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听取,尺布尚堪缝。斗粟也堪舂。
人间朋友犹能合,古来兄弟不相容。
棣华诗,悲二叔,吊周公。
长叹息、脊令原上急。
重叹息、豆萁煎正泣。
形则异,气应同。
周家五世将军后,前江千载义居风。
看明朝,丹凤诏,紫泥封。
诗词问答
问:《最高楼(闻前冈周氏旌表有期)》的作者是谁?答:辛弃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辛弃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弃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听取
接受;听
听取汇报
尺布
(1).一尺布,极言其少。《墨子·鲁问》:“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煖天下之寒者。” 李白 《北上行》:“尺布不掩体,皮肤枯剧桑。”
(2).见“ 尺布斗粟 ”。
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沉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朋友
(1) 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孟涂文集》
(2) 恋爱的对象
谈朋友
(3) 指幕友
我那里左右要请朋友,你就可以拣一个合式的事情,代我办办。——《二刻拍案惊奇》
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相容
同时并存;互相包容
思想相容
棣华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棣华”喻兄弟。《晋书·张载传赞》:“ 载 协 飞芳,棣华增映。”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恨棣华之半缺,悲瑶草之先化。”
二叔
指 夏 殷 二代的衰世。《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 。” 杜预 注:“ 周公 伤 夏殷 之叔世,疏其亲戚以至灭亡,故广封其兄弟。”一说指 管叔 蔡叔 。见 孔颖达 疏引 郑众 贾逵 说。 宋 王安石 《杂著·对难》:“ 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诛二 叔 。”此指 管叔 蔡叔 。
周公
(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称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辅 武王 灭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东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 洛邑 为 东都 ,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左传·僖公五年》:“秋,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郑伯 。” 杜预 注:“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 庄公 十六年,有 周公 忌父 ; 僖公 五年,有宰 周公孔 ,非 周公旦 明矣。”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梦见 周公 。’”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叩门惊 周公 。”
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脊令原
语出《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为水鸟,而今在原,则失其所。后以“脊令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之二:“二月东风歌《水调》,脊令原上使人愁。” 清 黄燮清 有《脊令原》传奇,系根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曾友于》所述 曾氏 兄弟间纠葛的故事而编写。
上急
急忙。 王统照 《刀柄》:“天还没到午刻,上急地跑到离城十里的大镇上休息了半天。”
豆萁
豆秸的俗称
形则
犹言客气、拘泥。《敦煌变文集·难陀出家缘起变文》:“唯愿世尊莫形则,要甚从头请説看。”
气应
(1).指神的昭示。《汉书·石奋传》:“乃者封 泰山 ,皇天嘉况,神物并见。朕方答气应,未能承意。” 颜师古 注:“言自修整,以报瑞应,恐未承顺上天之意。”
(2).气息相应。 唐 韩愈 《明水赋》:“德协于坎,同类则感;形藏在空,气应则通。”
五世
家族世系相传的五代。父子相继为一世。《礼记·大传》:“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论语·季氏》:“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明 文徵明 《戊午元旦》诗:“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
将军
(1)
(2)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3) 将国际象棋中的“王”暴露在对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马上保护起来(如在其间放上另一棋子),则下一步便可能被对方吃掉
(4) 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感到难办
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义居
旧指孝义之家世代同居。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 姑苏 冯氏 兄弟三人,其季娶妇逾年,輒风其夫分异。夫怒詬曰:‘吾家义居三世矣,汝欲败吾素业耶?’妇乃不復言。”《宋史·孝义传·洪文抚》:“六世义居,室无异爨。” 明 宋濂 《郑仲涵墓志铭》:“ 仲涵 家义居十世,族属颇众。”
明朝
〈方〉∶明天
丹凤诏
后赵 石虎 以五色纸为诏书,衔之木凤口,以颁行天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后因以“丹凤詔”泛称帝王诏书。 唐 戴叔伦 《赠司空拾遗》诗:“望闕未承丹凤詔,开门空对 楚 人家。” 五代 徐夤 《献内翰杨侍郎》诗:“丹凤詔成中使取,白龙香近圣君来。”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出抚》:“天上一封丹凤詔,门前三丈碧油幢。”
紫泥封
即紫泥书。 唐 武元衡 《送崔舍人起居》诗:“赤墀同拜紫泥封,駟牡连徵侍九重。” 宋 辛弃疾 《最高楼·闻周氏旌表有期》词:“看明朝,丹凤詔,紫泥封。”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动,紫泥封已传丹凤。”参见“ 紫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