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六首原文
家住南城水竹涯,乘秋行乐未尝亏。轻寒气候我自家。
半醉光阴人莫知。
信马天街微雨后,凭栏僧阁晚晴时。
十年美景追寻遍,好向风前摘白髭。
诗词问答
问:秋游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秋游六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名句大全
邵雍秋游六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水竹
竹子的一种(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有披针形叶子,长在河、湖边或灌木丛中,可编制竹席、花篮等器物
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轻寒
微寒。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萧临川书》:“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 明 刘基 《春晓》诗:“踈雨随风过,轻寒薄暮归。” 胡怀琛 《春日寄家兄闽中》诗:“薄酒成孤坐,轻寒悵远离。”
气候
(1) 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亦泛指时令
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宋· 陆游《园中书触目》
(2)
(3) 给定地区的天气状况和天气发展所示的变动着的大气状态
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一个团体或一个时期流行的倾向或环境条件
政治气候
(5) 比喻结果或成就
成不了气候
我自
犹我咱。 宋 刘子翚 《满庭芳·桂花》词:“我自寒灰槁木,凝神处,不觉重酣。”《水浒传》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 王 。’” 清 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崑崙 。”
光阴
明亮与阴暗,白昼与黑夜。指日月的推移。后世即用以表时间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南朝梁· 江淹《别赋》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信马
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平明端笏陪鵷列,薄暮垂鞭信马归。” 宋 张先 《木兰花》词:“帘重不知金屋晚,信马归来肠欲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信马行,越十餘日,忽得路出山,则 哈密 境矣。”
天街
(1).星名。《史记·天官书》:“昴毕閒为天街。” 张守节 正义:“天街二星,在毕昴閒,主国界也。街南为 华夏 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润;北岳 医閭 ,神鬼受职。”
(2).京城中的街道。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元 汤式 《端正好·元日朝贺》套曲:“贺三阳万国来朝,践天街车马知多少,端的便塞满 东华 道。”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京城元夜,妇女连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 正阳门 下摸钉乃回。”
雨后
指谷雨后采制的茶叶。《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归州 、 江南 、 荆湖 ,有龙溪、雨前、雨后之类十一等。”
凭栏
身倚栏杆
凭栏远眺
僧阁
寺院楼阁。 明 王思任 《净慈寺》诗:“巖竹支僧阁,泉花蹴客衣。”
晚晴
(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梁 何逊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霽,褰裳对晚晴。” 唐 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明 唐寅 《题画》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
(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1987.2.24:“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美景
优美的景色(如海、陆地或天空的)
追寻
追踪查寻
茫茫人海,踪迹难追寻
向风
(1).临风;迎风。《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向风长叹息,断絶我中肠。” 明 陈子龙 《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纂纂枣垂雨,离离苗向风。”
(2).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南朝 梁 陆倕 《石闕铭》:“於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方其居乡时,士子向风,不远千里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於是有文无学之士,靡然向风。”
归依;仰慕。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嚮风。”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令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自是不敢窥 藏 ,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鲁克部,相继嚮风入贡。”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风,争欲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