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九十三首原文
山中上元节,天上野云收。豁开广寒殿,清光射斗牛。
姮娥与灯正,耿耿相应酬。
一点难瞒处,灯球挂树头。
笼中看走马,林下恣闲游。
吹灭旧纸撚,泼翻投子油。
暗中有路明如日,露柱相逢笑不休。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诗词问答
问:偈颂九十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梵琮
问:偈颂九十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梵琮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梵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上元节
元宵节
天上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广寒殿
(1).即广寒宫。 宋 陆游 《八月十四日夜三叉市对月》诗:“一言欲报 广寒殿 ,茅簷华屋均相见。” 元 袁桷 《李宫人琵琶行》:“ 广寒殿 冷芙蕖秋,簇金鵰袍香不留。”
(2).宫殿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又再南巍然若山者,曰 广寒殿 ,即俗所云 萧后 梳妆楼也。 万历 七年倾頽。”
清光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斗牛
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姮娥
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即“嫦娥”
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相应
(1) 相宜,应该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 彼此相当的或互补的;交互,互惠
商定彼此都给对方公民以相应的权利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灯球
亦作“ 灯球 ”。球形的彩灯。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两朵楼各掛灯毬一枚,约方圆丈餘,内燃椽烛。”《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太平时节元宵夜,千里灯毬映月轮。” 茅盾 《尚未成功》二:“妈妈和你斗纸马,回头再糊一个红纸的灯球。”
树头
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树头。” 宋 杨万里 《病中感秋》诗:“病中一别祇三秋,况见西风在树头。”
中看
好看,令人悦目
这东西好吃不中看
走马
(1) 骑着马跑
平原走马
(2) 善跑的马
团长有一匹棕色马,是匹好走马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闲游
亦作“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 * 词话》第一回:“所以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
纸撚
见“ 纸捻 ”。
投子
博具。或云起于 战国 ,或云创于 三国 魏 曹植 ,取其投掷之义。初用玉制,只两颗,后改用骨制,故又称“骰子”,增至六颗。每颗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投掷以决胜负。点着色,故后世又称“色子”。参阅 唐 李匡乂 《资暇集·投子》、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投子》。《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或欲大投”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投,投子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平索看精》:“观下文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殆亦以投子为之耶?”
暗中
(1) 不公开的;私下里
我被暗中告以此事
(2) 秘密地
老牌的贵族外交家们暗中破坏了德国与西方民主国家结盟的图谋
(3) 在黑暗中
暗中摸索
露柱
指旌表门第立柱柱端的龙形部分。《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 蒋礼鸿 通释:“露柱,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中·空中语要》:“不见有露柱,见解偏枯。见露柱但唤作露柱,见拄仗但唤作拄仗,有什么过。” 宋 陆游 《拄杖歌》:“归来灯前夜欲半,露柱説法君应闻。”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不休
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如《大风》、《垓下》、《易水》、《秋风》,古人已臻极至,无容更赘一词,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艳阳天》第二二章:“﹝ 哑吧 ﹞嘴里边‘啊吗吗,啊吗吗’地叫个不休。”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