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周大祫歌 昭夏原文 诗词名句

周大祫歌 昭夏

作者:庾信 朝代:南北朝

周大祫歌 昭夏原文

律在夹钟。
服居苍衮。
杳杳清思。
绵绵长远。
就祭于合。
班神于本。
来庭有序。
助祭有章。
乐舞六代。
宾歌二王。
和铃以节。
鞗革斯锵。
齐宫馔玉。
鍌斝浮金。
洞庭钟鼓。
龙门瑟琴。
其乐已变。
惟神是临。

诗词问答

问:周大祫歌 昭夏的作者是谁?答:庾信
问:周大祫歌 昭夏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庾信的名句有哪些?答:庾信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夹钟

亦作“ 夹鐘 ”。古十二乐律中六阴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无射,歌夹钟。” 郑玄 注:“无射,阳声之下也,夹钟为之合。夹钟,一名圜钟。”《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夹钟。” 郑玄 注:“夹钟者,夷则之所生,三分益一,律长七寸,二千一百八十七分寸之千七十五。”《史记·律书》:“夹鐘者,言阴阳相夹厠也。”

见“ 夹钟 ”。

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清思

清雅美好的情思。亦谓清静地思考。《汉书·礼乐志》:“勿乘青玄,熙事备成。清思眑眑,经纬冥冥。”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一:“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杜亮 ﹞有时或烹甌茶儿,助他清思;或煖杯酒儿,接他辛苦。”

绵长

亦作“緜长”。1.延续久远。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林檎启》:“ 丹徒 故苑,岁绵长而不见; 岷山 旧植,路重阻而来难。”《西游记》第十一回:“普諭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如大 清 歷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终始。”

(2).犹漫长。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疆宇修阔,道路緜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臣自用兵以来,三次肃清 楚 境,而边界绵长,与其布兵各卡……不如分两路游兵。” 柯灵 《香雪海·时间》:“十年过去了,在时间的长河里,这只是无限绵长中的一瞬。”

来庭

犹来朝。谓朝觐天子。《诗·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来庭。” 孔 传:“来王庭也。” 唐 张说 《圣德颂》:“西戎远国,畏君之灵,古称即序,今乃来庭。”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刚大。思蠲厥心,来庭来对。”

有序

(1)

(2) 具有按规律接连起来的元素;特指具有每对不同元素以不对称的传递关系相连系着的性质

(3) 有指定的首元素

(4) 溶剂和溶质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为特征

助祭

古代谓臣属出资、陪位或献乐佐君主祭祀。后亦谓以财物人祭祀

有章

(1).有法度,有文采。《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郑玄 笺:“吐口言语,又有法度文章。”《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杨伯峻 注:“有章,犹今言有条理。”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并命在位,展诗发志,则夫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歟。”

(2).有所显示。《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天之所命,表以符瑞,章明其德,不必谆谆然有语言也。”

乐舞

有音乐伴奏的舞蹈

六代

(1).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晋书·乐志上》:“ 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昔 黄帝 作《云门》, 尧 作《咸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谓因前王之礼,设俯仰之容,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学说例》:“虽然,六代之乐,今尽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汉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 胡三省 注:“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汉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 三国 魏 曹冏 有《六代论》,论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齐书·高祖十二王传论》:“若夫六代之兴亡, 曹冏 论之当矣。”

(4).指 三国 吴 、 东晋 和 南朝 之 宋 、 齐 、 梁 、 陈 。 唐 李白 《留别金陵诸公》诗:“六代更霸王,遗跡见都城。” 宋 贺铸 《水调歌头·台城游》词:“南国本萧洒,六代浸豪奢。”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烟。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鲁迅 《无题》诗之一:“六代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二王

(1).指两个天子。《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2).指封王爵的二人。 清 王恪 《椒山先生祠》诗:“疏成十罪定,狱借二王辞。”按:二王,指 明仁宗 子 裕王 与 景王 。

(3).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 晋 王戎 和 王衍 。《晋书·羊祜传》:“ 戎 衍 并憾之每言论多毁 祜 。时人为之语曰:‘二 王 当国, 羊公 无德。’”(2) 晋 书法家 王羲之 、 王献之 父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梁氏 祕阁散逸以来,吾见二 王 真草多矣。”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清 姚鼐 《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 米元章 、 董元宰 之嗣统二 王 。”(3) 南齐 王延之 与 王僧虔 。《南齐书·王延之传》:“ 延之 与尚书令 王僧虔 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 王 持平,不送不迎。’”

和铃

古代车铃。和在轼前,铃在旗上。《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左传·桓公二年》:“鍚鑾和铃,昭其声也。” 杜预 注:“和在衡,铃在旂,动皆有鸣声。” 孔颖达 疏:“和亦铃也。以处异,故异名耳。”《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晋 傅玄 《良马赋》:“结以轻轩,节以和铃。”

鞗革

马络头的下垂装饰。《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 孔颖达 疏:“鞗革,轡首垂也。”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畅轂文茵,鉤膺鞗革。”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 韩侯 之鞗革金厄,暂殿方维, 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还钧轴。”

齐宫

斋宫。《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齐宫,十有餘刻。”

馔玉

珍美如玉的食品。语本《文选·左思〈吴都赋〉》:“矝其宴居,则珠服玉饌。” 李周翰 注:“玉饌,言珍美而比於玉。” 唐 李白 《将进酒》诗:“鐘鼓饌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復醒。” 宋 梅尧臣 《和挑菜》:“挑以寳环刀,登之饌玉筵。”

浮金

(1).相传一种轻质的金属。《太平广记》卷二九引 汉 郭宪 《洞冥记》:“ 汉武帝 起 招仙阁 於 甘泉宫 西偏。其上悬浮金轻玉之磬。浮金者,自浮於水上;轻玉者,其质贞明而轻。”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 顓頊 ﹞有浮金之鐘,沉明之磬,以羽毛拂之则声振百里。”

(2).水面闪耀光芒。多指水面反射出的日光或月光。 隋 江总 《芳林园天渊池铭》序:“晓川漾璧,似日御之在河宿;夜浪浮金,疑月轮之驰水府。” 唐 杜牧 《金陵》诗:“风清舟在鑑,日落水浮金。”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钟鼓

亦作“ 钟皷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乐。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园穷胜事,鐘鼓乐清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

(2).钟和鼓。亦借指音乐。《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唐 李涉 《六叹》诗:“但将鐘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

(3).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

(4).钟和鼓。佛教法器。 清 郑燮 《别梅鉴上人》诗:“云山有约怜狂客,鐘鼓无情老比邱。”

龙门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瑟琴

(1).瑟与琴。《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晋 成公绥 《啸赋》:“清激切於竽笙,优润和於瑟琴。”《宋书·乐志二》:“庭列宫县,陛罗瑟琴。” 元 张昱 《留别姻家吴子道理问》诗:“明年不待梧桐雨,来听高堂鼓瑟琴。”

(2).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3).指夫妻和好。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虽未通币帛之仪,料必作瑟琴之眷。”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重顯,朝代:宋代
    雪残春岛路迢迢,水静云开见碧霄。别后谁同此深意,祇应孤月共寥寥。
  • 作者:吴则礼,朝代:宋代
    金铜仙人辞汉歌,近时作者嗟谁何。王侯之种合瑰诡,君复鼻高胸块磊。著身丘壑谢幼舆,此事端怜卿辈无。口谭名理脚穿屐,手捉毛锥家四壁。平生三尺古锦囊,掉头不爱尚书郎。饱知得句要得眼,肯道挽弓须挽强。老夫天与覉臣骨,大笑痴心妄想儿曾咄咄。折应酬旧喜存乌皮,渴釜初欣识黔突。未办浇渠酒一樽,藜羹且可细论文。政思横说与竖说,莫废本来微妙舌。
  • 作者:朱谏,朝代:明代

    金炉火尽不闻香,银烛无光春夜长。

    想见落花千万朵,尽随风雨下池塘。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荒陂十亩浴凫鸭,折苇枯蒲寒意深。何处得船满载酒?醉时系著古梅林。
  • 作者:陈著,朝代:宋代
    世变纷绿蜂蝶丛,人情落落马牛风。山林犹喜典刑在,师友相从气义同。坎有亨心方善处,兑为丽泽要深穷。暮春乐处儿知否,好趁曾门咏舞童。
  • 作者:杨公远,朝代:宋代
    一生不把两眉愁,厌听瓢声笑许由。原荷锄来翻畎亩,懒携刺去谒公侯。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初岁欣占第一祥,缤纷瑞叶应勾芒。

    延楼五雉皆成玉,温树三花总是唐。

    缅邈浑如连远色,氛氲真是艳韶光。

    祈年诚慰慰还惧,夏长秋收正尔长。

  • 作者:李以龙,朝代:明代

    澶渊未了百年计,锁钥空教虏使疑。

    和议已成宋故事,出师无复汉威仪。

    云深落月金牌愤,江驻信潮铁锁悲。

    留得乾坤正气在,长风吹雨洗残碑。

  • 作者:毛并,朝代:宋代
    渺然震 * 来,太湖望极平无际。三吴风月,一江烟浪,古今绝致。羽化蓬莱,胸吞云梦,不妨如此。看垂虹千丈,斜阳万顷,尽倒影、青奁里。追想扁舟去后,对汀洲、白苹风起。只今谁会,水光山色,依然西子。安得超然,相从物外,此生终矣。念素心空在,徂年易失,泪如铅水。
  • 作者:秦观,朝代:宋代
    参天老木相樛枝,{上山下欺}空怪石衔青漪。两猿上下一旁挂,两猿熟视苍蛙疑。萧萧丛竹山风吹,海棠杜宇相因依。下有两獐从两儿,花餐草囓含春嬉。艺老笔精湖海推,画意忘形形更奇。解衣一扫神扶持,他日自见犹嗟咨。金钱百万酒千鸱,荆南将军欣得之。老禅豪取橐为垂,白昼掩门初许窥。房栊炯炯明冬曦,榛丛羽革分豪厘。残编未终且归读,岁暮有间重借披。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