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乐善园原文
行庆九重鸣夏跸,乘閒一晌访溪园。
蒲芦易长况经雨,荷芰远观初丽暾。
座为偶临翻得趣,景因独会乃忘言。
徘徊遮莫迟清漏,烟舫黄头正候门。
诗词问答
问:题乐善园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乐善园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乐善园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七
参考注释
行庆
犹行赏。《礼记·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郑玄 注:“庆谓休其善也。”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阶制》:“既当行庆之恩,宜用加崇之典。”《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先是郊祀行庆,中外官吏皆进秩, 準 ( 寇準 )遂率意轻重,其素所喜者多得臺省清秩,所恶及不知者即叙退之。”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一晌
(1).指短时间。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一晌凭阑人不见,鮫綃掩泪思量遍。”
(2).指较长的时间。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呀!伯娘入去了,可怎么这一晌还不见出来?”《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小姐因问我浴佛的故事,以此讲説这一晌。” 郁达夫 《出奔》二:“三人静对着沉默了好一晌。”
(3). 清 八旗田亩单位之一种,每六亩为一晌。见《清文献通考·田赋五》。
蒲芦
(1).蒲草和芦苇。 元 杨载 《雷江阻风寄池阳通守周南翁》诗:“繫舟江岸隐蒲芦,坐听篙师制疾徐。”《红楼梦》第五十回:“ 李紈 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 湘云 又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
(2). 蒲且 。《文选·张华<励志诗>》:“ 蒲芦 縈缴,神感飞禽。” 吕向 注:“ 蒲芦 ,即 蒲且 也。”
(3).蚌蛤之属。《大戴礼记·夏小正》:“玄雉入于 淮 为蜃。蜃者,蒲卢也。”
远观
(1).远望。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古者每门树两观於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 宋 周敦颐 《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2).谓看得深远。《淮南子·要略》:“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之应,阴阳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
得趣
(1).谓合乎礼之旨意。《文选·张衡<东京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 薛综 注:“趣,意也……举动合礼之意也。”
(2).领会情趣。 宋 林逋 《赠胡明府》诗:“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无君得趣长。”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陶杜酒诗》:“ 陶渊明 诗‘酒能消百虑’, 杜子美 云‘一酌散千忧’,皆得趣之句也。”
(3).获得乐趣。有趣味。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各摊数十文於前,斤斤较量,汗流满背,自以为得趣,旁观者殊作恶也。”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遮莫
亦作“ 遮末 ”。1.尽管;任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 宋 苏轼 《次韵答宝觉》:“芒鞵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风月閒人,倒落得个散诞消遥百不忧,遮莫的山崩海漏,鸟飞也那兔走。” 叶叶 《九秋》诗:“飘零遮莫与君同,岑寂关山行李中。”
(2).不论;不管。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梅诗》之一:“老无半点看花意,遮莫明朝雨及晴。” 元 曹德 《折桂令·登灵鹫山》曲:“便休提鐘鼎山林,遮莫荣枯,总是消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道:‘遮莫是甚么事,且説将来,奴依他便了。’”
(3).即使;假如。 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三:“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道:‘小牌上有言在前,遮末是高手也要饶他一先,决不自家下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
(4).莫要;不必。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敛色却行。 五嫂 咏曰:‘他家解事在,未肯輒相瞋。径须刚捉著,遮莫造精神。’” 宋 晏殊 《秋蕊香》词之二:“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长无睡。” 清 黄景仁 《感旧》诗:“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5).什么;为何。 唐 李白 《寒女吟》:“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其一谓志学者,即应犯不较逆不难,不然落乡人臼矣,遮莫不是名谊心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五则》:“媪怒,大声詈曰:‘遮莫来撩拨尔祖姥?我将齩尔爹黑鸟!’”
(6).莫非;或许。 清 黄景仁 《念奴娇·虞山旅舍夜起是日稚存归里》词:“遮莫 九龙山 下月,今夜是君行处?”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悬知共乘多贤达,遮莫先驱到望舒。”
(7).大约;约摸。 刘大白 《龙山梦痕序》:“遮莫四年前,从 杭州 回到离开已久的故乡去,在船上偶然胡诌了这两首七律。”
清漏
(1).清晰的滴漏声。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 南朝 宋 鲍照 《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明 杨慎 《斋房春夕》诗:“隐隐闻清漏,迢迢出 建章 。”
(2).借指时间。《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头正
方言。犹对头,称心。《醒世姻缘传》第三回:“ 珍哥 被 晁大舍 説了个头正,也就笑了一笑,不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