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泝潮二首原文 诗词名句

泝潮二首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泝潮二首原文

疋练萦回出海门,黄泥先变碧波浑。
初来似欲倾沧海,正满真能倒百源。
流卉飞腾竟何在,扁舟睥睨久仍存。
自惭不作山林计,来往终随梦物奔。

诗词问答

问:泝潮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泝潮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疋练

一匹白绢。喻瀑布。 宋 苏轼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诗:“巖头疋练兼天浄,泉底真珠溅客忙。”一本作“ 匹练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坑水溃而为瀑,悬崖 * 下,深可十五六丈,但水细如络丝,不如疋练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峡中西望,重峰罨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疋练界青山。”

萦回

回旋环绕

山上石径曲折萦回

海门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吴琚 《酹江月·观潮应制》词:“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感>诗》:“驱驾洪涛羽翼振,海门无计限飞轮。”

黄泥

(1).黄土;泥土。 唐 李白 《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2).犹黄泉。 汉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明 刘基 《病妇行》:“不辞瞑目归黄泥,泉下常闻儿夜啼。”参见“ 黄泉 ”。

碧波

清澄绿色的水波。 唐 李白 《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欲将振 五楼 之金策,浮 三湘 之碧波。” 唐 许浑 《夜泊永乐有怀》诗:“莲渚愁红荡碧波, 吴 娃齐唱采莲歌。” 明 胡其毅 《杨柳枝词和刘宾客韵》:“望去碧波魂欲断,红装驮马过桥时。” 清 查慎行 《西湖棹歌词》之八:“也道城中粧束好,碧波迴眼看梳头。” 碧野 《擎电放光的人们》:“阔水茫茫,金光灿烂的 天柱峰 就像沐浴在碧波万顷的人造海中。”

初来

(1).新来,刚来。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山鸟初来犹怯囀,林花未发已偷新。”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一:“初来小苑中,稍与璅闈通。”

(2).原来,本来。《朱子语类》卷三三:“ 齐 鲁 初来气象已自不同,看 太公 自是与 周公 别。”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真能

真正的才能。《列子·仲尼》:“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

百源

(1).众水之源。《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 郑玄 注:“众水始所出为百源。”《吕氏春秋·仲夏》作“百原”。 宋 苏辙 《泝潮》诗之二:“初来似欲倾沧海,正满真能倒百源。”

(2).地名。在今 河南省 辉县 西北。 宋 邵雍 曾隐居于此。

飞腾

(1) 迅速地飞起;升腾

(2) 飞扬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睥睨

(1)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睥睨众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图》

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信陵君列传》

(2) 窥伺

睥睨宫闱

自惭

自己感到惭愧

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

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