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原文
昨来驿路多风尘,轻车下帷数百里。
今朝风日和且妍,策马郊原聊纵视。
谁知柳色尔许佳,窣地柔丝垂飒纚。
岂伊神解识花朝,讵果韶光隔一水。
远笼村落烟雨中,近拂鞍鞯画图里。
绾结春情擅独能,品题芳物从兹始。
诗词问答
问:柳色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柳色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
2. 是日花朝
参考注释
昨来
近来。 唐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诗:“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想昨来枉了身心,初间唤做得为夫妇;谁知今日,唤俺做哥哥。”《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臣闻昨来西师出界,中缀而还,将下师徒,颇有飢冻溃散。”
驿路
驿道
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轻车
(1).古代兵车名。为兵车中最为轻便者。《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轻车之萃。” 郑玄 注:“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孙诒让 正义:“轻车在五戎中最为便利,宜於驰骤,故用为驰敌致师之车,又兼用之田狩也。” 汉 马融 《广成颂》:“狗马角逐,鹰鸇竞鷙,驍骑旁佐,轻车横厉。”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八:“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唐 于鹄 《送张司直入单于》诗:“莫随征将意,垂老事轻车。”
(2).轻快的车子。《淮南子·原道训》:“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宋 陈亮 《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上》:“於是驾以轻车,鸣以和鸞,步骤中度,缓急中节,鏘鏘乎道路之间。”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励志》:“驱骄马,逐轻车,不辞筋力倦,路途赊。”
(3).轻车将军的简称。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后逐 李轻车 ,追虏穷塞垣。” 钱振伦 注:“《汉书》曰:‘ 李广 从弟 蔡 为郎,事 武帝 。 元朔 中,为轻车将军,击右贤王,有功,卒封 安乐侯 。’” 北周 庾信 《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诗:“轻车初逐 李 ,定远未随 班 。”
(4).古代兵种名。士兵均驾车作战,故名。《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 李贤 注引《汉官仪》:“ 高祖 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立秋后讲肄课试,各有员数。”
下帷
(1).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史记·儒林列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 董仲舒 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才劣 仲舒 ,无下帷之思;家贫 孟公 ,无置酒之乐。”
(2).引申指闭门苦读。 南朝 梁 任昉 《赠王僧孺》诗:“下帷无倦,升高有属。”《南史·王僧虔传》:“汝( 僧虔 子 慈 )年入立境,方应从宦,兼有室累,何处復得下帷如 王郎 时耶?” 唐 李白 《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宋 晁冲之 《和江子我竹夫人》诗:“下帷度日甘同梦,隐几终年得异书。”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策马
用马刺抽打马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尔许
犹言如许、如此。《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浩周 之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尔许地也。” 宋 杨万里 《自音声岩泛小舟下高溪》诗:“舟稳何妨小,波恬尔许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故余意以为《吴志》较为真切,且仓卒自缢之人,不会有尔许闲暇咬文嚼字也。”
飒纚
长袖飘舞貌。《文选·班固<西都赋>》:“红罗颯纚,綺组繽纷。” 吕向 注:“颯纚,长袖皃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振朱屣於盘樽,奋长袖之颯纚。” 张铣 注:“颯纚,舞袖貌。” 唐 卢照邻 《相乐夫人檀龛赞》:“羣天颯纚,众宝玲瓏。”
岂伊
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书》:“岂伊好辩,未获云已。”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岂伊 箕山 故,特以风期亲。”
解识
(1).犹解释。 宋 本《<颜氏家训>序》:“余曰:‘凡字以詮义,字犹未识,义安能见?旋云小小,颇亦怱怱。’众乃谢余,令为解识。余遂作音义以晓之。”
(2).知晓;熟悉。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举筯,沙鱼线甚俊。 吕丞相 喜问:‘君解识此物耶?’” 清 吴伟业 《夜游虎丘剑池》诗:“轆轤夜半语空中,无人解识兴亡意。”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别录》:“予操普通语相与周旋,谓居 中国 久,言语风习,解识不少,近则经商于 香港 也。”
花朝
(1).见“ 花朝节 ”。
(2).指百花盛开的春晨。亦泛指大好春光。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诗:“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 霍嫖姚 。”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一:“转眼 榕城 春欲暮,杜鹃声里过花朝。”
韶光
(1) 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红楼梦》
(2) 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韶光一去不再来
村落
村庄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鞍鞯
鞍子和托鞍的垫子。古乐府《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韉。” 唐 杜甫 《送人从军》诗:“马塞防失道,雪没锦鞍韉。”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但先给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鞯晒一下。”
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绾结
系结;打结。 明 何景明 《悼亡》诗之三:“裁为双中衣,罗带纷綰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宫婢肆逆》:“幸诸婢不諳綰结之法,绳股缓不收,户外闻咯咯声, 孝烈皇后 率众入解之。”
见“ 綰髻 ”。
春情
(1) 男女相互爱恋的感情;春心
(2) 春天的景致或意趣
品题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汉书·许劭传》
芳物
芳香之物。多指花卉草木。 唐 韦应物 《与友生野饮效陶体》诗:“始自翫芳物,行当念徂春。” 宋 梅尧臣 《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归时虽已过寒食,芳物犹能逐暖风。” 宋 晁补之 《鱼沟怀家》诗:“归来未应芳物老,桃花如锦遍 松溪 。”
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