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登四面云山亭子原文 诗词名句

登四面云山亭子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四面云山亭子原文

塞天过雨碧于蓝,塞谷落风寒非冷。

因缘时节不可孤,便以笋舆寻胜境。

立秋虽未巳秋月,皓日金飔报秋景。

数步一憩陟巉岩,树杪虚亭见崇岭。

左右鹿队何逍遥,高下蝉声亦清警。

玉宇直欲换袷衣,林海又疑泛野艇。

我到山庄已逾月,超凡妙趣今方领。

遐哉崆峒拜下风,小矣勾漏寻丹井。

诗词问答

问:登四面云山亭子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登四面云山亭子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二

参考注释

风寒

(1).冷风寒气。《墨子·节用上》:“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

(2).风邪和寒邪。中医谓为致病的两个因素。亦指因感受冷风寒气引起的病。《素问·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於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过冒点风寒,一发散就好了。” 周立波 《盖满爹》:“ 盖满爹 感受了风寒,病倒了,躺在乡政府的秘书的床上。”

(3).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因缘

(1)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

(2) 缘分

他俩真有因缘

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笋舆

竹舆。 宋 王安石 《台城寺侧独行》诗:“独往独来山下路,笋舆看得緑阴成。” 宋 陆游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诗:“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 清 赵翼 《山行杂诗》:“我老不能行,笋舆代步履。”

胜境

风景优美的地方

名山胜境

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中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皓日

明亮的太阳。亦比喻君主。《楚辞·九辩》:“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郭沫若 《在新义州站上》诗:“一片鼓声通皓日,数圈轮舞漾和风。”

金飔

秋风。 唐 甘子布 《光赋》:“银河披曀,金颸送清。”

秋景

(1) 秋季的景致

(2) 秋熟农作物的收成情况

巉岩

(1) 一种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悬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

野花野草…要把巉岩装扮起来。——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2) 参差不齐的岩石海岸,尤指给航行造成威胁的

树杪

树梢。《陈书·儒林传·王元规》:“ 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於树杪。” 唐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

左右

(1) ∶左和右两方面

主席台左右,红旗迎风飘扬

(2) 附近;两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身边

在帝左右

(4) 近臣;随从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左右拥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称呼对方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史记》

(6) 反正

我左右闲着没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在六点或六点左右到的家

断断续续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动为她所左右

(9) 身边办事的人,侍从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清警

(1).机智敏锐。《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卢 清警明理,百鍊不消。”《晋书·王亮传》:“﹝ 王亮 ﹞少清警有才用。”《南史·柳盼传》:“后从祖弟 庄 清警有鉴识。”

(2).旧时帝王出行,清除道路,警戒行人。《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 南朝 梁元帝 《<忠臣传谏争篇>序》:“出则清警传路,处则凭玉负扆。”参见“ 清蹕 ”。

(3).清新而警策。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新诗如玉雪,出语便清警。” 明 袁宏道 《叙姜陆二公同适稿》:“有以事功名而诗文清警者, 姚少师 、 徐武功 是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一:“在过于朴实的无玄想的,囿于现实的境地里的作品中,忽然遇见了像 籍 ( 阮籍 )的:‘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当然会很清警的游心于别一个天地之中的。”

玉宇

(1) 传说中神仙住的仙宫

(2) 华丽的宫殿

(3) 指天空,也借指宇宙

袷衣

夹衣。《文选·潘岳<秋兴赋>》:“藉莞蒻,御袷衣。” 李善 注:“袷,衣无絮也。” 唐 皮日休 《夏首病愈因招鲁望》诗:“晓日清和尚袷衣,夏阴初合掩双扉。” 清 方苞 《兄百川墓志铭》:“八九岁,诵《左氏》、《太史公书》,遇兵事,輒集録置袷衣中。”

林海

一望无际的森林

野艇

指野船。 唐 张志和 《渔父》诗:“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宋 梅尧臣 《小村》诗:“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清 陈大章 《戊子生日书怀》诗之二:“野艇笼烟催放鹤,断槎欹石坐垂纶。”参见“ 野船 ”。

山庄

山中的村庄;别墅

逾月

亦作“踰月”。1.古代礼制,士死后要满一个月,到第二个月才下葬,称为“逾月”之制。《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 杨伯峻 注:“踰月者,歷二月也。” 宋 穆修 《徐文质墓志铭》:“生能葬以其道,正合士礼踰月之制。”

(2).谓时间超过一个月。 汉 蔡邕 《述行赋》:“ 延熹 二年秋,霖雨逾月。” 南唐 李建勋 《送人诗》:“相见未逾月,堪悲远别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乐饮逾月,忽飘然浮海去,逾岁而归。”

(3).犹言一个月后。 宋 秦观 《录宝林事实》:“逾月,赐号 宝林禪院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逾月, 小谢 书居然端好,生偶赞之。”

超凡

超乎常人

妙趣

(1).精微的旨趣。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赞》:“俱济流沙,同归妙趣。”《云笈七籤》卷九:“微旨幽邃,妙趣难详。”

(2).美妙的情趣。 南朝 梁 沉约 《七贤论》:“故於野泽衔杯举樽之致,寰中妙趣,固冥然不覩矣。” 清 钮琇 《觚賸·首尾限字体》:“诗审博,惟博故冥搜广引,妙趣纷披。” 蒋光慈 《鸭绿江上》:“这森林真是一个欣赏自然妙趣的所在啊!”

方领

(1).方形衣领。《礼记·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 汉 郑玄 注:“袷,交颈也。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 夏炘 《学礼管释·释深衣对襟》:“深衣之领为四角,每角二寸,四角共八寸……四角成矩形,故曰方领。”《后汉书·马援传》:“ 勃 衣方领,能矩步。”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颈下施衿领正方,学者之服也。”

(2).因以指儒者或儒者之服。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将使圆冠方领,再行 邹 鲁 之风。”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文言之害,靡独商受之,农受之,工受之,童子受之,今之服方领、习矩步者皆受之矣。”

崆峒

(1)

(2) 山名,在甘肃

(3) 岛名,在山东

(4) 指仙山

此去定教扶圣主,将军真可倚崆峒。——《杨家将演义》

下风

(1) 风所吹向的那个方向

不要在下风的方向救火,那太危险了

(2) 比喻处于下位,卑位

勾漏

亦作“ 勾屚 ”。山名。在今 广西 北流县 东北。有山峰耸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为道家所传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见《云笈七籤》卷二七。 汉 置 勾漏置 , 隋 废。《晋书·葛洪传》:“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寿,闻 交阯 出丹,求为 勾屚 令。” 唐 杜甫 《为农》诗:“远惭 勾漏 令,不得问丹砂。” 宋 杨亿 《到郡满岁自遣》诗:“无嫌 勾漏 僻,且得养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卭 弹緑綺。”

丹井

(1).丹石之井。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傍有丹石井,非人所凿……续人髮以为绳,汲丹井之水,久久方得升之水。”

(2).炼丹取水的井。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乳竇既滴沥,丹井復寥泬。” 唐 顾况 《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 葛洪 丹井西。” 清 吴伟业 《送杨怀湄擢临安令》诗:“ 许椽 仙居丹井在, 谢公 游策碧云深。”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扰扰复翩翩,秋床烛屡昏。真为说万物,岂止挟三言。问义曹溪室,捐书阙里门。若知同二妄,目击道逾存。
  • 作者:林逋,朝代:宋代
    亭在江干寺,清凉更翠微。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绝境长难得,浮生不擬归。旅怀何计是,西崦入斜晖。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石舫居然舫,虽冰不碍冰。

    本来无荡漾,亦自足空澄。

    雪洒春方稚,风回波未兴。

    翠檠挂篷牖,慢拟认渔灯。

  • 作者:陈普,朝代:宋代
    蒋琬费祎亦如虎,孙权天险据江湖。曹年石马来何暮,也畏平沙八阵图。
  • 作者:朱长文,朝代:唐代
    昔在章圣朝,先君为名臣。入陪儒林老,出拥使者轮。忠漠与休烈,万世永不泯。惜哉未大任,天意昌后人。公生韫俊德,磊落幼绝伦。深林有条梅,不柔自可珍。外隅正以方,中府粹且仁。沛然施之事,迅若般之斤。自联金闺彦,颉颃三十春。牙筹析经费,龙节绥远民。朅来天畿东,威誉薄海垠。群情无遁照,众理日益勤。吏径皆敞辟,敝根悉锄耘。惸惸旧鳏寡,今也皆不贫。阖部数百城,膏泽一以均。正月方再浃。是日为生申。东人竞祝公,百福丛于身。同宗复荷德,善祷久所陈。况公方耆艾,百行郭明神。俾公永且康,笔端扶化钧。俾公炽而大,膝下林华绅。近得举之躅,前望伯虎尘。先阀期益显,蹇品庶可亲。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诗酒如今谁主盟,须还酣赋老先生。三杯两醆莺花底,一斗百篇谈笑成。太白自翻新乐府,小蛮度入妙歌声。生前身后名兼饮,二事何曾有重轻。
  • 作者:王之道,朝代:宋代
    老怀归去几何年,吴越宗风久寂然。闻说近来狮子吼,应将驴脚问生缘。
  • 作者:陈长方,朝代:宋代
    前身道林后曹覊,笔下马生非可画。心赏神骏今绘神,戏弄丹青疑造化。风鬃雾鬣何足云,电行山立更逼真。脱遗皮行见骥德,妙处了非由写形。兔园喜事佳公子,王济风流略相似。画中一见犹好之,不但千金致燕市。明窗展拭须韵语,杜陵无人欲谁付。邓公驄马二三群,梦想风标觊神遇。此诗此画今不逢,见画与诗元自同。谁知一洗凡马句,今在生绡半幅中。
  • 作者:王铚,朝代:宋代
    山房书篆自磨丹,溪月还来照碧潭。鼎惧神奸暗持去,道人聊保一枝安。
  • 作者:董嗣杲,朝代:宋代
    遥遥殊积入山心,勇涉湖西且解襟。当暑行松探古迹,追凉踏藓入晴林。信知净境无三伏,犹幸悭囊有几金。白酒青衣随所遇,此来只为此僧寻。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