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惠瓜因成二绝句原文
故人夙有瓜畦约,走送筠篮百里间。翠{左无右瓦}琼罂才一握,极知风味胜黄斑。
诗词问答
问:致中惠瓜因成二绝句的作者是谁?答:刘子翚
问:致中惠瓜因成二绝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子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子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走送
浙 东旧俗。婚嫁日,女家送亲人将新娘送至男家门前即返回,谓之“走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其家委亲戚接待女氏亲家,及亲送客会汤次拂备酒四盏款待。若论 浙 东,以亲送客急三杯或五盏而回,名曰‘走送’。”
筠篮
竹篮。 宋 杨万里 《晓过丹阳县》诗之四:“小儿不耐初长日,自织筠篮胜打闲。”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筠篮得仙种,五色何斒斕。”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记曾 元子坊 边遇,手挈筠篮贯柳鱼。”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琼罂
瓜名。 宋 刘子翚 《致中惠瓜因成二绝句》之一:“翠甒琼罌纔一握,极知风味胜黄斑。”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瓜》:“琼罌,按谓瓜也。”
一握
(1).犹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 孔颖达 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间,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训》:“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许惇传》:“ 齐文宣 尝因酒酣,提 惇 鬚称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 金 元好问 《铜鞮次村道中》诗:“昂头天一握,放脚百丈井。”
(2).犹一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徐刘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横行走。”
(3).一掌之中。《列子·汤问》:“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於一握。”
(4).一把抓住。 宋 苏轼 《次韵范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髮一握。”
(5).古代一种算法,布竹筹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为“一握”。《汉书·律历志上》:“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六觚,六角也。”
极知
极其智慧。《韩非子·说难》:“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説行而有功则德忘。” 陈奇猷 集释:“谓所谋之事甚为智慧。”
通晓,深知。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谥法解》:“极知鬼神曰灵。” 唐 萧妃 《夜梦》诗:“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明 袁宏道 《舟中与诸上人谈亡友潘雪松事》诗:“极知实落栖真地,不是荒唐渺默乡。”
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黄斑
(1).亦作“ 黄班 ”。虎的别名。《隋书·五行志上》:“ 陈 初有童謡曰:‘黄班青驄马,发自 寿阳 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其后 陈 主果为 韩擒 所败。 擒 本名 擒兽 ,黄班之谓也。”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昨夜黄斑入县来,分明踪跡印苍苔。” 明 高启 《同谢国史游锺山逢铁冠先生》诗:“ 铁冠先生 有道者,往往人见骑黄斑。”
(2).眼球视网膜正中的一部分,略呈圆形,黄色。黄斑正对瞳孔,物体的影像正落在这一点上时,看物体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