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朝议原文
小说风烟已自佳,前峰矗矗为盘牙。千重岩壑名卿宅,一簇楼台刺史家。
自愧虚凉无物望,难将术业向人夸。
所闻政绩刊金石,刻画无监学篆沙。
诗词问答
问:和吴朝议的作者是谁?答:王洋
问:和吴朝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洋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洋名句大全
王洋和吴朝议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小说
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矗矗
(1).高峻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巖嵾嵳。” 南朝 宋 谢灵运 《上留田行》:“循听一何矗矗。”《明史·外国传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镇王国。” 清 钱谦益 《王师二十四韵》:“丰碑并崇庙,矗矗夕阳西。” 康有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桂山矗矗桂树直,神秀启闢必有先。”
(2).重迭貌。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诗:“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 宋 司马光 《夏夜》诗:“溽暑鬱不开,矗矗云万叠。” 清 曹寅 《望雨谣》:“海云矗矗吹龙风,玄芝倐变金芙蓉。”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玳瑁报恩》:“ 熊 ( 熊元 )见鱼口中气矗矗成云,异之。”
盘牙
(1).交结;连结。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又重馈部吏,吏与通姦,利入深重,幡党盘牙。” 宋 沉遘 《文懿皇后斋文》:“盛德配於 尧 禹 ,卜年过於 夏 商 ,然后本枝盘牙,卿士心膂。”
(2).犹盘据。《明史·史可法传》:“贼益狂逞,盘牙 江 北,南都震惊。”参见“ 盘据 ”。
(3).指盗贼或叛乱者。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河南元君墓志铭》:“其在于京邑捕盗者八年,破囊槖,掘盘牙,不可胜数。” 唐 元稹 《加裴度幽镇两道招抚使制》:“ 冀 服於前, 燕 平於后,而抚御失理,盘牙復生。”
(4).形容繁复错杂。 清 钱谦益 《赠别施伟长序》:“身世钩琐,心迹盘牙,轮囷离奇,悉于诗文发之。”
(5).即臼齿。《天雨花》第十四回:“盘牙落下三两个,满口鲜红顺手淋。”参见“ 臼齿 ”。
重岩
重迭的山岩。常指高峻、连绵的山崖。 晋 枣据 《游览》诗:“重巖吐神溜,倾觴挹涌波。”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重巖摽虎据,九曲峻羊肠。” 唐 杜甫 《九日奉寄严大夫》诗:“小驛香醪嫩,重巖细菊斑。”
一簇
表数量。用于聚集之物或人。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五:“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金 元好问 《塞上曲》:“平沙细草散牛羊,一簇征人在戍楼。”《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安老爷 一望,只见前面有几丛杂树,一簇草房。” 沙汀 《航线》:“在一簇屋子的高处,一片惹眼的红色奔过去了。”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只见红红绿绿一簇人马下来,霎时已进了村。”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物望
人望;众望。《晋书·石勒载记下》:“ 张披 与 张宾 为游侠,门客日百餘乘,物望皆归之,非社稷之利也,宜除 披 以便国家。”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徒卷缩忧鬱,成疾病于胸中,内损天和,外隳物望,生平辛苦为善得令名,至此而削。”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九:“在吏部,举 陆陇其 、 邵嗣尧 、 彭鹏 ,皆有清介之操,一时物望归之。” 章炳麟 《箴新党论》:“ 有为 既用事,欲收物望,树 杨鋭 、 刘光第 於军机。”
术业
学术技艺;学业。《晋书·束晳传》:“鳞翼成而愈伏,术业优而不试。”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探讨篇章洽,研磨术业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途中遇一道士,善风鑑,相之曰:‘子当以术业富。’”
所闻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政绩
指施政的成绩
政绩斐然
金石
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刻画
(1) 雕刻和绘画
塔之基层四方各有一门,门楣原有刻画。——郭沫若《游西安》
(2) 精细地描摹,塑造
刻画入微
刻画英雄人物形象
监学
清 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也称学监。主管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居和日常行为。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 宣统 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 秦公 ﹞来函以监学相委,以为整理本校非鄙人之力不能。”
指国子监。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宋史·职官志五》:“﹝ 建炎 ﹞十三年,太学成,增置博士、正、録。参用 元祐 、 绍圣 监学法,修立监学新法。” 元 虞集 《请吴先生书》:“先生抱道怀德,经明行脩,係乎监学者匪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