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其一原文
谪龙乖雨令,荐雷失帝威。
蟆藏月乃食,蜃毒星掩辉。
颠风坤噎气,击雹物遭痱。
兽惊岳摇震,鲸奔海沸飞。
触山天维缺,射日阳光微。
谁为咎沴气,感召随化机。
王祯百灵顺,咸若彝典徽。
忧怀叹杞国,何事独沾衣。
诗词问答
问:拟古·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堂
问:拟古·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堂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堂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微韵 出处:甬上耆旧诗卷八
参考注释
颠风
(1).暴风;狂风。 唐 元稹 《人道短》诗:“颠风暴雨电雷狂,晴被阴暗,月夺日光。” 宋 陆游 《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俄顷行三百馀里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清 曹寅 《观打鱼歌》:“不愁瀺灂随潮长,只怕颠风吹五两。”
(2).疯癫,颠狂。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富童谮非》:“忘却困穷,不记当初梗跡萍踪,纔得提携便弄颠风。”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逢箫玉》:“情理不堪容,弄颠风,将咱覷得忒没用。”
摇震
摇动震荡。 汉 班固 《东都赋》:“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 明 陈子龙 《议财用》:“叛藩剧盗,海内摇震。”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的心旌呀,你怎么这般摇震?”
触山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后以“触山”喻力大无穷。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触山之力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 鲁庄公 曰:‘ 鲍叔牙 挟忿而来,加以 宋 助, 南宫长万 有触山举鼎之力,吾国无其对手,两军并峙,互为犄角,何以御之?’”
天维
(1).天的纲维。《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振天维,衍地络。” 薛综 注:“维,纲也;络,网也。谓其大如天地矣。” 唐 魏徵 《大明舞》诗:“上纽天维,下安地轴。”
(2).国家的纲纪。《晋书·束晳传》:“振天维以赞百务,熙帝载而鼓皇风。”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二祖肇皇纲,三宗奠天维。”
射日
古有 羿 射日的神话传说。《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上射十日。”后以“射日”借喻攻克顽敌。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既追风而西捷,遂射日以南侵。” 陈毅 《卫岗初战》诗:“弯弓射日到 江 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阳光
日光
阳光充足
沴气
灾害不祥之气。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况以沴气朝浮,妖精夜殞,赤乌则三朝夹日,苍云则七重围軫,亡 吴 之岁既穷,入 郢 之年斯尽。”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祅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 清 黄遵宪 《西乡星歌》:“此外喑呜叱咤之声势,化为妖云为沴气。”
感召
(1)
(2) 感化并召唤
在政策的感召下,他自首了
(3) 通过神或超自然的力量把某种意思传给或透露给代理人
说了受上帝感召而说的话
化机
(1).变化的枢机。 唐 吴筠 《步虚词》之十:“二气播万有,化机无停轮。” 明 宋濂 《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 清 赵翼 《朔风》诗:“一笑化机谁识得,树方落叶鸟添毛。”
(2).犹化工。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此词亦非正声,然其中有一片化机,未可浅视。”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五言絶句, 右丞 之自然, 太白 之高妙, 苏州 之古澹,并入化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忽从天外开奇想,要向玄中夺化机。”
百灵
(1).各种神灵。《文选·班固<东都赋>》:“礼神祇,怀百灵。” 李善 注:“《毛诗》曰:‘怀柔百神。’”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今主上明圣,怀於百灵。”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百灵奔卫,宜无陟降之劳;六气节宣,当遂神明之适。” 明 刘基 《钧天乐》诗:“君不见 天穆 之山二千仞,天帝所以觴百灵。”
(2).见“ 百灵鸟 ”。
咸若
《书·皋陶谟》:“ 皋陶 曰:‘都!在知人,在安民。’ 禹 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后以“咸若”称颂帝王之教化。谓万物皆能顺其性,应其时,得其宜。 唐 李邕 《春赋》:“律何谷而不暄,光何容而不灼。植也知归,动焉咸若。尔乃杨迴曲沼,李杂芳园。” 宋 沉遘 《三司狱空道场功德疏右语》:“伏以至仁当天,品物咸若。”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三:“古者百姓太和,万物咸若。” 清 王夫之 《连珠有赠》之十二:“盖闻咸若之理,原安原而隰安隰;不言之化,动应动而虚应虚。”
彝典
(1).常典。 南朝 梁 江淹 《萧相国拜齐王表》:“业不题於宗器,声靡记於彝典。”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尸禄素餐,久紊彝典;负乘致寇,徒烦有司。” 唐 元稹 《王炅兼侍御史制》:“特示加恩,匪用彝典,可依前件。”《明史·张至发传》:“且不遣行人护行,但令乘传,赐道里费六十金、彩币二表里,视首辅去国彝典,仅得半焉。”
(2).指旧典。《隋书·高祖纪下》:“删正彝典,日不暇给。”《宋史·礼志二》:“将来明堂遵用先皇帝彝典,以 高宗 参侑。” 明 张居正 《礼乐纪》:“命有司宪遗经,蒐彝典,於是制作大备。”
忧怀
(1).忧虑怀念;忧思。 汉 王充 《论衡·对作》:“ 建初 孟年, 中州 颇歉, 潁川 、 汝南 ,民流四散;圣主忧怀,詔书数至。”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世祖 日夜忧怀,备尽宽譬。”
(2).忧伤的心怀。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筠仙 修通志之议,事甚浩博,未易卒业;近又丧其爱子,忧怀何以自遣。” 郑振铎 《离别》二:“行期前一天的晚上,我去向她告别,勉强装出高兴的样子,要逗引开她的忧怀别绪。”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