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督师曹将军原文
泰阶煌煌色已齐,祥飙为扫蚩尤旗。幅员浩荡春台熙,不遗桴鼓惊锄犁。
羽林宿卫环三陲,居安节虑忘战危。
整暇自许忘其机,司马八法律以规。
蒐苗狝狩凛弗违,碧油有幢俨军师。
手持虎节谈鱼丽,闽关不以山与溪。
歌舞七德宣皇威,有来视师省檄飞。
将军名已草木知,干戈俎豆睢阳时。
已分勾当江南归,流芳奕叶今孙枝,此行且赋从军诗,时清未用歌采薇,天子有道守四夷。
诗词问答
问:赠督师曹将军的作者是谁?答:毛直方
问:赠督师曹将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毛直方的名句有哪些?答:毛直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泰阶
(1).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 应劭 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泰阶。” 明 张居正 《黄马》诗:“从此 华阳 休骏足,山河重整泰阶平。” 清 张锡作 《月蚀诗》:“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二纪五纬谁相争。”
(2).借指朝廷。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信矣草创时,泰阶速贤良。”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去年夏四月,今丞相 赵郡公 徵还泰阶,遂命左僕射 燉煌公 往践其武。”
煌煌
明亮辉耀貌
明星煌煌
祥飙
同“祥飇”。
瑞风。
蚩尤旗
(1).彗星名。古代以为星出,主有征伐之事。《吕氏春秋·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晋书·天文志中》:“﹝妖星﹞六曰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丙午丁未》:“ 武帝 元光 元年为丁未,长星见,蚩尤旗亘天。”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二:“但明大理星,何畏蚩尤旗。”
(2).相传 蚩尤 冢所出的赤气。《史记·五帝本纪》“遂禽杀 蚩尤 ”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皇览》曰:‘ 蚩尤 冢在 东平郡 寿张县 闞乡 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絳帛,民名为 蚩尤 旗。’”
(3).画有 蚩尤 形象的旗。《云笈七籤》卷一百:“帝令画 蚩尤 之形於旗上,以厌邪魅,名 蚩尤 旗。”
幅员
广狭叫幅,周围叫员。疆域有广狭及四至,所以称疆域为幅员。员,或作圆
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春台
(1).春日登眺览胜之处。《老子》:“荒兮其未央,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唐 贾岛 《送刘式洛中觐省》诗:“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郭沫若 《水调歌头·喜雪》词:“驱旱魃,除虫害,登春臺。”
(2).饭桌。《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尘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臺。”
(3).礼部的别称。
桴鼓
(1).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 清 王韬 《上当路论时务书》:“人心之机器,速於影响;一国之鑪锤,捷於桴鼓。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参见“ 桴鼓相应 ”。
(2).指战鼓。《史记·田叔列传》:“ 田仁 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鬭, 仁 不及 任安 。’”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把笳声桴鼓相呼唤,令羣丑抱头窜。”
(3).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由此桴鼓希鸣,世无偷盗。” 唐 崔日用 《饯唐永昌》诗:“ 洛阳 桴鼓今不鸣,朝野咸推重太平。”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即有循吏,至于桴鼓不鸣,庞吠无警,餘粮栖亩,讼狱少囚,则以为治效之至矣。”
(4).乐鼓的一种。《文献通考·乐考九》:“桴鼓, 唐 燕乐有之,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
锄犁
1.锄和犁。
2.引申为耕作务农。
羽林
禁军
宿卫
见“ 宿衞 ”。 1.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2.保卫,守护。 3.皇帝的警卫人员;禁军。
居安
处于安宁的环境。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天子念致理之艰难,乐居安之闲暇,肇置三令节。”《元史·列女传序》:“则其居安而有淑顺之称,临变而有贞特之操者,夫岂偶然哉。”参见“ 居安思危 ”。
整暇
《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於 楚 也, 子重 问 晋国 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后因以“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萧萧马鸣,悠悠斾旌’,以‘萧萧’‘悠悠’字,而出师整暇之情状,宛在目前。”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吴环洲料虏虚报诳赏书》:“顷僕闻 蓟 报,即戒彼中以镇静持重,务以整暇,勿致张皇。” 王国维 《乐庵写书图序》:“夫以世之苟且而惨促也如彼,君之精勤而整暇也如此。设以 悔庵居士 处此,未识能为 乐庵 之所为否也。”
自许
自夸;自我评价。《晋书·殷浩传》:“ 温 既以雄豪自许,每轻 浩 , 浩 不之惮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明史·马林传》:“ 林 雅好文学,能诗工书,交游多名士,时誉籍甚,自许亦甚高。”
忘其
同“ 亡2其 ”。同“ 妄2其 ”。选择连词。犹抑。《战国策·赵策二》:“不识三国之憎 秦 而爱 怀 邪,忘其憎 怀 而爱 秦 邪?” 褚祖耿 集注引 王引之 曰:“忘与亡同。亡其,转语词也。”
司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姓
法律
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蒐苗
春猎为蒐,夏猎为苗。.泛指狩猎。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以容民畜众》:“夫师之时,裒旅方旋,怀桃棘者,方自力于壮事,而君子唯讲蒐苗之节,将无谓其弛备歟。” 清 王士禄 《诏罢高丽贡鹰歌》:“ 晾鹰臺 上秋天高,乘时驱兽行蒐苗。”
碧油
(1).青绿色油漆。 唐 元稹 《梦游春》诗:“隔子碧油糊,驼鉤紫金镀。”《花月痕》第三回:“进去,门左右三间厢房,厢房内人已出来,开着穿堂中间碧油屏门。”
(2).青绿色的油布帷幕。 宋 王千秋 《贺新郎》词:“无奈东君刚留客,张碧油,缓按香红舞。”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乘凉翠葆颯,撑暑碧油烘。”
(3).见“ 碧油幢 ”。
(4).指清澄的食油。 宋 苏轼 《寒具》诗:“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
(5).借指绿水。 唐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诗:“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
军师
(1)
(2) 旧时小说戏曲中所说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
(3) 为主帅出主意的人,现泛指替人出主意的人
狗头军师
持虎
以猛兽皮所作的车饰。《史记·礼书》:“寝兕持虎。” 司马贞 索隐:“持虎者,以猛兽皮文饰倚较及伏軾,故云持虎。”
鱼丽
见“ 鱼丽阵 ”。
闽关
指 福建 与内地相通的关隘。 清 傅鼎铨 《忆谢迭山》诗:“血战 安仁 败不还,洁身卖卜入 闽 关。”
不以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七德
(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梁书·武帝纪》:“大司马攸纵自天,体兹齐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五兵永戢,七德无亏。” 明 杨慎 《凤赋》:“览七德,律五音,通天祉,应地灵。”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韦昭 注:“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4). 隋 唐 时舞名。又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旧唐书·音乐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旧唐书·音乐志一》:“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祇有两遍,名曰《七德》。”参见“ 七德舞 ”。
皇威
(1).犹大惧。皇,通“ 惶 ”。《逸周书·尝麦》:“予亦述朕文考之言,不易,予用皇威。” 朱右曾 校释:“皇,大;威,畏。”
(2).指皇帝的威力。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谓为舟楫足以距皇威,江湖可以逃灵诛。” 晋 潘岳 《西征赋》:“教敷而彝伦叙,兵举而皇威畅。”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奋其武毅,张我皇威。”
有来
用于 元 代由蒙文直译成汉语的公牍等。表示语句结束。《元朝秘史》卷一:“ 孛端察儿 在时,将他做儿,祭祀时同祭祀有来。” 李文田 注:“有来者,结束之词,今京师有此语。”《元典章·刑部二·详谳》:“上路里设两员推官,中路里设一员推官,委付呵,怎生奏呵, 世祖 皇旨有来。”
视师
谓督率军旅。《国语·晋语三》:“公御 秦 师,令 韩简 视师。”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皇武》:“锡汝斧鉞,其往视师。” 明 唐顺之 《祭祖庙文》:“ 顺之 钦承敕命,视师 浙 直 。” 郭希仁 《从戎纪略》:“是日余与 刘俊生 赴 店张 视师。”
将军
(1)
(2)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3)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4) 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干戈
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干戈为玉帛。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俎豆
(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阳时
春夏之时;温暖之时。《文选·张衡<西京赋>》:“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薛综 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 南朝 宋 孔宁子 《櫂歌行》:“君子乐和节,品物待阳时。”
勾当
(1) 营生;行当;事情(现一般指坏事)
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儒林外史》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水浒传》
(2) 办理;处理
荷生那日回营,勾当些公事,天已不早。—— 清· 魏子安《花月痕》
(3) 做事;谋生
只得母子二人逃上延安府去,投托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水浒传》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流芳
流传美名
流芳百世
万古流芳
奕叶
累世,代代。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郎碑》:“奕叶载德,常歷宫尹,以建于兹。”《隋书·礼仪志七》:“ 宣尼 制法,云行 夏 之时,乘 殷 之輅。奕叶共遵,理无可革。” 明 宋濂 《元徵士周君墓志铭》:“君自以奕叶为儒,继承不易,孳孳问学。”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集>序》:“见其父子祖孙奕叶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艷之。”
孙枝
(1).从树干上长出的新枝。《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梧桐生於 嶧山 阳巖石之上,採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古文苑·沉约<箎>诗》:“ 江南 簫产地,妙响发孙枝。” 章樵 注:“诗言 江 南之地,产竹多良,可为乐器,孙枝又其特异者也。” 唐 元稹 《桐花诗》序:“及今六年,詔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侄》诗:“江上松楠深復深,满山风雨作龙吟。年来老干都生菌,下有孙枝欲出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潭柘寺 ﹞有银杏一株,大合抱。 圣祖 临幸寺中,树发孙枝一。 高宗 再幸,又发孙枝一。”
(2).喻孙儿。 宋 陆游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正过重阳一月时,龟堂驩喜抱孙枝。”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惟愿取连理芳年,得早遂孙枝荣秀。”
行且
将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行且谋引去。”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康节先生 ﹞《观盛化吟》有云:‘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见乱离。’其子谓乱离之语太过。 康节 嘆曰:‘吾老且死矣,汝辈行且知之。’”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余行且归隐故山,终身弗出,纵观古人之诗,而因以有吐发愤懣之什,或有当乎?”
从军
旧时指参加军队
弃商从军
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天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归来见天子。——《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子坐明堂。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
四夷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 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髮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后汉书·东夷传》:“凡蛮、夷、戎、狄总名四夷者,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云。”
(2).泛指外族、外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