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送丁使君)原文
甘棠春色满南丰。春好处、在黉宫。
宫柳映墙红。
对墙柳、常思耐翁。
文章太守,词华哲匠,人与易居东。
攀恋计无从。
判行省、重临旧封。
诗词问答
问:太常引(送丁使君)的作者是谁?答:刘埙
问:太常引(送丁使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太常引(送丁使君)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埙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甘棠
(1).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陆玑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张孝祥 《青玉案·饯别刘恭父》词:“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尽是相思处。”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好处
(1) 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
得到稳定收入的好处
(2) 美好的地方
村逢好处嫌风便,酒到醒来觉夜寒。——郑谷《舟行诗》
黉宫
学宫。 元 洪希文 《踏莎行·示观堂》词:“郡国兴贤,黌宫课试,书生事业从今始。”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芹水生涯淡,黌宫道味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我辈身列黌宫,乃在此携酒榼,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
墙柳
出殡时覆盖在柩车上的装饰性帷幔。《仪礼·既夕礼》“ 商 祝饰柩一池纽” 汉 郑玄 注:“饰柩,为设墙柳也……墙有布惟,柳有布荒。”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太守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
太守与客来饮。
太守宴也。
词华
(1).文采;辞藻华丽。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词华倾后辈,风雅靄孤鶱。” 明 海瑞 《教约》:“日后仍踵前弊,不流之胸中而取之他人者,纵极词华,亦加扑戒。”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楚 声之在 汉 宫,其见重如此,故后来帝王仓卒言志,概用 楚 声,而 武帝 词华,实为独絶。”
(2).言词的才华。口才。 唐 白居易 《哭皇甫七郎中》诗:“志业过 玄晏 ,词华似 禰衡 。”
哲匠
(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軫。” 李周翰 注:“哲,智也;匠,谓善宰万物者;谓 桓玄 也。”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唐 黎逢 《水化为盐赋》:“伊昔煮海为盐,以禀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贵,哲匠之谋可研。” 唐 刘禹锡 裴度 《予自到洛中与乐天为文酒之会联句》:“洪鑪思哲匠,大厦要羣材。”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赋》:“熠耀腾精,乍跃洪鑪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诗:“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图画之妙,爰自 秦 汉 ,可得而记;降於 魏 晋 ,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子容》:“﹝ 张子容 ﹞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录》:“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
居东
《书·金縢》:“ 周公 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 武王 崩, 周公 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 管 蔡 流言,即避居 东都 。”后因以指退职避居。 明 张居正 《谢恩疏》:“恶被谗慝,直欲为有北之投;鉴此悃诚,固止其居东之请。”
攀恋
攀住车马,不胜依恋。常用于表示对良吏的眷恋。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宇文显和墓志铭》:“在州遘疾,解任还朝,吏人攀恋,刊石 陘山 。”《隋书·伊娄谦传》:“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絶。”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其去也,其民舍之而不忍,挽而留之而不得也,思有以纪其遗爱而示其攀恋之心。”参见“ 攀辕卧辙 ”。
无从
指做某件事没有办法或找不到头绪
问题复杂,无从入手
行省
(1).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乙巳, 金 曲赦 辽东 等路,以户部尚书 瓜勒佳必喇 (旧作 谷夹必兰 )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 辽东 。”
(2).借指该省官。 宋 陆游 《纵笔》诗:“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朱东润 注:“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称为三省。 王炎 为枢密使,官位极高,出使 四川 ,故称行省。”《元史·百官志一》:“ 金 人来归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帅,则以行省、元帅授之。”
(3). 元 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 河南 、 江浙 、 湖广 、 陕西 、 辽阳 、 甘肃 、 岭北 、 云南 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 清 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元史·世祖纪五》:“今大师方兴, 荆湖 淮西 各置行省,势位既不相下,号令必不能一,后当败事。”《明史·职官志五》:“ 明 初,又於各行省置都镇抚司,设都镇抚,副镇抚,知事。”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夫京师者,天下之首也,宜以全力护之;沿海、沿江各行省者,天下之肢体也,宜各自以其兵力守之。”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一:“泱泱哉我 中华 !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参见“ 行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