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原文
含元得一本真宗,误者平论总是空。万象都来皆备数,千言譬谕了然通。
才高俊彦优堪赏,窃禄偷安有异同。
唯愿他心如似我,不教陷恶罪身中。
诗词问答
问:逍遥咏的作者是谁?答:宋太宗
问:逍遥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太宗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太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含元
(1).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国语·周语下》“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含元处中,所以徧养六气、九德之本也。”《后汉书·郅恽传》:“含元包一,甄陶品类。” 李贤 注:“《前书志》曰:‘太极元气,合三为一。’谓三才未分,包而为一(也)。”
(2).指 含元殿 。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忆昔 驪山宫 ,冬移 含元 仗。” 仇兆鳌 注引 黄希 曰:“《旧唐书》:‘东内曰 大明宫 ,正殿曰 含元殿 。’”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天子復 含元 謁见,有司新都省权衡。”参见“ 含元殿 ”。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高诱 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真宗
释道两教谓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 唐 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 唐 孟郊 《夏月谒智远禅师》诗:“謁师见真宗,何必千万劫?”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 朱大祺 ﹞徒步至 嵩山 东岳庙 謁 北摩禪师 。居一年,尽得 少林 真宗。”
平论
(1).指泛泛无所谓的言论。《吕氏春秋·贵直》:“﹝ 孤援 ﹞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若言,此言。
(2).评论。《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寃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隋书·徐孝肃传》:“每有争讼,皆至 孝肃 所平论之。”
总是
永远地;无例外地
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都来
(1).统统,完全。《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只为长时,驱驰辛苦,形貌精神,都来失绪。” 唐 罗隐 《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静,地似人心总不平。” 宋 柳永 《慢卷绸》词:“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
(2).总共;共有。《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经説比丘之众,其数都来多少?经:‘千二百五十人俱。’”
(3).算来。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词:“残灯明灭枕头欹,諳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春归恁寒悄,都来几日意懒心乔?” 徐朔方 等注:“都来,算来。”
(4).总是,老是。《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日日都来总不织,夜夜调机告吉祥。” 蒋礼鸿 通释:“都来和总连用,意思一样,就是日日总不织。加上‘都来’仅仅凑足七个字而已。” 唐 秦韬玉 《问古》诗:“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备数
(1).充数。《仪礼·士昏礼》:“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其置文吏也,备数满员。”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自此禁苑闕人,上谓少年轻薄,不足为馆阁重,时宰探上意,乃引 彭乘 备数。”
(2).为居官的自谦之词。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僕时备数校讎府官,闲无他职。”
譬谕
见“ 譬喻 ”。
了然
(1).明白;清楚。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诗:“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考其时变,商其格製,其邪正了然在目,不能隐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九:“我听了,心里到底了然点。”
(2).全然。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 宋 梅尧臣 《题刁经臣山居》诗:“散帙理旧学,了然无俗喧。”《红楼梦》第二九回:“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髮私心了。”
(1).眼明貌。 唐 张仲方 《赠毛仙翁》诗:“方口秀眉编贝齿,瞭然炅炅双瞳子。” 宋 苏轼 《书林逋诗后》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2).明白;清楚。《新唐书·韦嗣立传》:“臣愿陛下廓天地之施,雷雨之仁,取 垂拱 以来罪无重轻所不赦者,普皆原洗,死者还官,生者霑恩,则天下瞭然,知向所陷罪,非陛下意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吾子之高明,自当一语之下便瞭然矣。”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自 晋以来,文笔有别,判而益彰。 刘勰 所云:‘有韵曰文,无韵曰笔。’涂辙瞭然。”
俊彦
才智出众的人
贤才俊彦
窃禄
犹言无功受禄。多用于自谦。 唐 杜荀鹤 《自叙》诗:“寧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宋 曾巩 《高阳池》诗:“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见寄》诗:“贱生偶承乏,窃禄聊自庇。”
偷安
只求目前的安逸;苟安
暂且过这种偷安的日子
异同
(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2) 异议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他心
别的打算;异心。《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曰:‘兵箸 晋阳 三年矣,旦暮当拔之而饗其利,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復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有所思》:“双珠玳瑂簪,用玉绍繚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曰:‘此 君集 反耳。今中夏乂安,臣之所教,足以制四夷矣。而求尽臣之术者,是将有他心焉。’” 郭希仁 《从戎纪略》:“若彼不去,即有他心无疑,当另设法办理。”
罪身
罪己。《管子·小称》:“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参见“ 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