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林县尹韵上元帅石末公原文
落日长风动大旗,宁令云鸟识神奇。
世家共仰侯门戟,兵策谁参别墅棋。
烽火时时蒿目力,指挥往往竭心思。
也知韩范兼文武,还带貂蝉侍玉墀。
诗词问答
问:次林县尹韵上元帅石末公的作者是谁?答:陈镒
问:次林县尹韵上元帅石末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次林县尹韵上元帅石末公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陈镒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镒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落日
夕阳
风动
空气压力使运动或作功
风动工具
云鸟
(1).相传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 少皞氏 受命有凤鸟适至,故以鸟纪事,百官师长皆以鸟为名号。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后以“云鸟”指两个不同的朝代。 北周武帝 《大赦诏》:“云鸟殊世,文质异时。” 唐 房晋 《对词标文苑科策》:“自 风 姜 御辩之始,树以后王君公;云鸟分司之初,承以大夫师长。”
(2).云和鸟。 宋 欧阳修 《会峰亭》诗:“野鸟窥我醉,谿云留我眠……醉醒各任物,云鸟徒留连。”
(3).高飞的鸟。《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宋 谢惠连 《连珠》:“是以高罗举而云鸟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唐 马戴 《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诗:“同人不同北,云鸟自南翔。” 宋 苏轼 《赠杜介》诗:“应真飞锡过,絶磵度云鸟。”
(4).比喻隐士。 五代 齐己 《经费徵君旧居》诗:“高眠当圣代,云鸟未为孤。”
识神
佛教语。心识,心灵。《魏书·释老志》:“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歷三世,识神常不灭。” 明 叶宪祖 《北印说法》:“几番尘世,识神一点不差移,只为那无明起妄,宿业成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甲辰科首题》:“ 朱氏 子弟俟其出场暂憩,漫叩曰:‘大人遴择榜首,何以竟违初志?’ 朱 惊起取卷读之,叹曰:‘我繙閲时殊不觉也,盖识神似为鬼物所掩矣。’”
世家
(1) 旧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
仲子,齐之世家也。——《孟子·滕文公》
出身世家
(2) 《史记》中诸侯的传记。如:《晋世家》《陈涉世家》《留侯世家》
侯门
(1).诸侯之门。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三:“侯门有仁仪,灵臺多苦辛。”
(2).指显贵人家。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二折:“俺只道侯门一入如天远,谁承望 汉 刘晨 误入桃源,枉着你佳人受尽相思怨。”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侯门都作沉沉梦,翻笑衰翁局外痴。”参见“ 侯门如海 ”。
别墅
在风景区或在郊区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
烽火
(1)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 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时时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目力
视力
一个目力很好的年青人
指挥
(1) 发令调度
指挥围攻
(2) 指导乐曲或乐队的演奏
(3) 发令调度的人
乐队指挥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心思
(1) 主意
他产生了一个好心思
(2) 智慧
挖空心思地去想办法
(3) 愿望,想做某事的心境
他没心思去看电影
韩范
(1). 唐 韩愈 为著名古文家,卒谥“文”。 宋 范仲淹 亦以能文著称,卒谥“文正”。后世因以“韩范”并称之。 明 张居正 《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保谥襄毅杨公墓志铭》:“ 李 郭 无文, 韩 范 无武,公也兼之。”
(2). 宋 名臣 韩琦 和 范仲淹 的并称。《宋史·韩琦传》:“ 琦 与 范仲淹 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 宋 王十朋 《观国朝故事》诗之二:“朝廷起 韩 范 ,节制閫外师。”
文武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还带
唐 裴度 一日游 香山寺 。有一妇人借得三条玉带、一条犀带,准备贿赂权贵,营救获罪的父亲,结果遗失寺中。 裴度 得而还之。事见 唐 丁用晦 《芝田录》。 元 关汉卿 据此撰有《裴度还带》杂剧。后以“还带”表示归还珍贵的失物。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己丑馆选》:“行善乃本等,非以责报,救蚁还带,此两人直是陡见,突发此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 真 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
貂蝉
(1).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汉书·舆服志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 赵惠文 冠’。” 刘昭 注:“ 应劭 《汉官》曰:‘説者以金取坚刚,百鍊不耗。蝉居高饮絜,口在掖下,貂内劲捍而外温润。’此因物生义也。”
(2).借指貂蝉冠。《南史·江淹传》:“初, 淹 年十三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曾於樵所得貂蝉一具,将鬻以供养。其母曰:‘此故汝之休徵也,汝才行若此,岂长贫贱也,可留待得侍中著之。’”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固曰异种贱族,非吾中夏神明之胄,所为立於其朝者,特曰冠貂蝉、袭青紫而已。”参见“ 貂蝉冠 ”。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唐 崔顥 《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宠列貂蝉位,恩深侍从年。” 宋 陆游 《草堂拜少陵遗像》诗:“ 长安 貂蝉多,死去谁復算!”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 王允 家的歌伎。 王允 欲除奸臣 董卓 ,无计可施, 貂蝉 请自献身,以博 董卓 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 吕布 ,离间两人关系,终借 吕布 之手,杀死 董卓 。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清 梁章鉅 《浪跡续谈·貂蝉》:“《三国志演义》言 王允 献 貂蝉 於 董卓 ,作连环计。正史中实无 貂蝉 之名,惟《董卓传》云, 卓 尝使 布 守中閤, 布 与 卓 侍婢私通云云。 李长吉 作《吕将军歌》云:‘榼榼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盖即指 貂蝉 事,而小説从而演之也。 黄右原 告余曰:‘《开元占经》卷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 曹操 未得志,先诱 董卓 ,进 刁蝉 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攷,而 刁蝉 之即 貂蝉 ,则确有其人矣。’《汉书通志》今亦不传,无以断之。”
玉墀
(1).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 汉武帝 《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洒零玉墀,雨泗丹掖。”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拂曙朝前殿,玉墀多珮声。”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身近玉墀新锦綉,手调金鼎旧盐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沉椒园 御史云:‘金闺才子爱 袁丝 ,年少承恩出玉墀。’”
(2).台阶的美称。 南朝 梁 沉约 《三妇艳》诗:“大妇扫玉墀,中妇结罗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