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担山寺原文
武檐独苍然,坟山下玉泉。鳖灵时共尽,龙女事同迁。
松柏衔哀处,幡花种福田。
讵知留镜石,长与法1*1轮圆。
诗词问答
问:武担山寺的作者是谁?答:苏颋
问:武担山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苏颋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颋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3_29
参考注释
坟山
用做坟地的山。泛指坟地。也指坟墓;高大的坟头
玉泉
(1).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泉名。 王充 《论衡·谈天》引 汉 司马迁 曰:“《禹本纪》言‘ 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 、 华池 。’”今本《史记·大宛列传论》作“ 醴泉 、 瑶池 ”。
(2).清泉的美称。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一:“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荆州 、 清溪 、 秀壁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宋 苏舜钦 《天平山》诗:“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时雨。”《群音类选·泰和记·桓元帅龙山会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烟,峭壁千寻掛玉泉。”
(3).犹九泉。 唐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诗:“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 唐 李白 《过四皓墓》诗:“荒凉千古跡,芜没四坟连。伊昔鍊金鼎,何年闭玉泉。”
(4).指酒。 宋 苏轼 《岁暮作和张常侍》诗:“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何事 陶彭泽 ,乏酒每形言。”
(5).仙药名。玉浆。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辟榖说》:“能服玉泉,使铅汞具体,去仙不远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玉》:“今仙经三十六水法中,化玉为玉浆,称为玉泉,服之长生不老,然功劣于自然泉液也。”
(6).口中津液。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杜大举》:“服玉泉法,去三尸,坚齿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两脉津液是也。”
(7).墨名。 金 元好问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诗:“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陆友 《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灯煤, 子彬 得其遗法以授 耶律楚材 。 楚材 授其子 铸 ,使造一万丸,铭曰玉泉万笏。”参见“ 玉泉墨 ”。
(8).水名。出自 北京 市西北 玉泉山 下,流为 玉河 ,汇成 昆明湖 。出而东南流,环绕紫禁城,注入 大通河 。“玉泉垂虹”胜景即此。
鳖灵
亦作“鱉令”。亦作“鱉泠”。传说中古代 蜀国 帝名。《经典集林》卷十四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有一人名 鳖灵 ,其尸亡去, 荆 人求之不得。 鳖灵 尸随江水上至 郫 ,遂活,与 望帝 相见。 望帝 以 鳖灵 为相……自以德薄不如 鳖灵 ,乃委国授之而去,如 尧 之禪 舜 。 鳖灵 即位,号曰 开明帝 。”《后汉书·张衡传》:“ 鳖令 殪而尸亡兮,取 蜀 禪而引世。” 李贤 注:“ 鳖令 , 蜀王 名也。令音灵。”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一·益州》:“时有 荆 人 鳖泠 死,其尸随水上, 荆 人求之不得, 鳖泠 至 汶山 下,忽復生,见 望帝 , 帝 立以为相。”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一·杜宇鳖令》:“按诸《蜀记》, 杜宇 末年逊位 鱉令 。 鱉令 者, 荆 人也。”
女事
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事。《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管子·立政》:“工事竞於刻鏤,女事繁於文章,国之贫也。”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衔哀
心怀哀痛。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 曾子 衔哀,七日不飢。”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衔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
幡花
亦作“ 幡华 ”。供佛的幢幡彩花。 唐 康骈 《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繒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旧唐书·王缙传》:“ 代宗 七月望日於内道场造盂兰盆……是日,排仪仗,百僚序立於 光顺门 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唯取内库彩物大造幡花,又出诸服玩,令僧散施贫乏以求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济颠化缘疏》:“屋势压头,人难住足。神鬼将近于悲泣,幡华莫称于庄严。”
种福
犹积福。《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不但你夫人千载流传,连老都管也种福不浅了。”《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要知只他那善善恶恶的性情,心直口快,排难解纷,救人之急,便是种福的根本。”
镜石
光滑晶莹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石头。 唐 苏颋 《武担山寺》诗:“詎知留镜石,长与 * 圆。”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镜石, 济南郡 有 方山 ,相传有 奂生 得仙於此。山南有 明镜巖 ,石方三丈,魑魅行伏,了了然在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