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原文
祝融职司南,凭宠不遗力。呀呀三足禽,败羽悬枯腊。
釜鬵糜碎鳞,无地此身着。
楚炬方烘秦,湯征未自毫。
梦想千丈冰,快踏赤两脚。
少憩修竹林,泉水鸣{左浖右虎}{左浖右虎}。
岸巾对飒爽,污垢亦小濯。
蒯通据鼎耳,反唇乃幸脱。
叩头祝西风,驾言马可秣。
危喘已强支,旦夕恐不续。
俗情傲寒灰,赴热犬争骨。
灼肌岂暇顾,甘作蛾殒烛。
君看孟尝客,乃笑翟公雀。
呼儿进胡床,佳月可人白。
一醉无渭泾,举盏新酒滑。
诗词问答
问:苦热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苦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职司
(1) 职务;职责
忠于职司
(2) 执掌
职司机要,切勿大意
遗力
犹馀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左思 奇才,业深覃思,尽鋭於《三都》,拔萃於《咏史》,无遗力矣。”《宋史·兵志九》:“今平居无事,朝夕虐之以教閲,使无遗力以治生事,衣食殫尽,憔悴无聊,缓急安得其死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后世通儒术士,竭其智数心思,考索推步,至无遗力。”
呀呀
(1).张口貌。 唐 独孤及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飢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 宋 欧阳修 《巩县初见黄河》诗:“呀呀怒口缺若门,日啖薪石万万计。”
(2).高耸貌;陡峭貌。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诗:“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 宋 杨万里 《阻风泊锺家村》诗:“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 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三足
见“ 三足乌 ”。
悬枯
见“ 悬鱼 ”。
釜鬵
釜和鬵。皆古代炊具。《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韩非子·备内》:“今夫水之胜火亦明矣,然而釜鬵閒之,水煎沸竭尽其上,而火得炽盛焚其下。” 宋 范仲淹 《阅古堂诗》:“虎豹卷韜略,鲸鯢投釜鬵。” 明 方孝孺 《石镜精舍记》:“邑士 童君 伯礼 既以礼葬其父於舍南之 石镜山 ,与三弟谋合貲产共釜鬵以食。”
糜碎
粉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碑石糜碎,靡有遗矣。” 宋 司马光 《答周同年书》:“夫任羸者以万钧之重,非徒不能负也,且有颠仆糜碎之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崖陡谷深,堕必糜碎。”
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2).没有大地。 汉 扬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读罢书,欢喜无地。”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楚炬
泛指火。 清 沉起凤 《谐铎·能诗贼》:“自遭家难,所作尽投 楚 炬。”参见“ 楚人一炬 ”。
梦想
即做白日梦空想;妄想;梦中怀想
梦想生活在更好的社会里
千丈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少憩
稍稍休息。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甘棠失目》:“﹝ 甘棠 ﹞泣而言:‘感君恩意,吾尚存一眼,实不愿医。’乃掖之起坐……正念少憩,復拉卧如初。” 元 王恽 《苦热叹》诗:“簟纹燎炎辉,侧胁能少憩。”
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泉水
(1) 从地里涌出的水;自然泉水
(2) 从涌泉流出来的溪流
岸巾
谓掀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中宗 愈怒,不及整衣履,岸巾出侧门。” 宋 杨万里 《和章汉直》:“岸巾过我灯前语,赠句清於月底梅。” 明 宋濂 《南涧子包公碣》:“性嗜酒,虽百觴不乱。当酣适之际,岸巾独坐,高歌八韵律赋。”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季沧苇宅夜看歌姬演剧》词:“重逢难必,岸巾且吸船玉。”
飒爽
豪迈的样子
英姿飒爽
污垢
身上或物体上积累的脏东西
污垢层层
鼎耳
(1).鼎上两耳。《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国语·晋语四》:“ 郑 人以 詹 予 晋 , 晋 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2).《书序》:“ 高宗 祭 成汤 ,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孔颖达 疏:“ 高宗 祭其太祖 成汤 於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 祖己 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脩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三:“野鸟无故数入宫,此正灾异。使 魏徵 在,必以 高宗 鼎耳之祥諫也。 遂良 ( 褚遂良 )不知此,捨鼎耳而取陈宝,非忠臣也。”参见“ 鼎雉 ”。
反唇
亦作“ 反唇 ”。 1.谓唇动,表示心中不服。《史记·平準书》:“ 异 ( 颜异 )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 异 不应,微反脣。”
(2).常指反对或对立。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汪南溟文》:“至今日而反脣 弇州 者日众,又何论 太函 。”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反金人铭》:“ 晋 孙楚 《冯翌集》有《反金人铭》…… 孙子荆 此铭,则居然与《金人》反唇矣。”
(3).犹反驳。 巴金 《家》十九:“‘宝藏?你时时刻刻都在想宝藏!我看你《宝岛》这本戏还没有演熟,人就着迷了。’ 觉慧 这样反唇讥笑道。”
幸脱
犹倖免。 梁启超 《新民说·论权利思想》:“为国民者协力各尽其分内竞争之责任,则侵压自不得行。设有苟免倖脱而避其衝者,是不啻对於国民全体而为叛逆也。”
叩头
磕头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驾言
(1).驾,乘车;言,语助词。语本《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后用以指代出游,出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一:“驾言发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郑泽 《赠钝根游海上》诗:“长帆翼金风,驾言拾海月。”
(2).传言;托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石经沦缺,存半毁几;驾言永久,谅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拨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无方无製之药,驾言金丹,夕进御而朝宾天。”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然一旦成此大衅者,良由降虏 哱拜 久怀异图,驾言云云。” 清 蒲松龄 《上孙给谏书》:“凡以肤受来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见;有驾言毁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闻。”
旦夕
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
危在旦夕
旦夕奉问起居。——《汉书·李广苏建传》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俗情
(1).世俗的情感;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 文帝 以位尊减才, 思王 以势窘益价。” 唐 杜甫 《久客》诗:“羇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归田》:“大抵古人著述,各有所本,虽小説家亦然,要足资考据,备劝惩,砭俗情,助谈剧,故虽歷千百年而莫之或废也。”
(2).尘世的情思,与脱悟的情思相对。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邢舜举》:“君虽酷好,奈俗情未断何。”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救世歌》:“莫将一切俗情牵,须将一切妄念捐。”
寒灰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着晕红的烬余的炭火,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输温送暖。”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 郑生 驱蹇 峴山 迴,传得 安公 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 宋 陆游 《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 明 唐顺之 《与尚仰山巡按书》:“况今縗絰纔终,哀魂未返,兼之年过五十,老丑尽见,寒灰槁木,久甘不齿於人羣;束带整冠,岂宜再尘於仕路。”
(3).指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八:“昔时 闽 越 王,宫闕列高臺。今日重泉下,玉槨化寒灰。”
(4).谦辞。谓己无用。 唐中宗 陆景初 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帝歌难续仰昭回,微臣捧日变寒灰。” 唐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5).指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节候。某一节候至,相应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飞出。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节应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积雪,已渐少回风。”
孟尝
见“ 孟尝君 ”。
胡床
亦作“ 胡床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 超 等奄至,公犹坐胡牀不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 渊 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唐 杜甫 《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交床》:“今之交牀,本自虏来,始名胡牀, 桓伊 下马据胡牀取笛三弄是也。 隋高祖 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咸令改之,乃改交牀。” 宋 陶穀 《清异录·逍遥座》:“胡牀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清 赵翼 《饭馀》诗:“携得胡牀临水坐,柳荫深处看荷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牀玩月。”
可人
适合人的心意
渭泾
犹 泾 渭 。比喻清浊、高下之分。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 圭峯 慈云 各一偈,台宗贤宗无 渭涇 。”参见“ 涇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