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送碾壑源拣芽原文
矞云从龙小苍璧,元丰至今人未识。壑源包贡第一春,缃奁碾香供玉食。
睿思殿东金井栏,甘露荐椀天开颜。
桥山事严庀百局,补衮诸公省中宿。
中人传赐夜未央,雨露恩光照宫烛。
右丞似是李元礼,好事风流有泾渭。
肯怜天禄校书郎,亲敕家庭遣分似。
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
已戒应门老马走,客来问字莫载酒。
诗词问答
问:谢送碾壑源拣芽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谢送碾壑源拣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矞云
三色彩云,古代以为瑞徵。语本 汉 董仲舒 《雨雹对》:“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文选·左思〈魏都赋〉》:“矞云翔龙。” 李善 注:“矞云者,外幸内青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亭中云气往来,或化而为嘉禾瑞草,变而为矞云醲泉。”后用以喻贤德而有地位的人。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紫蜺矞云》:“《太元》曰:‘紫蜺矞云朋围日。’君子小人并进之象也……紫蜺以象小人,矞云以象君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卷二:“翁深感其谊,举酒相嘱曰:‘老少数十指,悉仰矞云之庇,他日归,当图厚报。’”
从龙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后唐 卢殷 《欲销云》诗:“欲隐从龙质,仍餘触石文。” 清 戴易 《钓台》诗:“当时赖有从龙彦,却使幽人享太平。”《清史稿·食货志一》:“有从龙入关者,有定鼎后投诚者。”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
元丰
宋神宗赵顼年号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齐安舟行适 临汝。(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 宋· 苏轼《石钟山记》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包贡
(1).《书·禹贡》:“厥包橘柚锡贡。”谓包裹橘柚而进贡天子。后以“包贡”指进贡。 宋 黄庭坚 《送张谟河东漕使》诗:“紫参可撅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画像》诗:“太平极 嘉祐 ,珠玉始包贡。”
(2).泛指贡品。 宋 黄庭坚 《晓放汴州》诗:“霜清渔下流,橘柚入包贡。”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缃奁
亦作“ 緗匳 ”。浅黄色的帛制小箱箧。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 壑源 包贡第一春,緗匳碾香供玉食。” 明 文徵明 《雨中检箧得石田先生赠诗因追和其韵》:“十年不踏 西州 路,忍啟緗奩读旧诗。”
香供
香和供品。 前蜀 杜光庭 《赵郜助中元黄箓斋词》:“輙因黄籙宝坛,助营香供。”《红楼梦》第五三回:“ 王夫人 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
玉食
珍贵的饮食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睿思
圣明的思虑。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睿思缠故里,巡驾帀旧坰。”《旧唐书·萧复传》:“伏愿陛下深革睿思,微臣敢当此任。” 明 张四维 《双烈记·抒悃》:“难抵当猖狂之势,愿陛下劳睿思。”
金井
(1).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 梁 费昶 《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轆轤。”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轆轤鸣晓瓮。” 清 陈维崧 《品令·夏夜》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鸡人罢唱晓瓏璁,鸦啼金井下疎桐。” 叶葱奇 注:“金井,即石井。古人凡説坚固,多用金,如金塘、金堤等。”
(2).借指墓穴或骨瓮。《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生死交》:“因此扶柩到此,众人拽棺入金井,并不能动,因此停住坟前,众都惊怪。”《广西僮族文学》第四章:“这个‘地理先生’给 侬智高 看好了一块风水地,叫 侬智高 把自己父亲的骨骸装在‘金井’(即骨瓮)里,埋在好风水的地方。”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开颜
露出微笑
孩子们个个笑开颜
桥山
(1).山名。在今 陕西省 黄陵县 西北,相传为 黄帝 葬处。 沮水 穿山而过,山状如桥,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崩,葬 桥山 。” 裴駰 集解引《皇览》:“ 黄帝 冢在 上郡桥山 。”后因以借指 黄帝 陵墓或帝王陵墓。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山陵之建也,以公检校将作大匠。游衣 汉 寝之外,抱剑 桥山 之下。” 唐 张祜 《宪宗皇帝挽歌词》:“ 桥山 非远地,云去莫疑峯。”
(2).山名。在今 河北省 涿鹿县 东南。上有 黄帝 和 唐尧 庙。《魏书·太宗纪》:“幸 桥山 ,遣使者祠 黄帝 、 唐尧 庙。”
补衮
(1).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衮职有闕,维 仲山甫 补之。”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衮之叹,而慎《周易》牵復之义。” 宋 司马光 《谢门下侍郎表》:“逮事 仁皇 ,备员諫省,容逆鳞之愚直,无补衮之嘉谋。”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义功》:“一点丹衷期补衮,半生孝道成虚局。”
(2). 唐 代对补阙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今漫疏於此,以示子姪之未能尽知者。太尉为掌武;司徒为五教;司空为空土……諫议为大坡、大諫;补闕(今司諫)为中諫,又曰补衮。”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省中
宫禁之中。 汉 蔡邕 《独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孝元皇后 父大司马 阳平侯 名 禁 ,当时避之,故曰省中。”《汉书·昭帝纪》:“帝姊 鄂邑公主 ,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 颜师古 注:“省,察也。言入此中,皆当察视,不可妄也。”《文选·左思<魏都赋>》:“禁臺省中,连闥对廊。” 李善 注引《魏武集》:“ 荀欣 等曰:‘ 汉 制,王所居曰禁中,诸公所居曰省中。’” 唐 王维 《酬郭给事》诗:“禁里疎鐘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宋 陆游 《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诗:“省中地禁清昼长,侍史深注薰笼香。”《三国演义》第一回:“一面使弟子 唐周 ,驰书报 封諝 。 唐周 乃径赴省中告变。”
中人
(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夜未央
夜未尽,谓夜深还未到天明。《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孔颖达 疏:“谓夜未至旦。”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宋 杨万里 《除夕留子上伯玉子西小酌》诗:“维风及雨岁云暮,不醉无归夜未央。” 清 吴嘉纪 《拟古》诗:“酒阑亲昵散,嗟哉夜未央!”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泽
恩光
犹恩泽。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大王惠以恩光,顾以颜色。” 唐 元稹 《为萧相谢告身状》:“如臣宠荣,岂足为諭,慙惶踊跃,进退难安,拜受恩光,战汗交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则祈保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
宫烛
宫廷中所用的蜡烛。 唐 韩愈 《答张彻》诗:“梅花 灞水 别,宫烛 驪山 醒。” 宋 黄庭坚 《谢送碾壑源拣牙》诗:“中人传赐夜未央,雨露恩光照宫烛。” 元 虞集 《丁卯礼部考试次韵》之一:“三年重得同清夜,宫烛风帘见月高。”
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泾渭
(1).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涇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唐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
天禄
(1).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 桓 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 唐 张说 《邺都引》:“君不见 魏武 草创争天禄,羣雄睚眦相驰逐。”
(2).俸禄。《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 元 汤式 《醉高歌带绣鞋红·送大本之任》曲:“老母亲賸飡天禄,新夫人稳坐香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
(3).传说中兽名。 汉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后汉书·灵帝纪》:“復修 玉堂殿 ,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李贤 注:“天禄,兽也……今 邓州 南阳县 北有 宗资 碑,旁有两石兽,鐫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 汉 有 天禄阁 ,亦因兽以立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至和 中, 交趾 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今以予观之,殆天禄也。”
(4). 汉 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 唐 杨炯 《浑天赋》:“ 冯唐 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 在於 天禄 也,三代而不迁。” 明 徐渭 《芸阁校书篇》诗:“他年在 天禄 ,羞与俗人同。”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方》:“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以广 石渠天禄 之储。”参见“ 天禄阁 ”。
(5).酒的代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 宋 苏轼 《桂酒颂》序:“ 东坡先生 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
校书郎
东汉 时,征召学士至 兰台 或 东观 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 三国 魏 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 唐 以后历代因之。 明 以后不置。《后汉书·梁慬传》:“校书郎 马融 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 庞参 。” 王先谦 集解“盖中郎、侍郎、郎中,通谓之三署郎,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后汉书·杨终传》:“ 显宗 时,徵诣 兰臺 ,拜校书郎。”《魏书·律历志上》:“中坚将军、屯骑校尉 张洪 ,故太史令 张明豫 息盪寇将军 龙祥 ,校书郎 李业兴 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申用。” 唐 元稹 《赠三吕校书》诗:“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宣和遗事》后集:“遣校书郎 卫肤敏 为贺生辰使。”参阅《通典·职官八》。
家庭
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
分似
分送。似,给予。 宋 黄庭坚 《谢送碾壑源拣牙》诗:“肯怜 天禄 校书郎,亲敕家庭遣分似。”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饱识
充分了解。 宋 范成大 《李次山自画两图各题一绝》:“饱识千峯真面目,当年拄笏漫登山。”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曾附书尾寄以近词曰:‘年来饱识江湖味,今番怎添凄惋。’”
大官
(1) 职位高的官
(2) 古时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子的尊称
李大官不知,这时西去一里有余,乃是 定山堡内 段家庄。——《水浒传》
不惯
(1).未经驯顺。 唐 杜甫 《瘦马行》:“去岁奔波逐餘寇,驊騮不惯不得将。” 仇兆鳌 注引 张远 曰:“不惯不将,未调习者不得用。”
(2).不习惯。如:这地方天气太热,我实在过不惯。
腐儒
迂腐的儒生,只知读书,不通世事
上折隨何之功,谓何为腐儒。——《史记·黥布列传》
汤饼
(1).水煮的面食。《释名·释饮食》:“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 《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汤饼》:“余谓凡以麪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羹汤者,有‘汤饼’之意存焉。古无‘麵’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饼’。”
(2).指汤饼会。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汤饼》:“生儿三日会客,名曰汤饼。”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二:“明年汤饼应呼我,带醉题麞一笑譁。”参见“ 汤饼会 ”。
搜搅
扰乱;搅动。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芽》诗:“搜搅十年灯火读,令我胸中书传香。” 宋 方岳 《赵龙学寄阳羡茶》诗:“相思几梦山阴雪,搜搅平生书五车。”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灯火
泛指亮着的灯烛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传香
(1).佛教语。传戒。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太子重云殿受戒》诗:“传香引上德,列伎进名臣。” 唐 马戴 《送宗密上人》诗:“一自传香后,名山愿卜邻。”
(2).佛教语。行香。谓行法事时持香绕行道场。 唐 广宣 《禁中法会应制》诗:“侍读霑恩早,传香驻日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贤愚经》云:‘为蛇施金设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达王经》云:‘佛昔为大姓家子,为父供养三宝,父命子传香。’此云‘行香僧手中’与‘传香’,今世国忌日尚行此意。”
应门
照管门户。指应接叩门之意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应门的领客入厅
马走
(1).马夫;马卒。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者祀》:“縉绅、大僚、牛童、马走、妇人、稚子无不亲事 真君 ,燠其寒,飫其嗛。”
(2).谦辞。“ 牛马走 ”的省称。 清 曾国藩 《五箴·有恒箴》:“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问字
请教学问
闻道携壺来问字。——苏轼诗
客来问字莫载酒。——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栋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