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茎炯炯琅玕色,数节重重玳瑁文。拄到高山未登处,青1-1云1一1路上愿逢君。
诗词问答
问:《吴兴敬郎中见惠斑竹杖兼示一绝聊以谢之》的作者是谁?答:刘禹锡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365-91
参考注释
一茎
(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师》:“一茎九缠,更用牵挛,宿明俯仰,不得东西。”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莎萝草细大如髮,一茎百寻。” 唐 白居易 《初见白发》诗:“白髮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明 无名氏 《宫词》:“况我瘦身躯怎和愁肠挣,刚剩得担害怕恩情骨一茎。”
(2).中医术语,脐带。 明 李中梓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而命寓焉。”
炯炯
明亮——多用于目光
两眼炯炯有神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玳瑁
(1) 热带和 * 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贸易上的优良龟甲
玳瑁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
(2) 从玳瑁龟壳上取得的玳瑁片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杜氏新书》:“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举举西州士,来为邦国华。艺文尤尔雅,经术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参见“ 高山景行 ”。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3).少数民族名。 清 魏祝亭 《两粤傜俗记》:“其在西者,种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云路
(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上愿
最大的愿望。《战国策·燕策三》:“此 丹 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 荆卿 留意焉。”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安国家,吾之上愿也;若其不获,则杀身以奉朝廷。”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尽忠尽力以报国家,此我之上愿焉。”
精彩推荐:
-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皇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漫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古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