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原文 诗词名句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作者:张说 朝代:唐代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原文

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
名接天庭长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
悬池的的停华露,偃盖重重拂瑞云。
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
莫比冥灵楚南树,朽老江边代不闻。
第八十七卷

诗词问答

问:遥同蔡起居偃松篇的作者是谁?答:张说
问:遥同蔡起居偃松篇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遥同蔡起居偃松篇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张说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说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6_74

参考注释

清都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 清都 。”《列子·周穆王》:“ 清都 、 紫微 、 钧天 、 广乐 ,帝之所居。” 宋 苏轼 《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伏以 长乐 告成,光动紫宫之像; 清都 下照,诚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皇家以中枢北极,清都有天子之宫。”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之二:“詔班新历,虽举彝章;地近清都,独先下拜。”

荣芬

茂盛,繁密。 唐 张说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诗:“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羣。”一本作“ 荣纷 ”。

传道

(1) 向听众讲授解释道义、道行

(2) 古时指传授圣贤之道,后也指传教

孤松

单独生长的松树。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景繄繄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唐 张说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诗:“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羣。”

出群

犹言出众。《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独贤,事欲独能,辩欲出羣,勇欲絶众。” 唐 杜甫 《海棕行》:“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羣。”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只为我才貌出羣,声名播远,京中多少王孙公子,骚人墨客,户外之履常满,笥中之句频投。”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某家有小儿,甫六龄,清秀在骨,器宇不凡,性亦矫矫出羣。”

庭长

法庭的首席法官

景色

风景;景致

一片森林的景色

宫阙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小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氛氲

(1).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2).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注》:“氛氲,盛貌。” 唐 李峤 《宝剑篇》:“淬緑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蔽日雪云犹靉靆,欲晴花气渐氛氲。”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四:“息马中林树,烟靄何氛氲。”

(3).云雾朦胧貌。 南朝 宋 鲍照 《冬日》诗:“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唐 王维 《山行遇雨》诗:“骤雨昼氛氲,空天望不分。” 宋 苏轼 《犍为王氏书楼》诗:“江边日出红雾散,綺窗画阁青氛氲。”

(4).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 唐 无可 《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清 黄景仁 《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5).比喻心绪缭乱。 唐 陈子昂 《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氛氲。”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唐 温庭筠 《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曖遥相属,氛氲积所思。”

的的

(1) 明白,昭著

(2) 副词。的确;实在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清· 林觉民《与妻书》

偃盖

(1).车蓬或伞盖。喻指圆形覆罩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五德芝,状似楼殿,茎方,其叶五色各具而不杂,上如偃盖,中常有甘露,紫气起数尺矣。” 清 曹寅 《圆庐》诗之二:“蓑形偃盖一弓宽,枢户清寥位置安。”

(2).形容松树枝叶横垂,张大如伞盖之状。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云笈七籤》卷一一三:“其观前素有松树偃盖,甚为胜景。”《西游记》第九三回:“隐隐见苍松偃盖,也不知是几千百年间故物到于今。”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第三天是学者们公请在最高峰上赏偃盖古松。”

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瑞云

祥云。《太平御览》卷八引《西京杂记》:“瑞云曰庆云,曰景云,或曰卿云。” 唐 张籍 《春日早朝》诗:“晓陌春寒朝寄来,瑞云深处见楼臺。”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四折:“当生之时,瑞云覆国,异香芬然。”参见“ 瑞气 ”。

不借

草鞋。丝制者称履,麻制者称不借。《急就篇》卷二:“裳韦不借为牧人。” 颜师古 注:“不借者,小屨也,以麻为之,其贱易得,人各自有,不须假借,因为名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及其后,则綦下不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操二三量不借,掛屋后楮上。” 宋 王安石 《独饭》诗:“窗明两不借,榻浄一籧篨。”参阅《方言》第四、《释名·释衣服》。

流膏

(1).流脂;流出油脂。 晋 木华 《海赋》:“颅骨成岳,流膏为渊。” 宋 梅尧臣 《和蔡仲谋苦热》:“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2).滋润土壤的雨水。借指恩泽。《管子·度地》:“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民得其饶,是谓流膏。” 唐 李咸用 《同友生春夜闻雨》诗:“此时童叟浑无梦,为喜流膏润穀芽。”

桢干

(1) 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

(2) 比喻骨干人员

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明君

(1).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

(2).舞名。 宋 乐史 《绿珠传》:“ 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冥灵

神话中的树木名。《庄子·逍遥游》:“ 楚 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冥灵,木名也。江南生,以叶生为春,叶落为秋。”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七四:“焉见冥灵木,悠悠竟无形。” 明 徐渭 《赠张君序》:“而其为年也,亦何有於 楚 之冥灵与大椿耶?”

楚南

南 楚 。因 楚 在中原之南,故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瞻彼前修,有懿文德。声昭 楚 南,采动 梁 北。”

朽老

年迈体衰。《后汉书·陈蕃传》:“顾惟陛下哀臣朽老,戒之在得。”《南史·沉庆之传》:“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 南朝 陈 徐陵 《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吾七十之岁, 崦嵫 已迫,朽老之疾随年而甚。”

第八

复姓。 汉 有 第八矫 。见《元和姓纂》卷八引《风俗通》。

十七

十分之七。《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注:“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以今赋入之数十七为经费,而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下槩高风何代无,云开玉垒照成都。

    披裘曳索人奚往,祇乘林亭四柱孤。

  • 作者:林季仲,朝代:宋代
    忆昔青春去不来,深凭百舌唤将回。尊前便觉和风转,镜里生憎白发催。青破轻寒归驿柳,香和宿雨落江梅。人生七十从来少,待挽长河作寿杯。
  • 作者:龙辅,朝代:宋代
    寂寂中秋夜,含情出玉闺。河长看雁远,月皎觉云低。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饭饱眼欲闭,心闭身自安。乐超六欲界,美过八珍盘。香缕萦檐断,松风逼枕寒。吾儿解原梦,为我转云团。
  • 作者:张耒,朝代:宋代
    船尾初回转野湾,波平天净惜投竿。飞飞小蝶秋花晚,啧啧沙禽野水闲。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池上洒然居,清和每相于。

    便宜慰为惕,春末夏之初。

    屡渥膏泽此,戒盈晓夜予。

    三时尚悠远,自问敢怀舒。

  • 作者:韩翃,朝代:唐代
    屿花晚,山日长,蕙带麻襦食草堂。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园梅熟,家酝香。新湿头巾不复篸,相看醉倒卧藜床。
  • 作者:杨景辉,朝代:元代

    岚光湿布袍。竹杖挂椰瓢。

    行过小溪桥。谁家青旆摇。

  • 作者:仲并,朝代:宋代
    草草茅檐俭异奢,坐观物态尽空华。放怀近欲轻千户,排难何当念两家。壮岁我今成传癖,清时君勿病官邪。他年政恐从名宦,回首菟裘恨太赊。
  • 作者:方蒙仲,朝代:宋代
    拾遗当日醉于诗,江路寻梅兀似痴。花底柳边真梦事,居然短褐鬓如丝。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