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雨(七月廿一日)原文 诗词名句

雨(七月廿一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七月廿一日)原文

禾黍资旸曝,菜荞藉雨滋。

细霏沾二寸,快霁允称时。

溪水白增瀑,山枫红染枝。

筹农将玩景,恰觉总相宜。

诗词问答

问:雨(七月廿一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雨(七月廿一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雨(七月廿一日)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

2. 七月廿一日

参考注释

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允称

谓称职。《北史·羊祉传》:“ 祉 歷官累朝,当官允称。”

溪水

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 桓 自断后。”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诗:“ 少华 山云当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梦珂》:“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总相

佛教语。犹共相。对“别相”而言。《大智度论》卷三一:“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问曰:何等是总相,何等是别相?答曰:总相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皆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以是种种名为无我,如是等,名为总相。”参见“ 共相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鱼玄机,朝代:唐代
    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满杯春酒绿,对月夜窗幽。绕砌澄清沼,抽簪映细流。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今晨得晴绝可喜,病体素羸犹著锦。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独余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 作者:王冕,朝代:元代
    尔父既清苦,尔身何可言?且宜修道德,不必问田园。花落江城晚,烟横野树昏。此时光景异,只合住山村。
  • 作者:牛焘,朝代:清代

    万人冢上鬼啾啾,苍洱城边旧迹留。

    南诏山河馀片石,西泸词翰表千秋。

    肝肠断碎情谁谅,风雨销磨恨未休。

    谁客经过同立马,摩挲不尽终古愁。

  • 作者:徐元杰,朝代:宋代
    壮岁能官不厌卑,怆怀霜露蚤知几。扣其学问中心得,如此典型今代希。天子诏之坚逊避,朝端达者夙瞻依。甲辰重晤言前定,痛述生平泪忍挥。
  • 作者:司马光,朝代:宋代
    胜地何妨行东频,万双白璧不赊春。腊醅已老久未压,扬柳青青不待人。
  • 作者:陈师道,朝代:宋代
    英英黄金花,论时不论美。靖节骨已朽,弃捐乃其理。两公意有余,采采今未已。尚念白头生,临风嗅霜蕊。
  • 作者:吴申,朝代:宋代
    秘檐飞远发辉光,向此心源默坐忘。岂忆布金抛旧地,便随飞锡起新堂。竹间野鸽听斋鼓,湖上游人击夜航。却懊未能攀胜境,东南云下欲胜翔。
  • 作者:刘宰,朝代:宋代
    君家九华山,山翠常在目。鸡犬声相闻,山腰几邻曲。本固枝叶蕃,无若君之族。当年紫橐翁,一念要亲睦。俸馀不自有,卖田偏豀谷。计口给之食,昏旦常陆续。吉凶更资助,常使有馀畜。只今大江南,盛事君家独。君归广此意,胜处新卜築。周遭植名花,中间敞家塾。少长驱之学,毋间亲疏属。庶几子又孙,更衍无穷福。亦使紫橐翁,百世清流馥。
  • 作者:陈造,朝代:宋代
    蕙风花气雨馀天,报答融和玉作船。壮岁自能鸜鹆舞,老狂犹有柘枝颠。群鸿翩度昆昭锦,双凤翔从玉井莲。起我少时豪侠兴,未甘诗客号臞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