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原文
我生垂四十,两鬓抽素发。声色不挂眼,岂羡凌波袜。
唯有学道心,了不见超越。
何由插羽翰,往造金门谒。
反观金水性,端似天边月。
本从无中来,一物肇恍惚。
玉兔吐寒光,琪树遥清樾。
亭亭照八弦,圆影射沧渤。
斯言世岂闻,轻泄恐天罚。
吁嗟夸毗子,自分无仙骨。
狥财析秋毫,嗜酒醉深窟。
一迷不复返,长病如中暍。
空存玄牝门,金枢已摧阙。
犹为儿女计,白首恋簪笏。
诗词问答
问:再用前韵的作者是谁?答:郭印
问:再用前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印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垂四
谓涕泪交流。两眼垂泪,两鼻孔垂涕,故称。 唐 韩愈 《寄皇甫湜》诗:“拆书放牀头,涕与泪垂四。” 王伯大 音释:“四,盖以涕与泪分言之。”
素发
白发。 晋 潘岳 《秋兴赋》:“斑鬢髟以承弁兮,素髮颯以垂领。” 北魏 宗钦 《赠高允》诗:“素髮掩玄,枯颜落蒨。” 唐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诗:“流年催素髮,不觉映华簪。” 清 黄景仁 《雨中入山访曹以南》诗之一:“邈思隘寰宇,素髮积忧患。”
声色
(1) 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不挂眼
不看在眼里。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拴,将繁华不掛眼。”
凌波袜
(1).美女的袜子。语出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韈生尘。” 唐 刘禹锡 《马嵬行》:“履綦无復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巖畔人,空见凌波袜。”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春瀟洒苔径轻踏,香衬凌波袜。”
(2).指女子轻盈的脚步。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九:“素洛春光瀲灧平,千里重媚脸初生。凌波罗袜势轻轻。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 明 陈所闻 《月云高·花下迟王美人不至》曲:“只有鶯声在高柳,望不见凌波袜。”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了不
绝不;全不。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金 元好问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超越
逾越;胜过
超越权限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插羽
古代军书插羽毛以示迅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植义颺辞,务在刚健:插羽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封氏闻见记·露布》引《魏武奏事》:“有警急,輒露版插羽。”
往造
谓前去拜访。《晋书·嵇康传》:“初, 康 居贫,尝与 向秀 共锻於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潁川 钟会 ,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康 不为之礼,而锻不輟。”《北齐书·崔瞻传》:“有一 河东 人士姓 裴 ,亦为御史,伺 瞻 食,便往造焉。”
金门
(1).见“ 金马门 ”。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反观
(1).一种唯心的认识论。离开自己的感官和实践,用所谓心和理去观察世界。 宋 邵雍 《观物内篇》十二:“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於其间哉?”
(2).犹反省。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特以‘毋自欺’三字,示以警省反观之法。”
金水
(1).五行生克,金生水。后以喻交情深厚。《汉书·王莽传上》:“有詔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金水相生也。” 北齐 魏收 《月下秋宴》诗:“良交契金水,上客慰萱苏。”
(2).金星与水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以为星火谬中,金水违用。”
(3).水名。在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元 无名氏 《贾氏说林》:“ 子产 死,家无餘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舍玦珮,妇人舍珠玉以賻之,金银珠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 邢山 。国人悉輦以沉之河,因名 金水 。”
(4).水名。见“ 金水河 ”。
天边
无限的空间
你从哪里来的,亲爱的小东西?从天边来到这里
一物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史记·周本纪》:“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况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恍惚
(1)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精神恍惚
(2) 证名。指神思不定、慌乱无主。由于七情内伤、外邪内干、发汗过多而损伤心气,以致精神不定
玉兔
(1)
(2) 月宫里的兔
(3) 又指月亮
玉兔东升
寒光
惨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闪,刀已出鞘
琪树
(1).仙境中的玉树。《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吕延济 注:“琪树,玉树。” 唐 崔珏 《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 宋 范成大 《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元 萨都剌 《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 茅君 ,琪树秋声隔夜闻。”
(2).树名。 唐 李德裕 《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覿。” 唐 李绅 《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於条上,璀错相间。”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宝林寺》:“ 寳林寺 有琪树,在法堂前。”
(3).比喻亭亭玉立的美人。 唐 温庭筠 《女冠子》词:“雪胸鸞镜里,琪树凤楼前。” 五代 鹿虔扆 《女冠子》词:“凤楼琪树,惆悵 刘郎 一去,正春深。”
(4).指枝条被雪覆盖的树。 宋 杨万里 《贺吉州李州守腊雪》诗:“八邑山川一千里,尽种琪树璣为英。” 宋 朱熹 《咏雪》:“不堪琪树犹含冻,飜笑梅花许耐寒。”
亭亭
(1) 高耸直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亭亭如盖。——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气
圆影
指月亮。
沧渤
东海 和 渤海 。泛指大海。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诚冲幼,竟敢将阿姨、阿母残年期望,付诸 沧 渤 。”
天罚
(1) 上天的诛罚。旧时帝王自谓禀承天意行事,其诛罚不臣常以此为名
(2) 旧称遇父母丧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夸毗
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诗·大雅·板》:“天之方懠,无为夸毗。” 毛 传:“夸毗,体柔人也。” 朱熹 集传:“夸,大;毗,附也。小人之於人,不以大言夸之,则以諛言毗之也。”《后汉书·崔駰传》:“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 李贤 注:“夸毗,谓佞人足恭,善为进退。”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三:“如何夸毗子,作色怀骄肠。” 宋 梅尧臣 《张斯立遂州司理》诗:“去勿藉芳草,世俗多夸毗。” 梁启超 《变法通议》:“夸毗成风,惮于兴作,但求免过,不求有功。”
谄媚阿谀。 唐 顾况 《拟古》诗之二:“任彼声势徒,得志方夸毗。”参见“ 夸毗 ”。
自分
自料,自以为。《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 ,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心离志絶,自分黄耇无復执珪之望。” 宋 陈亮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於一死者,义之所在,不约而自隐其中之所存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当是时, 冯公 自分不免, 王公 备任惨毒。”
仙骨
(1).道教语。谓成仙的资质。《太平广记》卷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於是神人授以素书……凡二十五篇,告 墨子 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復须师。’” 唐 许浑 《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诗:“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
(2).比喻超凡拔俗的气质。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3).喻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质。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张南华 前辈真天才……今所流传诗画,气韵絶高,自有仙骨。”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一有变化,即非永久,说文学独有仙骨,是做梦的人们的梦话。”
狥财
为财而死。狥,通“ 殉 ”。 汉 蔡邕 《释诲》:“贪夫狥财,夸者死权。”参见“ 狥名 ”。
秋毫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酒醉
(1).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失态。《魏书·屈拔传》:“ 拔 酒醉,不觉 盛 之逃去。”《魏书·高允传》:“今之大会,内外相混,酒醉喧譊,罔有仪式。”
(2).谓以酒浸渍食物。如:酒醉螃蟹。
一迷
一味;一个劲。《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不问青红与白皂,一迷将奴胡厮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水浒传》第三回:“ 鲁达 心慌抢路,正不知投那里去的是,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
中暍
中医病名。即中暑。 汉 张仲景 《伤寒论·痓湿暍病》:“太阳中暍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明史·董基传》:“臣闻顷者竟日演练,中暍濒死者数人。”
玄牝
(1).道家指孳生万物的本源,比喻道。《老子》:“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苏辙 解:“玄牝之门,言万物自是出也,天地自是生也。”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囊括玄牝,箕张混元,暗造无为之域,潜臻不死之根。” 宋 陆游 《寄方瞳胡先生》诗:“安枕存玄牝,斋居养絳陵。” 清 魏源 《天台纪游》诗:“廓然还虚无,舒卷嗟玄牝。”
(2).《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河上公 注:“玄,天也,於人为鼻;牝,地也,於人为口。”后因以玄牝指人的鼻和口。 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诗:“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云笈七籤》卷五九:“原其所禀之时,伏母脐下,混沌三月,玄牝具焉。”注:“玄牝者,口鼻也。”
金枢
(1).指北斗第一星的天枢星。比喻君位。《宋书·顺帝纪》:“朕袭运金枢,纂灵瑶极。”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玉烛调元气,金枢运大钧。”
(2).传说中月亮没入之处。 宋 周邦彦 《倒犯·新月》词:“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3).门上转轴的美称。借指门户。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玄房雾转,抗金枢於桂岊之前。” 蒋清翊 注:“文之金枢,似作枢户解。” 五代 罗衮 《门铭》:“金枢玉键何足牢,止盈脩德后必高。”
儿女
(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簪笏
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序:“簪笏成行,貂缨在席。”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之三:“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山谷 ‘简编自襁褓,簪笏到仍昆’,取 退之 联句‘爵勋逮僮隶,簪笏自怀绷’。” 清 方文 《寿姊氏姚夫人六十》诗之二:“簪笏夫家贵, 河 山嫂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