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遂卿隐居原文
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诗词问答
问:题陈遂卿隐居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题陈遂卿隐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蚤日
犹早岁。蚤,通“ 早 ”。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蚤日 大程 知反覆,暮年 小范 要调停。”
称雄
凭借武力或特殊势力统治或独霸一方
割据称雄
称雄乡里
翰墨林
笔墨之林。比喻文章汇集之处,犹文坛。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 宋 陆游 《书叹》诗:“早得虚名翰墨林,谢归忽已岁时侵。” 陈寅恪 《昨闻琉璃厂书肆之业旧书者悉改业新书》诗:“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
暮年
人到老年
里巷
街巷;胡同
这本小说的故事全是这个里巷的平凡小事
浮沉
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指随波逐流,也比喻盛衰,升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自负
(1) 自以为了不起
(2) 自己负责
(3) 相信自己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遗贤
(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寧。”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遗贤一一皆羈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志遗八》:“即古圣帝明王之世,必有遗贤。”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以言野无遗贤,则所遗无量;以言取士必得,则所得仅半。”
(2).谓弃置贤才。《商君书·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遗贤也。” 宋 柳永 《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3).犹先贤。《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齐 ,古之遗贤。” 唐 苗晋卿 《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继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过想遗贤。”
谤国
诽谤国政。《新唐书·李实传》:“优人 成辅端 为俳语讽帝, 实 怒,奏贱工谤国,帝为杀之。”
子衿
(1).《诗·郑风》篇名。《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脩焉”。 朱熹 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汲汲於进趋,悒闷於否滞者,岂能舍至易速达之通涂,而守甚难必穷之塞路乎!此川上所以无人,《子衿》之所为作,愍俗者所以痛心而长慨,忧道者所以含悲而頽思也。”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鸣鸟薎闻,《子衿》不作。”
(2).《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北场口语之多》:“然向来被议者,主试皆南人,举子皆胄监,岂畿辅子衿,皆曾史耶?”
少俊
亦作“ 少雋 ”。少年英俊。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缘初获美名,实皆少雋;既遇春节,难阻良游。”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郭知运 ﹞ 临安 人,登科,以少俊选为孙壻。” 明 归有光 《上万侍郎书》:“今之时,独贵少俊耳。”
幽深
幽静而深远
花木幽深
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逃尧
典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不受而逃去。 啮缺 遇 许由 曰:‘子将奚之?’曰:‘将逃 尧 。’”后因以指隐居不仕。 唐 钱起 《题温处士山居》诗:“ 潁 上逃 尧 者,何如此养真?” 唐 严维 《赠别刘长卿时赴河南严中丞幕府》诗:“匡时知已老,圣代耻逃 尧 。”
弓旌
(1).弓和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左传·昭公二十年》:“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后遂以“弓旌”泛指招聘贤者的信物。《古文苑·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 初平 之元,禁罔蠲除,四府并辞,弓旌交至。” 章樵 注:“弓旌,所以招聘贤者。” 唐 窦常 《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诗:“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
(2).借指延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 崔安潜 侍郎廉问 江西 , 鄴 适飘蓬 湘 浦 间, 崔 素赏其作,志在弓旌,竟为幕吏所沮。” 清 顾炎武 《与王虹友书》:“流寓 关 华 ,已及二载,幸得栖迟泉石,不与弓旌。”
底处
何处。 宋 杨万里 《山云》诗:“春从底处领云来,日日山头絮作堆。” 金 吴激 《风流子》词:“书剑忆游梁,当时事,底处不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