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楼步虚词(六之五)原文
钧天奏,流韵满空明。琪树玲珑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相和八鸾鸣。
诗词问答
问:白玉楼步虚词(六之五)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白玉楼步虚词(六之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白玉楼步虚词(六之五)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名句大全
范成大白玉楼步虚词(六之五)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钧天奏
指钧天广乐。 宋 范成大 《白玉楼步虚词》之五:“钧天奏,流韵满空明。” 明 汪廷讷 《驻马听·访陈荩卿于孙楚酒楼有赠》曲:“名湖如待酒人游,新声不减钧天奏。” 明 陈子龙 《嘉靖五子诗·徐子与》:“自聆钧天奏,旷然起遐瞩。”
流韵
(1).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应 傅 三 张 之徒, 孙挚 成公 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綺靡。”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此二《雅》《周颂》和平之流韵也。”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朱宗远灏》:“ 云间 数君子,文质颇相似。 宗远 何独奇,流韵迥孤异。”
(2).谓经久不绝的感人乐音。 唐 骆宾王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诗:“积彩明书帐,流韵绕琴臺。” 清 姚鼐 《感春杂咏》之二:“坐有素琴弹,流韵方泠泠。”
(3).谓乐音流播。《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至如《落梅》流韵,感 金谷 之游人;《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空明
(1).空旷澄澈。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鳞介之惊透。” 宋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旷澄净的天空。 宋 苏轼 《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復空,羣仙出没空明中。”
(4).指洞澈而灵明的心性。 宋 苏辙 《读旧诗》诗:“老人不用多言语,一点空明万法师。”
(5).形容心性洞澈而灵明。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復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张主乎!” 谢觉哉 《不惑集·再谈“想”》:“旦则是心里空明,不杂成见,不自以为是。”
琪树
(1).仙境中的玉树。《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吕延济 注:“琪树,玉树。” 唐 崔珏 《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 宋 范成大 《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元 萨都剌 《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 茅君 ,琪树秋声隔夜闻。”
(2).树名。 唐 李德裕 《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覿。” 唐 李绅 《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於条上,璀错相间。”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宝林寺》:“ 寳林寺 有琪树,在法堂前。”
(3).比喻亭亭玉立的美人。 唐 温庭筠 《女冠子》词:“雪胸鸞镜里,琪树凤楼前。” 五代 鹿虔扆 《女冠子》词:“凤楼琪树,惆悵 刘郎 一去,正春深。”
(4).指枝条被雪覆盖的树。 宋 杨万里 《贺吉州李州守腊雪》诗:“八邑山川一千里,尽种琪树璣为英。” 宋 朱熹 《咏雪》:“不堪琪树犹含冻,飜笑梅花许耐寒。”
玲珑
(1) 精巧细微
小巧玲珑
(2) 灵活敏捷
娇小玲珑
(3) 形容玉相撞击的声音
珠网
缀珠之网状的帐帏。《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夕露为珠网,朝霞为丹雘。” 吕延济 注:“珠网,以珠为网,施於殿屋者。” 唐 王维 《白鹦鹉赋》:“经过珠网,出入金铺。” 宋 刘筠 《清风十韵》:“珠网疎难掩,铜炉冷易侵。” 元 大訢 《次韵答曹德昭台郎见寄》:“花压雕阑护玉墀,光涵珠网耀摩尼。”
仙风
神仙的风致。形容人的潇洒。 明 伍馀福 《苹野纂闻·尹髼头》:“见者以其童颜鹤髮,有仙风,争延致之。”参见“ 仙风道骨 ”。
步虚
(1).道士唱经礼赞。 唐 李白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诗:“喘息飡妙气,步虚吟真声。” 王琦 注引《异苑》:“ 陈思王 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 唐 施肩吾 《闻山中步虚声》诗:“何人步虚南峯顶,鹤唳九天霜月冷。”《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 灵素 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将击之,走而免。”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兆梦》:“小道小道,其实玄妙,善能步虚,又会佐醮。”
(2).见“ 步虚词 ”。
(3).指道家传说中神仙的凌空步行。《汉武帝内传》:“可以步虚,可以隐形。长生久视,还白留青。” 明 刘基 《升天行》:“中夜集五灵,步虚欵天关。” 清 蒋士铨 《第二碑·留香》:“浩气长生,灵旗暗闪,且喜时逢清晏,岁际丰盈,不免步虚巡按一回。”
相和
互相应和
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八鸾
亦作“ 八鑾 ”。1.八个鸾铃。鸾,结在马衔上的铃铛。马口两旁各一,四马八铃,故称八鸾。《诗·商颂·烈祖》:“约軧错衡,八鸞鶬鶬。” 郑玄 笺:“鸞在鑣,四马则八鸞。”
(2).称天子车驾。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勒五营使按部,声八鸞以节步。” 宋 苏轼 《次韵蒋叔颖二首·扈从景灵宫》:“英姿连璧从多士,妙句鏘金和八鑾。”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暂时匹马去,少刻八鸞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