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真人兴白水,屡迁此开基。
近远多景从,建号始于兹。
复雠兴义兵,鼓勇同趋时。
蒙古称北臣,朝鲜质东夷。
入关据正统,安民勤文思。
劳每筹茅檐,逸宁耽绣㮰。
百年久升平,继述予所司。
眷言怀故京,来巡辽水湄。
兵民诚富庶,农桑带郊畿。
几馀揽芸编,因赓文皇诗。
诗词问答
问:《于故宫用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韵即效其体》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四
2. 取辽太祖初建都兴京其后阳因筑城建宫室迁居之名曰东京天命十年路皆太祖以沈阳形胜地西征明北征蒙古南征朝鲜便易且采于山材木不可胜用又水多鱼原多兽以时渔猎不可胜食乃定议迁都是为盛京规模遂大备矣
参考注释
真人
(1) 亲身和活着的人
在银幕上…但决非真人
(2) 道教称有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称号
白水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 白水 !” 杨伯峻 注:“‘有如 白水 ’即‘有如 河 ’,意谓 河 神鉴之,《晋世家》译作‘ 河 伯视之’是也。”后遂用作誓词,表示信守不移。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谓予不信,鉴时人皦日之辞;弗与同心,如 文公 ( 晋文公 )白水之誓。”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心》诗之三:“个个披肝盟白水,人人沥胆矢丹心。” 刘师培 《文说》:“以‘青云’为得志,以‘白水’为誓词。”
(2).泛指清水。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白水过庭激,緑槐夹门植。” 唐 杜甫 《寄常徵君》诗:“白水青山空復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白水寒较明,昏雾薄将凝。”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去年这时候才乐呢:白水燉猪肉,还没开锅就要出发。”
(3).白开水的简称。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端起杯子,对 四凤 ]这是白水,小姐![泼在地上] 鲁四凤 :[冷冷地]本来是白水,没有茶。”
(4).水名。源出 湖北省 枣阳市 东 大阜山 ,相传 汉光武帝 旧宅在此。《文选·张衡<东京赋>》:“乃龙飞 白水 ,凤翔参墟。” 薛综 注:“ 白水 ,谓 南阳 白水县 也, 世祖 所起之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 孟阳 《七哀》云:‘ 汉祖 想 枌榆 , 光武 思 白水 。’此正对之类也。” 唐 李白 《上云乐》诗:“ 赤眉 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王琦 注引《后汉书》:“ 光武 旧宅在今 随州 枣阳 东南,宅旁二里有 白水 焉,即 张衡 所谓‘龙飞 白水 ’也。”
(5).水名。神话传说中源出 昆仑山 的一种河流。相传饮之可以不死。《楚辞·离骚》:“朝吾将济於 白水 兮,登 閬风 而緤马。” 王逸 注引《淮南子》:“ 白水 ,出 崑崙之山 ,饮之不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唯专制永长,昭苏非易,况復神驰 白水 ,孰眷旧乡,返顾高丘,正哀无女。”
屡迁
(1).多次变易。《易·繫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晋 陆机 《文赋》:“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
(2).多次迁徙。《文选·张衡<西京赋>》:“此何与於 殷 人屡迁。” 李善 注:“言欲迁都 洛阳 ,何如 殷 之屡迁乎!”此言迁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毕将军马》:“屡迁至 镇江 都统制、 扬州 承宣使、驍卫上将军。”此言迁官。
开基
(1).犹开国。谓开创基业。《汉书·魏相丙吉传赞》:“近观 汉 相, 高祖 开基, 萧 曹 为冠, 孝宣 中兴, 丙 魏 有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 宋 自 太祖 开基, 太宗 嗣位,歷传 真 、 仁 、 英 、 神 、 哲 ,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一章:“一边他又替自己暗加一句:‘老子是你们开基祖宗!’”
(2).开创;开始。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讎天地以开基,并列宿而作制。”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
近远
(1).指亲近或疏远的人。《汉书·公孙弘传》:“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 弘 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杀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胶西 ,皆 弘 力也。”
(2).近处和远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飒秣建国》:“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 清 宋之绳 《梅花》诗:“漠漠冻云连近远,荒荒野月照清寒。”
(3).谓远近的程度。 晋 木华 《海赋》:“徒识观怪之多骇,乃不悟所歷之近远。”《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问:‘火去此门近远?’左右报言:‘火去此间一里。’” 宋 陈克 《谒金门》词:“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4).偏义复词。谓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楔子:“不多近远有个员外,待要结义小人做兄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楔子:“[ 张虎 云:] 张飞 言道, 曹丞相 军马,偌近远来到这里,人困马乏,他要今晚夜间,领兵来偷营刼寨。”
景从
如影随形。比喻追随之紧或趋从之盛。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时每岁十月,驾幸 华清宫 ,内外命妇,熠耀景从。” 林纾 《致蔡元培函》:“且天下惟有真学术、真道德,始足独树一帜,使人景从。”
建号
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汉书·蒯通传》:“天下初作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颜师古 注:“建号者,自立为侯王。”《三国志·魏志·任城王彰传》:“丈夫一为 卫 霍 ,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于兹
(1).在此。《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 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
(2).于今,至今。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晋 潘岳 《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 唐 韩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
(3).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 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
吁嗟;叹息。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于兹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
(2).在此。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执銓以平,御烦以简。 裴楷 清通, 王戎 简要,復存於兹。”
兴义
(1).崇尚道义。《管子·问》:“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
(2).犹起义。《新唐书·杜伏威传》:“天下共苦 隋 ,豪杰相与兴义。”
鼓勇
(1).鼓足勇气。 唐 张碧 《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瘈噬》:“儿郎们![众]有。[副浄]须鼓勇前去者。”
(2).使鼓起勇气。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而图任将相,使之协谋共力,经营乎朔方。然后鼓勇 河 东, 河 北忠愤之人,使自为战,则强敌可摧。” 殷夫 《“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鼓励我出版的 林林 ,给我煞费心血插图的 白波 ,我想都并不想赞赏我的诗,只也是可怜我,同时又鼓勇我而已。”
趋时
亦作“趍时”。1.谓努力去适应当时的具体形势、环境与条件。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周书》曰:‘凡彼圣人必趋时。’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趋时必果,乘机无怯。”《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当今伐之,是其厄会;圣人急於趋时,诚谓今日。”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我这里所用的是普通所谓‘趋时’中的一部分:‘前驱’的意思。”
(2).抓紧时机;及时。《史记·货殖列传》:“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掛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又谚曰:‘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言及泽急也。夏至后者,匪唯浅短,皮亦轻薄。此亦趋时,不可失也。”《金史·侯挚传》:“臣请尽力规画,劝喻农民趋时耕种。”
(3).迎合潮流;迎合时尚。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体方贞以居直者,虽诱以封国,犹不违情以趋时焉,安肯躐径以取容乎?” 唐 白居易 《陈中师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矫逸,不趍时以沽名。” 严复 《救亡决论》:“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后,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
(4).引申指时髦;赶时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説的 继之 也笑了道:‘本来作假是此刻最趋时的事。方才我这里才商量了一起命案的供词。你想命案供词还要造假的,何况别样。’” 孙中山 《五权宪法》:“近来 中国 底学生们,他无论懂不懂,也要讲无政府以为趋时,真是好笑。” 洪深 《属于一个时代的戏剧》:“还有一点,可以无须乎多声明的,就是《贫民惨剧》与《赵阎王》都是我阅历人生,观察人生,受了人生的刺激,直接从人生里滚出来的。不是趋时的作品。(做文字同穿衣裳一样会求时髦。)”
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时始见史书记载。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 ②中亚内陆国。在中国和俄罗斯间。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231万(1995年)。首都乌兰巴托。全境为高原。气候干旱。草原分布广,南部为戈壁区。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工业以畜产加工最重要。铜钼矿开采有相当规模。朝鲜
东亚国家。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面积1232万平方千米。人口2096万(1991年)。首都平壤。高原、山地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纺织等部门。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特产有人参。
东夷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 肃慎 贡其楛矢。”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 河北 、 山西 的北部是所谓北狄, 陕西 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 黄河 的下游是所谓东夷。”
(2).指 三国 吴 。《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 ,凭 江 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 李善 注:“ 东夷 ,谓 吴 。”
(3).特指 清 朝统治者。 清 顾炎武 《羌胡引》:“东夷跳梁歷三世,四十五年称伪帝。”
(4).旧指我国东方 日本 、 朝鲜 等国家。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今世所用摺叠扇,亦名聚头扇,吾乡 张东海 先生以为贡於东夷…… 东坡 谓 高丽 白松扇,展之广尺餘,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摺扇,盖自 北宋 已有之。 倭 人亦製为泥金面、乌竹骨充贡。出自东夷果然。”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倭缎》:“凡倭缎製起东夷, 漳 泉 海滨效法为之。”
正统
(1) 指党派、学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2) 指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统
安民
安定人民生活;安抚人民。《书·皋陶谟》:“在知人,在安民。” 孔颖达 疏:“在於能安下民。”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明 张居正 《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说唐》第五六回:“一面出榜安民,盘清府库。”
文思
(1) 指写作的思路
(2) 指帝王的功业和道德
茅檐
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升平
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继述
继承。继,承受,继承。述。遵循
继述先烈遗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所司
(1).犹职责。《后汉书·桓帝纪》:“詔曰:‘……各明守所司,将观厥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且议官所知,不能精於讼者,以浅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所司,幸勿当也。”
(2).有司。指主管的官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陛下若以此奏非虚,或可採者,请勒臣付所司对议得失。”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谭性教授承德郎制》:“尔在 相城 ,蝗不为害,所司曾上其状。”
眷言
亦作“睠言”。回顾貌。言,词尾。《诗·小雅·大东》:“睠言顾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隋书·高祖纪上》:“眷言诚节,实有可嘉,宜超恒赏,用沮劝。” 明 夏完淳 《六君咏·祁中丞》:“睠言从 彭咸 ,乘风驾縹緲。”
怀故
思念故人。 三国 魏 曹丕 《柳赋》:“感遗物而怀故,俛惆悵以伤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怀故叵新欢,含悲忘春暖。”
水湄
水边。《诗·秦风·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 楚怀王 之时,举羣才赋诗於水湄。”《北齐书·孙腾传》:“ 高祖 与 兆 宴饮於水湄,誓为兄弟。” 前蜀 李珣 《巫山一段云》词之一:“有客经 巫峡 ,停橈向水湄。” 清 周灿 《使交趾诗》:“沧江岸上有荒祠,栘叶棉枝近水湄。” 茅盾 《惊蛰》:“当月白风清之夜,林畔水湄飘荡着他那似哭似诉的悲音。”
兵民
(1).指壮丁。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復闻籍兵民,驱以教战力。”
(2).士兵和民众。 毛 * 《论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
富庶
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农桑
1.亦作"农桒"。 2.农耕与蚕桑。 3.指农作物和桑树。郊畿
(1).京城郊外王畿之地。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论》:“故郊畿固而九服寧,中国实而四夷宾。” 唐 李商隐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诗:“ 信陵亭 馆接郊畿,幽象遥通 晋水祠 。” 明 谢肇淛 《秋日邀龙君御同锺伯敬林茂之赋诗》:“君今赴 河 湟 ,戎马生郊畿。”
(2).泛指郊外。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何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山川磊落,郊畿枕端委之乡;岛屿凭隆,烟雾合朝宗之浦。”
芸编
指书籍。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故称。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五:“ 天随 手不去朱黄,辟蠹芸编细细香。”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清 王时翔 《天香》词:“天上芸编催校,待重来,御炉烟绕。”
文皇
(1).指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谥 文武大圣皇帝 故称。 唐 罗隐 《闻大驾巡幸》诗:“静思贵族谋身易,危觉 文皇 创业难。”《宋史·寇准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犹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