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温仆射嘲竹原文
竹,风吹青肃肃。凌冬叶不凋,经春子不熟。
虚心未得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
诗词问答
问:为温仆射嘲竹的作者是谁?答:裴略
问:为温仆射嘲竹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裴略为温仆射嘲竹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肃肃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 传:“肃肃,敬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 召伯 营之。” 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 ,志安君身。”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贞观 之末,有 昭庆 * 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传:“肃肃,疾貌。”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唐 杜甫 《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 ,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 张衡 《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 毛 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 孙枝蔚 《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 《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 梁廷枏 《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 芳 谈笑自若。”
冬叶
即柊叶。直立草本植物。其叶如芭蕉,用以包物。产于 云南 、 广西 、 广东 等地。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冬叶》:“冬叶,薑叶也,苞苴物, 交 广 皆用之,南方地热,物易腐败,惟冬叶藏之,乃可持久。”
不熟
(1).谓谷物歉收。《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君子之为国也,必有三年之委。一年不熟,告糴,讥也。”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原其本末,或因水旱不熟,或因公私债负,遂相典贴,渐以成风。”《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也令这些后生小子手里练习些技艺,心上经识些智着。万一时年不熟,转到荒乱时,也还有些巴栏,有些担架。”
(2).食物未煮熟。《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 冰心 《关于女人·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假如饭生煮不熟,或小孩喧哗吵闹,做丈夫的就会以责备的眼光看太太。”
(3).不熟习;不熟悉。《晋书·蔡谟传》:“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原来 吐蕃 没有 云南 夷人向导,终是路径不熟。”《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因我记性不好,先生就把这篇文章裁了下来,用浆子糊在桌上,叫我低着头念,偏偏念死念不熟。”
(4).表示程度不深。 钱锺书 《围城》一:“我兴奋得很,只怕下去睡不熟。”
虚心
(1) 谦虚;不自满、不自大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以纳下。——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心虚,心有所愧而胆怯
国士
(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节目
(1) 文艺演出或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
(2) 情节
大关节目
(3) 事项
(4) 树木枝干相接的地方和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