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歌原文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事浸急兮将奈何。
芦中人。
芦中人。
岂非穷士乎。
诗词问答
问:渔父歌的作者是谁?答:先秦无名
问:渔父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先秦
问:渔父歌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先秦无名的名句有哪些?答:先秦无名名句大全
先秦无名渔父歌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昭昭
(1) 明亮;光明
昭昭有光,利行兵
(2) 明白;清楚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
昭昭然白黑分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形容有心事
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子期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忧悲
忧愁悲痛。《庄子·达生》:“昔者有鸟止於 鲁 郊, 鲁君 説之,为具太牢以饗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淮南子·原道训》:“忧悲多恚,病乃成积。” 鲁迅 《坟·论睁了眼睛》:“仿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 中国 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
何不
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芦中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楚 之亡臣 伍子胥 奔 吴 ,至 江 ,渔夫渡之。见 子胥 有饥色,曰:‘为子取餉。’渔夫去后, 子胥 疑之,乃潜身於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后因以指 伍子胥 。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集>序》:“﹝ 罗生 ﹞困顿颠躓,亦无以异乎芦中人。”
中人
(1) 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监织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汉· 贾谊《过秦论》
岂非
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穷士
贫困之士;寒士。《逸周书·允文》:“公货少多,振赐穷士,救瘠补病,赋均田布。”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取饶衍之餘,以周穷士之急,非为私家之业也。”《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吾西土穷士,一介寂寥。” 清 刘大櫆 《翰林院侍讲张君墓志铭》:“君生累世膴仕之家,而趋操被服,无异单门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