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摹帖无少似,仰山还隔邱。
书诗偶师意,望梧颇识秋。
一如米临唐,慑于真迹留。
一如董书杜,石浦怀深湫。
貌相非圣教,痕乃同钗头。
天瓶揭其义,眼巨言不浮。
而我此何为,哓辩劣与优。
迹藏作者三,亦共云烟流。
徒因付名山,聊记曾一游。
终非所当勤,当勤如舜忧。
诗词问答
问:《书和苏轼过溪桥诗毕复成一首仍用其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
2. 米芾帖有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燄慑人之语前段临真迹似之
参考注释
摹帖
描摹法帖。谓以薄纸覆字帖上依其笔画摹写。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字学·英光堂帖》:“余观 岳珂 《英光堂帖》有 米元章 临 智永 真草千文…… 珂 跋其后云:摹、临两法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榱桷,虽具準绳,而缔创既成,气象自有工拙。”
仰山
山名。在今 江西 宜春 南。 唐 属 袁州 。佛教禅宗沩仰宗始祖之一的 唐 高僧 慧寂 曾修行于此,并以此为号。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 袁州 刺史 韩愈 ,谨以少牢之奠,祭於 仰山 之神。”
诗偶
诗友。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予有愧焉作诗留别情见乎辞》:“游观拉诗偶,行迈经城阡。”
一如
完全一样
真迹
书画家本人的原作
这一幅画是唐伯虎的真迹
貌相
(1).容貌;外表。《前汉书平话》卷下:“太后与 吕胥 商议, 吕胥 教一般貌相女人选一个,诈做皇后,至於前殿。”《水浒传》第十一回:“ 林冲 看那人时……身材长大,貌相魁宏。”
(2).谓根据外貌判断人。 元 施惠 《幽闺记·抱恙离鸾》:“怎凡人貌相,海水斗升量。”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人不可以貌相。”
圣教
(1).旧称 尧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导。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孔 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书·柳浑传》:“﹝ 柳浑 ﹞早孤,方十餘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 浑 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经学理学》:“ 东吴 之 惠氏 、 东浙 之 万氏 ,经学皆宗 汉 ,而未尝悖圣教也。”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 中国 之人,号称奉圣教,而农工商贾,终身未登夫子庙堂,不知圣教为何物。”
(2).宗教信徒对各自宗教的尊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芻,依毘奈耶訶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唐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诗:“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钗头
钗的首端。多指钗。 唐 王建 《留别田尚书》诗:“不看匣里釵头古,犹恋机中锦样新。” 宋 柳永 《木兰花·海棠》词:“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釵头和凤颤。” 元 马祖常 《杨花宛转曲》:“釵头烬坠玉虫初,盆里丝繅银茧乍。”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作者
(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云烟
烟气和云雾,形容虚无飘远的东西或事物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出没于云烟。——明· 顾炎武《复庵记》
非所
(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
(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