故乡归不得,地入 亚夫 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 亚夫 营。”
细柳
(1).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 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汉 刘桢 《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
(2).指日落之处。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 ,暮入 细柳 。 扶桑 东方地, 细柳 西方野也。”
(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 ,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
(4).见“ 细柳营 ”。
(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 ,掩 细柳 。”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长沙
中国湖南省省会,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5.9万(1982),其中市区人口107万,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广铁路线上。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机械、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湘绣闻名中外
奔亡
逃亡。《管子·禁藏》:“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宋 梅尧臣 《项羽》诗:“自矜奋私智,奔亡竟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