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雪谢沈公端先
作者:巨赞 朝代:清代昭雪谢沈公端先原文
漓江清澈底,巨象卫关津。
一任封姨妒,终逢万木春。
壮怀辉艺苑,辣手洗嚣尘。
饥溺同人已,昭苏及眇身。
诗词问答
问:昭雪谢沈公端先的作者是谁?答:巨赞
问:昭雪谢沈公端先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昭雪谢沈公端先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巨赞的名句有哪些?答:巨赞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参考注释
漓江
一称“漓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为桂江上游。长82千米。江水清澈,风景秀丽,尤以桂林至阳朔段风景最佳。两岸山峰奇秀,秀水萦回,山水相依。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澈
清净而明澈
南江则极清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山泉清澈
巨象
(1).大象。《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时 孙权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访之羣下,咸莫能出其理。”
(2).比喻强敌。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封豕骤跧伏,巨象遥披攘。”
关津
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关口和渡口,泛指设在关口或渡口的关卡
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汉书·王莽传》
一任
(1).担任官职期满为一任。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致仕》:“士人歷官一任,得外无官谤,中无所愧于心。”《宋史·孝宗纪一》:“ 乾清 二年六月戊戌,詔:改官人实歷知县一任,方许关升,著为定式。”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幼习儒业,颇看诗书,受十年苦苦孜孜,博一任欢欢喜喜,小生今上朝取应去。”
(2).听凭。 唐 杜甫 《鸥》诗:“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仇兆鳌 注引 罗大经 云:“虽风雪凌厉,亦不暇顾。”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一任你漫天飞柳絮;儘着你满地落风尘。”《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早已猜透 十三妹 要把他两家合成一家、一举三得的用意,所以一任 十三妹 调度,更不过问。”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这种东西,我本无用,她也无用,一任 罗太太 抛入字纸篓去罢!”
封姨
亦作“ 封夷 ”。古时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亦称“ 封家姨 ”、“ 十八姨 ”、“ 封十八姨 ”。 唐 天宝 中, 崔玄微 于春季月夜,遇美人绿衣 杨 氏、白衣 李 氏、绛衣 陶 氏、绯衣小女 石醋醋 和 封家十八姨 。 崔 命酒共饮。 十八姨 翻酒污 醋醋 衣裳,不欢而散。明夜诸女又来, 醋醋 言诸女皆住苑中,多被恶风所挠,求 崔 于每岁元旦作朱幡立于苑东,即可免难。时元旦已过,因请于某日平旦立此幡。是日东风刮地,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崔 乃悟诸女皆花精,而 封十八姨 乃风神也。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后诗文中常作为风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嘲风》诗:“纷红骇緑骤飘零,痴騃 封姨 没性灵。”《 * 词话》第二四回:“梅花姿逞春情性,不怕 封夷 号令严。”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为问 封姨 ,何事却排空卷地。又不是 江 南春好,妒花天气。”
壮怀
豪壮的胸怀。 唐 韩愈 《送石处士赴河阳幕》诗:“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 明 张煌言 《海上》诗之一:“浩气填胸星月冷,壮怀裂髮鬼神愁。” 清 龚自珍 《别直隶布政使同年托公》诗:“三十年华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艺苑
(1) 艺术和文学的领域;泛指文艺界
艺苑新葩
(2) 文学艺术会合集中的地方;图书文物荟聚的地方
辣手
充满困难和复杂情况,难以解决
这件事真辣手
嚣尘
亦作“嚻尘”。1.喧闹扬尘。《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 杨伯峻 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 宋 曾巩 《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诗:“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外]石林精舍嚣尘少,[生]仗尔高朋探寂寥。”
(2).指纷扰的尘世。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诗:“嚻尘自兹隔,赏心於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唐 白居易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诗:“ 文略 也从牵吏役, 质夫 何故恋嚣尘?” 宋 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清斋浄戒,休作断肠垂泪债;识破嚣尘,作箇逍遥物外人。”《再生缘》第三回:“已托禪心归浄界,还遭俗累涉嚣尘。”
饥溺
比喻生活痛苦。语本《孟子·离娄下》:“ 禹 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 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元 杨载 《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不妨山水乐吾乐,岂有飢溺忧民忧。”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谕苏省及所属郡县四民诏》:“爷哥朕幼坐 天京 ,救民涂炭拯民生,民有飢溺朕飢溺,痌瘝在抱秉至情。”
同人
(1) 旧时称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或同行业的人。又作“同仁”
(2) 也称志同道合的人
告同人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昭苏
见“ 昭苏 ”。
(1).亦作“ 昭甦 ”、“ 昭穌 ”。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 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前蜀 杜光庭 《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祠》:“乘此胜因,咸臻妙乐,龙神安镇,士庶昭甦,蠢动有生,同昇福界。”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后土醮词》:“大开倚劒之门,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涤深寃。” 陈独秀 《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寧日。”
(2).忽然开豁。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仇兆鳌 注:“划昭苏,谓忽然开豁。”
眇身
犹言微末之身。封建帝后自谦之词。《汉书·武帝纪》:“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以朕眇身,遇王武略,不劳尺刃,坐为天子。”《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十二月﹞甲寅,太皇太后詔曰:‘吾今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自惟薄德,敢配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